
如果說吳三桂是有名的三姓家奴,那麼王輔臣也是毫不遜色,曆史上王輔臣先是降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又跟随姜瓖降清,再反清,然後再度降清,可謂是反反複複之人。
王輔臣身為一個三姓家奴,說起來可能是因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吧。在順治年間,吳三桂這個大的三姓家奴曾将王輔臣争取到自己賬下,兩人可謂是有着不錯的交情。到了康熙年間,王輔臣升為陝西提督,鎮守平涼。
到了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之時,王輔臣也起兵響應,一時之間聲勢浩大,嚴重威脅了清庭的統治。康熙任命圖海為撫遠大将軍,才将王輔臣擊敗,使王輔臣再次降清,之後康熙仍命王輔臣為平涼提督,加太子太保頭銜。
康熙二十年,一直害怕被清算的王輔臣再次自殺,終于自殺成功,帶着恥辱離開了這個世界。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王輔臣卻被康熙下令淩遲處死。
為何兩者之間差别這麼大呢?
其實看看曆史,王輔臣的死可謂是将康熙的帝王心術展現的淋漓盡緻。
大家看看王輔臣在三藩之亂時響應吳三桂,起兵造反,可是給清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嚴重的影響了人心,康熙肯定是恨不得殺死他。
可他再度投降以後,康熙為什麼沒有将他千刀萬剮呢?
反而是仍命王輔臣為平涼提督,并且還加太子太保頭銜,簡直是沒有懲罰,反而還有獎勵。
康熙為什麼這樣做呢,不是因為他寬仁。而是他需要樹立一個典型,需要以王輔臣來争取人心。你王輔臣造反,現在又投降了,我對你既往不咎,還加你為太子太保頭銜,讓天下人看看我康熙多寬仁,隻要知錯就改,我是不會殺你們的,大家趕緊棄暗(吳三桂)投明(清朝)吧!
而且看似康熙對王輔臣既往不咎,但并非真正的對他放心,還指令圖海和王輔臣一起鎮守漢中,實際兵權自然是在圖海手上,王輔臣自然是被監視架空了。
王輔臣自然是心驚膽戰的,曾經自殺了一次,因為圖海派來監視王輔臣的人看的嚴,是以沒有成功。
但是到了康熙二十年,王輔臣卻再次自殺,而且輕輕松松的成功了,這次自殺可是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來,首先是無故将新娶的夫人打的鼻青臉腫,然後趕出家門。然後天天不上班脫崗,再請心腹喝酒,遣散家财都分給了他們,最後飲毒酒而死。
王輔臣這麼明顯的自殺,為何這次卻沒有人阻止呢?
因為當時是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亂已經被平,大局已定,沒有了三藩的威脅,康熙自然不需要王輔臣這個典型了,王輔臣也就沒有活下去的必要了。
而且以康熙的性子,肯定要清算王輔臣。而王輔臣也清楚康熙是什麼人,是以知趣的自殺了事。
果然看見王輔臣如此上道,康熙後來也沒有株連他的家人和部屬,僅僅将他的兒子王吉貞革職了事。
可見曆史上王輔臣之死,是死在康熙恐怖的帝王心術之下。看似對你寬仁,其實不過是需要你,當不需要你的時候,你就沒有活着的必要了,你自己心理清楚,卻反抗不得,隻能識趣的自殺了事,免得禍及家人。
很多人都說康熙王朝電視劇沒有雍正王朝電視劇那般耐看,太過突出個人英雄主義,就像是打怪更新的劇情一般,将康熙的敵人給扮演的是一個比一個猥瑣,一個比一個智商低。
以康熙王朝電視劇中康熙直接将王輔臣淩遲處死來看,他沒有以曆史事實為基礎的突出康熙恐怖的帝王心術,而是選擇了殘暴直接的方式,還真是有些太過個人英雄主義,而忽略了現實。
當然也有可能康熙王朝電視劇,是想借這個來表現封建社會皇帝的殘暴性,表現出封建社會的局限性。
至于康熙王朝電視劇中王輔臣到底為什麼與現實結局差異那麼大,想必現在大家心裡有數了吧?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歡迎吐槽、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