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曲大家」煙霞狀元喬吉 散曲自成一家浪迹江湖四十年自許煙霞狀元曲中梅,梅似人

元代文人,不乏風流倜傥、博學多才之輩,喬吉卻是難得的“才貌雙全”的翩翩才俊。《錄鬼簿》中贊他“美容儀,能詞章”[1]。而翻遍整部書,幾乎再無人因顔值得到類似的評價。

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個著名的寫作六字法:“鳳頭、豬肚、豹尾。”[2]也就是要求我們寫文章時,開頭要精彩奪目,主體要豐滿詳實,結尾要簡潔有力。溯其源頭,正是出自一千多年前的喬吉之口。

很難想像,一位在今天幾乎被遺忘的大作家,仍然影響着我們的生活。喬吉遵行這個寫作準則,大量創作風貌各異、雅俗共賞的散曲和雜劇作品。他也是以成為元朝後期重要的元曲作家,和張可久并稱為散曲中的“雙璧”,更被譽為“曲中李杜”。

<h1>浪迹江湖四十年</h1>

喬吉,字夢符,号笙鶴翁、惺惺道人,本是山西太原人。毫無懸念的,他也是一位懷才不遇的文人,一生不曾做官。延佑年間,元廷恢複科考,喬吉大概三十多歲的年紀,卻無意科舉入仕,義無反顧走向天高地遠的江湖世界。古時候的江湖,被賦予更多文化含義,主要指與廟堂、朝廷相對的,一個遊離于主流社會之外的社會空間。

「元曲大家」煙霞狀元喬吉 散曲自成一家浪迹江湖四十年自許煙霞狀元曲中梅,梅似人

喬吉一生中,相當多的時間以清客身份,度曲侍宴。圖為《南唐文會圖》局部,宋人繪

江湖,既是士大夫向往的避世桃源,也是落魄文人詩意栖居之所。元代文人的江湖,是勾欄瓦舍下才子佳人的悲歡離合,也是青巒碧波間樵夫漁父的行吟唱和。喬吉去過大都、湖南、浙江、福建、江蘇、安徽等地,主要在南方一帶遊曆,最後在經濟和文化中心杭州定居,直到終老。

既是江湖人,喬吉結交的自然也是三教九流各色人士。從喬吉的作品來看,他交往的主要是歌姬名伶這樣的薄命女子,以及文人墨客甚至是達官貴人。據當今學者統計,喬吉總共題贈十八位女子,其中為揚州名妓李楚儀寫的曲子多達七首,反映了兩人一段深情。而男子中,既有侯爺元帥,也有地方官員、學士公子。

由此也可推知,喬吉一生中,相當多的時間以清客身份,度曲侍宴。觥籌交錯、倚紅偎翠的生活,難掩落寞孤寂的内心,喬吉雖然交遊廣闊,但他并不快樂。《錄鬼簿》中的挽詞說他:“平生湖海少知音,幾曲宮商大用心。”從曲詞中,我們大概可以勾勒出喬吉真實的内心世界。

“喚回春夢一雙蝶,忙煞黃塵兩隻靴。三十年幾度花開謝,折磨成頭上雪。海漫漫誰是龍蛇?魯子敬能施惠,周公瑾會打踅,千古豪傑。”(《水仙子·夢覺》)

三十歲時,喬吉仍在為功名奔波,希望像三國的名士、名将成為千古豪傑,然而現實狀況是,縱使三十年忙煞雙腿,仍是窮困潦倒,反而早早添了白發。此刻回想,如夢方醒,原來今世隻是一場徒勞。放眼天下誰才是真正的國家棟梁?自己空有一身才學,卻無人賞識,隻能慨歎一番命運的辛酸罷了。

由于志向難伸,喬吉也生出隐逸之心,但要做到隐逸也并非易事。“行呵,官大憂愁大;藏呵,田多差役多。”(《燕兒落過得勝令·自适》)欲用世卻無門路,欲歸隐卻困于生計,竟是進亦難、退亦難的尴尬境地。因而,喬吉隻能長期在江湖上漂泊。

<h1>自許煙霞狀元</h1>

人到中年,飽嘗人情冷暖,半生浪迹的喬吉,心境也變得更加沉郁,開始有了羁旅愁思:“風風雨雨梨花,窄索簾栊,巧小窗紗。甚情緒燈前,客懷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發,五十年春夢繁華。蓦見人家,楊柳分煙,扶上檐牙。”(《折桂令·客窗清明》)

「元曲大家」煙霞狀元喬吉 散曲自成一家浪迹江湖四十年自許煙霞狀元曲中梅,梅似人

在一個細雨紛紛的清明時節,喬吉隻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孤獨遊子。圖為元人《溪橋風雨軸》局部

在細雨紛紛的清明時節中,喬吉隻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孤獨遊子。他寓居客鄉,望着窗前的精巧簾幕,以及窗外的雨絲風片,萬千心事一齊湧上心頭。枕畔燈前,他想着自己背井離鄉,正是斷腸人在天涯。回想前半生繁華如夢,再看自己愁添白發,孤苦伶仃,這是多麼凄涼無助的境地!

再擡眼望去,他看到細雨中幾戶人家,楊柳依依飄上屋檐。那屋裡,或許正是一家團圓,絮絮談論著柴米油鹽、家長裡短。這樣的溫馨畫面看似平凡,卻是喬吉可望而不可及的幸福。狹小的一方客窗,承載的是他天涯孤旅的憂愁,以及前途渺茫的惆怅。

他的愁思時常出現在雨中,比如“妒韶華風雨潇潇,管月犯南箕,水漏天瓢。(《折桂令·雨窗寄劉夢鸾赴宴以侑樽雲》)”“瑣窗風雨古今情,夢繞雲山十二層,香銷燭暗人初定。(《水仙子·輾轉秋思京門賦》)”“客懷寥落雨聲中,春事商量花信風,燭光搖蕩江南夢。(《水仙子·雨窗即事》)”他的心緒,為前途時運而愁,也為古今世情而愁。

等到了晚年,喬吉似乎一下子變得豁達,在曲中展現出高傲不羁的一面。比如那首著名的《綠麼遍·自述》:“不占龍頭選,不入名賢傳。時時酒聖,處處詩禅,煙霞狀元,江湖醉仙,笑談便是編修院。留連,批風抹月四十年。”

煙霞狀元,江湖醉仙,喬吉對自己的定位,像極了宋代柳永的“白衣卿相”,自有一股名士風流。他把功名利祿、青史芳名統統否定,既然世俗不認可他的才華,他索性将那虛名微利調侃一番,然後寄情詩酒,逍遙餘生,豈不比勝過官場上逢場作戲、擔驚受怕的生涯?

他還有一首意境相似的曲子:“華陽巾鶴氅蹁跹,鐵笛吹雲,竹杖撐天。伴柳怪花妖、鱗祥鳳瑞、酒聖詩禅。不應舉江湖狀元,不思凡風月神仙。斷簡殘編,翰墨雲煙,香滿山川。”(《折桂令·自述》)在文字中,喬吉化身為酒聖詩禅、民間的狀元和人間的神仙,他活得最明白,看得最透徹。而這狂歌笑談背後,依然是那個傷感無奈的靈魂。

<h1>曲中梅,梅似人</h1>

喬吉留存的作品中,有小令二百多首、套數十一篇,以寫女子閨怨戀情、歎世隐逸、寫景詠物為主;雜劇有三種,都是講述才子佳人婚戀故事的。總體說來,他的散曲藝術成就高于雜劇,盡管題材沿襲元曲常用内容,沒有什麼開拓創新,但是在風格上獨辟蹊徑,自成一家。

「元曲大家」煙霞狀元喬吉 散曲自成一家浪迹江湖四十年自許煙霞狀元曲中梅,梅似人

《水仙子‧重觀瀑布》以新奇誇張的比喻手法,歌詠了一條瀑布。圖為宋佚名《高士觀瀑圖》冊頁

他有一首曲子,以新奇誇張的比喻手法,歌詠了一條瀑布,成為他的代表作,即《水仙子‧重觀瀑布》:“天機織罷月梭閑,石壁高垂雪練寒,冰絲帶雨懸霄漢。幾千年曬未幹,露華涼人怯衣單。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

此曲開篇,展現了瀑布懸垂于天地間的形态。瀑布仿佛是天上的織機和月梭織成的精美綢緞,從崖壁上高高垂下,因其潔白無瑕,似冰如雪,又夾帶着雨絲,讓人心生寒意。前三句,作者選取形象高大、意境恢宏的事物,極度渲染瀑布磅礴浩瀚的氣勢和精美壯闊的形态。緊接著作者突發奇想,千百年來瀑布在太陽下垂挂,就像在晾曬,然而它太過寒涼濕潤,豈能曬幹呢?

他走近了瀑布,衣衫逐漸被瀑布周圍的露水打濕,讓人更生涼意。最後作者用三個絕妙的譬喻,描摹瀑布奔流而下的景觀:像白虹飲吸山澗,像玉龍撲下山岡,又像晴天裡的雪片在沙灘飛舞。此曲想像奇崛,形象誇張,頗具雄奇怪誕之美,更令人聯想到詩仙李白的名作《望廬山瀑布》。

不過,喬吉最愛的人間風物當數梅花。他對梅花的愛慕和追尋可說是到了如癡如醉的程度。比如《水仙子‧尋梅》所寫的:“冬前冬後幾村莊,溪北溪南兩履霜,樹頭樹底孤山上。冷風襲來何處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驚夢,笛凄春斷腸,淡月昏黃。”

「元曲大家」煙霞狀元喬吉 散曲自成一家浪迹江湖四十年自許煙霞狀元曲中梅,梅似人

喬吉對梅花的愛慕和追尋,可說是到了如癡如醉的程度。圖為清錢維城花卉冊(一) 冊 畫梅之一

整個冬天裡,喬吉都在四處尋找梅花的身影。他經過了許多村莊,哪怕鞋子沾滿了霜,也堅持走遍溪南溪北、樹頭樹底,不落下一個角落。開篇三句連用排比手法,表現了作者愛梅之深、尋梅之切,描繪出那種尋尋覓覓的執著堅韌的狀态。

就在不經意間,一陣暗香随風襲來,作者終于尋到了梅花,它美麗高潔得仿佛一位白衣仙子。然而他就在這時酒醒夢覺,才發現隻是一場夢。伴着昏黃月色,他耳邊仿佛響起哀怨的笛曲。一曲終了,那幽凄迷濛的氛圍仍久久萦繞讀者的心頭。

梅花是傳統詩文中的經典意象,在曲中象征着喬吉為之奔走的出仕理想。他曾把人生比作夢境,他追求功名的過程,不正像是在夢中苦苦尋找梅花嗎?而那功名,也隻能夠在夢裡邂逅片刻,現實帶給他的隻有苦悶和絕望。這首曲子,也傳神地描摹出梅花孤高清冷的品格,在悲情之外又增添了空靈婉轉的美感。

喬吉寫花的名句,還有“冬寒前後,歸晴時候,誰人相伴梅花瘦?(《山坡羊‧冬日寫懷二》)”“和淚送春歸,倩水将愁去,是溪邊落紅昨夜雨。(《清江引‧即景》)”等,既有清瘦的梅花,也有春去花落的景象。如果把這些意象連綴起來,從尋梅到梅花瘦、再到落花,恰似他一生遭際的縮影。

注釋:

[1]《錄鬼簿》之“喬吉條”:美容儀,能詞章,以威嚴自饬,人敬畏之。

[2]《南村辍耕錄》:喬吉博學多能,以樂府稱,嘗雲:‘作樂府亦有法,曰鳳頭、豬肚、豹尾六字是也。’大緻起要美麗,中要浩蕩,結要響亮。尤貴在首尾貫穿,意思清新。苟能若是,斯可以言樂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