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了解一下作者喬吉的大概情況。喬吉(1280~1345)字夢符,号笙鶴翁,又号惺惺道人。元代太原人。
[越調•憑闌人]
《金陵道中》
瘦馬馱詩天一涯,倦鳥呼愁村數家。撲頭飛柳花,與人添鬓華。

喬吉這首描寫羁旅之苦的小令與馬緻遠的《天淨沙•秋思》有異曲同工之妙。馬緻遠的《天淨沙•秋思》廣為人知、特别脍炙人口: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緻遠把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等等這九個意象連續用在一起,創造出了一幅西風殘照中遊子魂斷他鄉的悲涼圖畫,并成為一曲千古絕唱。
與馬緻遠想比,或許喬吉的這首《憑闌人•金陵道中》沒有那麼廣為人知,也沒有那麼脍炙人口,但它依然是一曲不可多得的精品。“瘦馬馱詩天一涯,倦鳥呼愁村數家”二句,喬吉巧妙地化用馬緻遠所創造的天涯孤旅的典型意象于無形,清新别緻,渾然天成。
此外,更加令人擊節贊歎的是,喬吉從萍蹤逆旅的主題,突然間轉到了韶華易逝的感歎上來,這就是緊接而來的煞尾兩句,即“撲頭飛柳花,與人添鬓華”,此二句讓人感到兔起鹘落,甚至突兀得令人難以了解。然而,凝神揣摩之後,卻很快發現,這正是作者向着生活哲理開掘深挖的神來之筆。
世界上,有的人為了生存,有的人為了發展,人們不正是辛苦奔波,勞勞碌碌于人生的逆旅之中嗎?然而,也正是在這種生命的掙紮和奮鬥中,青春不再了,韶華流逝了,滿頭青絲被如霜白發取而代之了。
整篇小令隻有四句,24個字,卻有着兩層意思,看似形斷,實則神貫,構思别緻,題旨隽永,既令人浩歎,更促人警悟。
-end-
特别聲明:本文由該頭條号【子期可期】作者原創。如需轉載請提前與作者私信溝通,否則,若被發現向平台反映後,給您頭條号帶來的後果影響請自負其責!感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