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史:脊背發涼——晁錯命喪七國之叛

作者:秦豫肅安

晁錯給漢景帝出了一個大主意!是什麼呢?削蕃。它像一顆驚雷,引起朝廷輿論嘩然。錯父聞之,專程前來給晁錯說了一番話,其中帶着質問的意思。

讀史:脊背發涼——晁錯命喪七國之叛

與汝共賞:

父謂錯曰:上初即位,公為政用事,侵削諸侯,疏人骨肉,口語多怨,公何為也?錯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父曰:劉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歸矣!遂飲藥死,曰:吾不忍見禍逮身。

老人有政治智慧呀,管那麼多閑事幹啥嘛?兒子給出了答案:他有自己的政治理想,為君主計,為宗廟計!根本不顧自身和家族安危,有強烈的鬥争精神。

削蕃政策一出,七王果叛!本來就準備叛亂,終于找到了一個合适的理由。“清君側,誅晁錯”。此時,晁錯給景帝出了一個請皇帝親征的瞎瞎注意,這成了一個緻命的錯誤,成為政治對手搞死他的有力借口和把柄。這都是你死我活的争鬥!

錯與吳相袁盎不善!兩人未嘗同堂語。晁錯擔任禦史大夫時,發現袁盎收受吳王的錢财,待到吳王反叛時,又懷疑其參與謀反的策劃。正在猶豫不決之際,袁盎得知消息,甚恐!在古代,誰成為謀反的幫手,誰一定不會有好下場。

于是乎,袁盎到處找關系,通過窦嬰穿針引線面見皇帝,為自己解脫!一番對話,隻能對皇帝言說。盎曰:臣所言,人臣不得知。乃屏錯。他給皇帝說了什麼呢?就是吳王反叛無非是因為晁錯的削蕃政策導緻,反叛隊伍的口号是:“欲西共誅錯”。隻要殺了晁錯一人,就可兵不血刃制止反叛。遊說的合情合理,打動了漢景帝。

接下來就是一堆人開始上奏折,彈劾晁錯,一切秘密進行,有條不紊,結論就是:錯無臣子禮,大逆無道,當腰斬!晁錯一身朝服去上班,糊裡糊塗的就被送上了刑場。都沒有給辯解的機會,就上路了。

後來谒者仆射鄧公上書言軍事,見到了漢景帝,皇帝問晁錯死了,反叛軍隊能停止否?鄧公講出了實質性的話,那就是吳國想反叛已經十年之久,隻是以誅錯為名,其意根本不在錯。

一個為了皇帝利益,為了子孫萬代謀劃的人,出了一個大好主意還沒施行,就把小命搭上了,最為要命的是,以後再也沒有人給皇帝說真話了!此時,漢景帝幡然醒悟,後悔莫及了。

讀史:脊背發涼——晁錯命喪七國之叛

現實啟示:

廟堂之争,政見不同,暗地下手,你死我活!平時過得去,一旦機會來臨,絕不手軟,殺人無形。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機關工作,競争對手,如何做到和睦相處?如何防範背後陰人?如何做到知己知彼?如何立于不敗之地?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細思極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