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應星“穿越”三百年與袁隆平展開對話,然而辮子形象卻引起争議

文/薛定谔的猹

繼《國家寶藏》後,央視又一檔文化類節目《典籍裡的中國》火了,節目聚焦中華文化曆史長河中最具影響力的經典書籍,每期選取一部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蘊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書籍,通過亦講亦演、古今對話的全新原創舞台形式向觀衆呈現。

在最新一期節目中,由李光潔扮演的明末清初的著名科學家、《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穿越至現代,遇上超級稻研發袁隆平院士,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達成世紀握手,令人動容 。

宋應星“穿越”三百年與袁隆平展開對話,然而辮子形象卻引起争議

古有宋應星“貴五谷而賤金玉”,寫就《天工開物》;今有袁隆平心懷“禾下乘涼夢”,緻力雜交水稻的研究。盡管相隔300多年,他們卻都透過一粒種子找到了造福人民的共同夢想。

但節目中,宋應星的辮子清裝形象卻引發巨大争議。作為忠于大明的抗清鬥士,宋應星被安上辮子形象真的合适麼?

宋應星“穿越”三百年與袁隆平展開對話,然而辮子形象卻引起争議

對此有網友表示: 宋應星作為堅定的反清義士,他兄長為明朝死節,他好友遇難于清軍南下,他家鄉江西也被慘遭戰火摧殘。清朝建立後,宋應星一直過着隐居生活,在貧困中度過晚年,拒不出仕,表達了自己對故明的忠誠。

宋應星人生主要階段都是明朝,主要成果也都是明朝時期,并且也自認明朝遺民,就算被迫剃頭,我們現在選取他的形象,也應該選取明代宋應星的形象,這是對一個偉大科學家的尊重。

宋應星“穿越”三百年與袁隆平展開對話,然而辮子形象卻引起争議

《天工開物》是宋應星于1637年編寫的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産的綜合性著作,全書幾乎涉及到工業文明以前的所有農業、手工業各部門各領域各工種的生産技術、工藝流程、設計文化以及諸多問題。它是中國科技史料中保留最為豐富的一部,外國學者稱《天工開物》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宋應星“穿越”三百年與袁隆平展開對話,然而辮子形象卻引起争議

然而這樣一本技術巨著,卻一度遭逢被禁的命運。

根據記載,乾隆時期大興文字獄,在其設四庫館修《四庫全書》時,發現《天工開物》中有“北虜”、“東北夷”等反清字樣。而在江西進獻書籍中,發現宋應星之兄宋應升的《方玉堂全集》、宋應星友人陳弘緒等人的一些著作具有反清思想,提倡“華夷之辨”,是以《天工開物》沒有收入《四庫全書》。

一直到乾隆末期至嘉慶、道光年後,有逐漸解禁的趨勢,于是公開引用《天工開物》的清人著作才逐漸增多。可以說禁锢思想、抑制技術發展的清朝統治者壓根就不尊重宋應星的這本著作,讓宋應星以辮子頭、清裝形象示人,更是不尊重他。

但也有人認為,既然都已經設定為穿越了,就不應該過分較真于這些細枝末節了,也不利于民族團結,晚年的宋應星以辮子頭、清裝形象出現也沒什麼問題。

另外,明清都是中國的朝代,閉關鎖國、技術停滞的問題是封建社會内卷化的必然趨勢,從明代開始已經有了苗頭,不能都讓清朝背鍋。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