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宗昌的詩有用嗎?别說,現在的詩人們真應該學學

作者:三人随筆

這一大半年以來,寫了不少有關現代詩的文章。說實話,現代詩看多了,覺得膩味。無論是誰寫的,有多“著名”,但讀來的感覺都是一樣的。總體來說就是四個字“不知所雲”。有的看似簡單明了,但不知好在哪裡。有的字都認識,但是湊到一塊兒就不知道啥意思了。

再說,寫多了批評現代詩的文章,就有人不高興了。說我“心底邪惡”哦,說我“不懷好意”哦,說我“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哦等等。想想也是,現代詩可是他們的飯碗,把人家的飯碗打破了,确實有些“不厚道”。是以,今天就不寫現代詩了,換換口味,來點有趣的。

張宗昌的詩有用嗎?别說,現在的詩人們真應該學學

張打油

沒錯,詩也可以寫得很有趣,這類詩還有一個專有名字,叫“打油詩”。唐朝張打油因一首《詠雪》而流芳百世,開創了詩歌的一片新天地。“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這首詩可以說是“話糙理不糙”的典型代表,語句有些俗氣,但卻極為形象。

張宗昌的詩有用嗎?别說,現在的詩人們真應該學學

張打油《詠雪》

打油詩其實并不好寫,費的功夫不比其他詩詞少。是以,好的打油詩其實并不多。但是,幸虧張宗昌出現了。張宗昌原本壓根就不想寫打油詩,一直想寫出好詩來。可他歪打正着,竟然創作出了不少打油詩。幾十年過去了,人們都還知道他的名字,而且提到他人們都會忍不住笑,皆是他的詩的緣故。

張宗昌的詩有用嗎?别說,現在的詩人們真應該學學

張宗昌

張打油寫過《詠雪》,張宗昌也寫了《詠雪》,但相比起來,張宗昌确實差了不少。但是,張宗昌的不少詩還是流傳了下來,為什麼?那就是因為他的詩雖然算不上好,但卻有一個極為重要的特質,那就是“真”。張宗昌文化水準不高,但他從來不裝腔作勢,有多高水準就寫什麼樣的詩。

張宗昌的詩有用嗎?别說,現在的詩人們真應該學學

張宗昌的詩

正是這一點,是最吸引讀者的地方。如果張宗昌寫出一些文绉绉的詩句,反而沒人會記得住他了。大家想想,如果張宗昌一口一個“孤獨”啊,“人間”啊,“憂愁”啊什麼的,誰還能有興趣?是以,張宗昌就寫詩來說,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的這種語言,與他的水準相符,沒有矯揉造作無病呻吟。

張宗昌的詩有用嗎?别說,現在的詩人們真應該學學

當然啦,嚴格來說,張宗昌的詩連打油詩都算不上。打油詩也應該意味深長,也應該在讓人一笑時能夠引人深思。但張宗昌的詩沒有做到這一點。他的詩隻會惹人笑,卻沒有進一步思考的餘地,但這并不妨礙他的詩流傳下來。

是以,我們從張宗昌的詩裡,起碼可以學到一點,那就是寫詩要“真”。怎麼想的就怎麼寫,有多高水準就寫什麼樣的詩。但是,現在的很多詩人,卻忘記了這起碼的一點,非要裝得自己有多高水準似的,反而露餡了。

張宗昌的詩有用嗎?别說,現在的詩人們真應該學學

現在的詩人們,把詩寫得卻是晦澀難懂,各種辭藻各種典故往詩裡塞得滿滿當當。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挺有文化,但實際上呢,就是三個字——“假大空”。讀多了這樣的詩,再讀讀張宗昌的詩,竟然成了一種“享受”。這一點,估計連張宗昌自己都沒有想到過。

張宗昌不僅自己寫詩,而且他也被寫進了歌裡。1930年出版的《山東歌謠》裡,有不少罵張宗昌的歌,其中一首“也有蔥,也有蒜,鍋裡煮的張督辦;也有蔥,也有姜,鍋裡煮的張宗昌”,說明張宗昌不是一個好官。他也算不上是個好詩人,“著名”更是稱不上。是以,張宗昌的詩還告訴我們一點,即使寫再多的詩,不行終究還是不行,不必強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