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導報 中文萬事通

編者按:
什麼樣的建築能夠和文學“親密接觸”呢?
之前,我們或許難以想象;但是現在,這樣的一座建築就矗立于我們面前——在世界一流的早稻田大學,“早稻田大學國際文學館”落成了。
當然,大家更喜歡把它親切地稱作“村上春樹圖書館”。
這個圖書館由知名建築設計師隈研吾設計,近日完工。作為隈研吾老師的好友,中國著名旅日藝術家——王傳峰老師,通過自己的視角,見證了這個建築作品的誕生與落地。
今天,我們就通過王傳峰老師自述的視角,了解關于村上春樹圖書館的“設計秘話”。
關于王傳峰
▸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攝影師之一Albert Watson先生為王傳峰所拍攝
王傳峰于1967年出生在山東,1987年入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花鳥專業學習。
1992年赴日繼續深造,同年舉辦第一場畫展。2002年與鄧小平先生的女兒鄧林女士聯合出版郵票《源遠流長》;2004年于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畫展(這也是東京國立博物館開館130年來第一位在世藝術家舉辦的藝術展覽);2007年出版畫冊《魚》;2008年其作品《魚水情·春夏秋冬》與平山郁夫的畫作《絲綢之路系列》同時入選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0周年紀念郵票。2015年出版作品集《餘香 插花藝術》;2019年與日本著名建築設計師隈研吾、中國台灣家具設計師陳仁毅、日本著名攝影藝術家筱山紀信,聯合出版作品集《和而不同》。
王傳峰用中國畫的筆墨融合日本畫的技法,确立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魚”是王傳峰獨特的個人符号,畫魚30年,他筆下的遊魚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幾何式的輪廓,五邊形的眼睛有時是黃色,有時又是紅色。它們在不同的水墨色彩中遊動,從春天遊到冬天,也遊過了王傳峰的人生。
緣起:之于母校的情結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總要做些有價值的事情,也總要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我的好朋友,隈研吾,在東京奧運會結束的一個月後,就為大家帶來了他的最新力作——村上春樹圖書館。
由于和隈研吾是多年好友,我知道他和村上春樹私交甚好,村上春樹在東京南青山的居所就是出自他的設計。
不過,隈研吾能夠在日本私立大學的明珠——早稻田大學之中為村上春樹建造專門的圖書館,依然是很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隈研吾告訴我,村上春樹畢業于早稻田大學,他和母校有着很深的感情,是以這座圖書館就建在早稻田大學之中,作為一種美好的紀念,也作為一種情緣的延續。
我知道,作為一名文學家,無論是在日本、中國,還是世界其他國家,村上春樹都收獲了許多文學粉絲。他的文學作品、文學觀念對世界的文學愛好者産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建築家和文學家的結合,這該是多麼有趣的事情呀!村上春樹圖書館落成前後,日本的大量媒體都作了專題報道,引爆了大家的關注。
于是,在村上春樹圖書館落成後的幾天,我給隈研吾打了個電話,告訴他我很想去那裡實地感受一下——我自己也很好奇,究竟建築師隈研吾和文學家村上春樹能夠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于是,隈研吾為我安排了建築事務所的負責人渡邊先生,由他來帶領我參觀這座令人期待已久的村上春樹圖書館。
近觀:建築之靜、文字之動
其實,在來到日本的30年間,我還真的沒怎麼在日本的大學校園中走動過,但我依然非常向往大學,因為它是人類汲取知識的最高殿堂,也是人生實作理想、追求目标的絕佳之地。
說起日本的高校,我印象最深的事情便是去年在東京大學的論壇交流活動了,至于自己有沒有來過早稻田大學,我的記憶都有些模糊了。漫步于林蔭路上,看到年輕學子穿梭于校園之中,我自己仿佛也沉浸到了早稻田大學的學術和生活之中。
由于要來參觀村上春樹圖書館,我自己還特地做了一點小小的準備,了解到了村上春樹建立這座文學館的初衷。
村上春樹是一名非常敬業的文學家,他的作品影響到世界各國,他自己也是早稻田大學的一名文學教授。出于對早稻田大學的這樣一份情緣,他決定将自己的部分原版書籍、手稿、物品捐贈母校。
我還了解到,在文學之外,村上春樹還有很多愛好,比如跑馬拉松、聽音樂、做廣播電台等等。“人無癖不可與交”,村上春樹的這些小小的愛好令我對他産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
走近村上春樹圖書館,就可以發現這座小白樓原來曾是非常古老的建築,我心中暗想,這座建築的曆史大緻該和早稻田大學的曆史差不多長吧!
從遠處望去,最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隈研吾使用的木質線條,那種柔和的原木色慢慢延伸,包裹着原本冷冰冰的牆體,使整棟建築充溢着似水的柔情。
這些線條既如詩、又似畫,更蘊藏着樂譜的流動感——我們仿佛聆聽着文學的樂曲,跟随着建築的交響,一步一步地走近這座建築。
穿過青綠的草叢,“早稻田大學國際文學館(村上春樹圖書館)”的标志牌就映入了我們的眼簾,那清麗的字型讓我不禁聯想到文學中一直叩問的“詩與遠方”。
這座建築的正門幾乎接近教堂的制式,但又更加溫暖柔和——隈研吾用幾組流暢的弧線,勾勒出了村上春樹對文學、文化和藝術的虔誠信仰。建築是靜态的,但因為線條而具備動感,文學是動态的,又因為文字而靜觀默照,在入口處這一動一靜的交融之間,隈研吾和村上春樹的精神特質就極緻地發揮了出來。
我迫不及待地走進這座建築,期待一飽眼福。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溫暖的木質樓梯——說它宏大,其實并不為過,樓梯的寬厚自不必言,更令人感到宏闊的是,樓梯兩旁豎立着巨大的書架,其上擺滿了村上春樹的作品。這讓我想起了一句中國的古話,“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它不僅是讀書的道理,更是人生的哲學。
慢慢地陳潛下去,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或是停駐流連、沉浸于自己熱愛的事業之中,這樣的樓梯建築形式也會讓人聯想到村上春樹的文學創作曆程與點滴生活感悟。這可能也正是隈研吾的過人之處吧——他能夠把萬物的氣質、個體的經驗融彙在自己的建築之中,傳達出一位建築師對文學的無上敬意。
負一層的中央是一張原木長桌,以供公衆在此閱讀村上春樹的作品。其實隈研吾在這裡選擇的木材正是他建設東京奧運會國立新競技場時選擇的材料,木質溫潤細膩,略帶芳香,自然會給人帶來一種别樣的生命體驗。
安坐于這張長桌旁,人們能獲得更多有關文化、文學和藝術的啟迪——讀書的餘味要長,生命的韻味要長,人生的感悟要長,或許這就是隈研吾希望通過這張長桌向讀者傳達的道理。向左拐,便可以看到牆上懸挂着村上春樹平時愛玩、愛用的小物件,裡側便是一間依照村上春樹家中書房原樣建設的小小“書齋”,我想,這一定是喜愛村上春樹的“村上迷”們不能錯過的文學空間吧!
繞到樓梯後面,一間咖啡廳靜靜地藏在那裡。據說,這間咖啡廳是由早稻田大學的學生自主經營的,名叫“橙子貓”,想來這個名字也和愛貓的村上春樹有關吧!
說起咖啡屋,大家一定會聯想到閑适、休憩與濃濃的生活氣息——在柔和的燈光下,無論是靜靜地坐在那裡,看着窗外來往的師生,或是拿起筆記本電腦,任靈感自然迸發,都是無比幸福的事兒。
其實,剛剛進入村上春樹圖書館的時候,我便聞到了濃郁的咖啡香氣,看到了坐在兩側桌椅旁休息的學生——我幾乎以為這間咖啡館就開在一層的入口近旁,沒想到,它竟然靜靜地藏匿于村上春樹的“書齋”之旁,仿佛隻需要一擡腳,就可以在生活和閑适之間悠遊穿梭。
拾級而上,傳回一樓,左面的一整面牆上擺放着的是村上春樹創作的所有作品,是為“村上春樹著作年譜”。而右側的休息區則會一直播放村上春樹喜愛的音樂,為來到這裡的人展現更加立體的“村上世界”。
行至二樓,一間小小的電台播音室令人印象深刻,原來,村上春樹之前曾經用廣播傳遞自己的文學感悟,是以,隈研吾為村上春樹圖書館設計了這樣一間可以正常使用的播音室,隻等有緣人來向世界發聲。
這一層中也規劃了展覽室和學術研讨室,為文學和藝術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現在,館内正陳列着隈研吾為這座建築設計的三個初稿方案,以及最終決定的終稿方案草圖。三樓便是書籍的貯藏區域了,那裡不僅收藏着村上春樹的作品,還收藏了大量的研究書籍、剪報資訊等等。
對于我個人而言,最吸引我的莫過于建築中的陳設了。或許由于我自己具有畫家的身份,喜愛從美學的、色彩的、構成的角度來評判這座建築,就會和建築家、文學家的描述不大相同。
在我看來,隈研吾的設計中充滿了小情趣,他把每一件物品都擺放得非常合理,安排得恰到好處。比如,隈研吾在屋外設計了如樂譜一般的木質波紋,而在室内,他又精心安放了鋼琴、村上春樹自己收藏的黑膠唱片,這些陳設都和建築的外觀交相輝映。
建築物之中每一個細小的陳設,既簡單,又美好,皆蘊含着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對文學至境的企盼。漫步于此,人們便能體會到文學家沉浸于生活之中,接受生活饋贈,并逐漸提高自我感受力的全部過程。
我又想到隈研吾自己,他是一位建築家,但他既喜歡美食,又喜歡中國的書法,我們會覺得這個人是有趣的、是立體的,是真正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的。我想,人本身在達到一定的造化時,就會感受到萬物的相通,而在天人合一之時,自然能産生某種物化之美——這或許就是建築、文學、藝術互相融合的最高境界。
村上春樹的文學是自然成熟的,隈研吾的建築也是自然成熟的,兩者互相交融,達成了自然的發揮和完美的超越。
在藝術的語言之中,建築和文學的心靈互相溝通、肆意融合。
靜悟:“目标”與“得到”
其實,對于早稻田大學而言,村上春樹圖書館并不大——它不算宏偉,也不算壯觀,但是,行走于其中,休憩于其間,人們就能感受到那種靜谧而舒适的美好。
我知道隈研吾為了把這樣一座小小的建築物進行完美呈現,花費了很多心思,他原來考慮過使用竹子、使用紙張,更設想過無數種方法,最終把這座村上春樹圖書館完美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村上春樹圖書館的近旁還有一座著名的博物館,名為“坪内博士紀念演劇博物館”,它也是由一座老建築改造而成。在前人的步履之後,隈研吾依然能夠做到妙手回春,這不可謂不神奇。
我們看到,他在老房子的外牆上增加了流動的曲線,就使曆史和當下完美融合;他在圖書館内部使用了無數巧思,就使文學和建築完美平衡。在隈研吾的努力下,曆經百年的建築再次煥發光彩,這便是他的能量和格局——對自己包容,對他人包容,對萬物包容,對世界包容,自然能做到盡善盡美。
在我參觀結束之後,隈研吾建築事務所的負責人渡邊先生又為我介紹了一位東京工業大學的教授,正是他為村上春樹圖書館的鋼架結構改造提供了寶貴建議。
在閑聊之中,那位教授說起:“這幾天諾貝爾文學獎又揭曉了,這次很遺憾,又不是村上春樹呀。”我想,村上春樹在文學上的地位自不必多言。如果說有一個人讓世界人民共同期盼他能拿到諾貝爾文學獎,那麼除了村上春樹之外,應該也沒有第二個人了。
我回味着教授話中淡淡的遺憾和深深的期許,深感人間許多事情,也不在于“得到”本身。得到之後,反而有可能更加空虛,沒得到之前,反而有可能更加勵志。如果這個“得到”或早或晚終會到來的話,在他真正“得到”,獲得幸福與喜悅,接閱聽人人祝福的時候,自己也會感受到美好的餘味,體味到輝煌的可貴。
這種境界,會讓人聯想到世界的美好,聯想到未來的美好,聯想到人間的美好——在這座建築之中,我感受到了成長、成熟、成就的快樂。一座古老的建築被賦予新的生命,使觀衆能夠在建築之中體會巨匠的精神,這是我的老兄隈研吾的成長、成熟與成就;能把這麼多優秀的作品帶給人間,帶給喜歡文學的人,這是村上春樹的成長、成熟與成就;最近,我在繪畫之外,也有一本自傳《遊于藝》即将出版,于文學和藝術之間感受世間的美好,這也是我在參觀這座文學館之後的成長、成熟與成就。
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懷揣偉大的目标,這個目标使我們勤奮,使我們進取。可能再過一百年,二百年,這座建築依然會凝望早稻田大學的莘莘學子、代代學人;可能再過一百年,二百年,這座建築将會承載更大的榮譽,更多的欣喜;可能再過一百年,二百年,這座建築依然能給人帶來多元的感受,清新的、流動的、厚重的、永恒的……我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我也可以邀請隈研吾在某一所大學之中建設一座美術館,讓建築和藝術交相輝映,讓美好和期許久久傳承。
王傳峰
2021年10月20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