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裡投資的第一家快遞公司,竟然虧損到賣身,馬雲和劉強東的“争論”落幕了!
作為中國最大的兩家電商公司,阿裡和京東的競争一直非常激烈。阿裡從一開始就是做全品類,是一個集市一樣的賣貨平台,什麼都有。而京東是以3C電子和家電産品起家,之後才擴充到全品類。在經營模式上,京東以自營和第三方買家為主,和阿裡還是有些差别。

不過,兩家公司的盈利狀況卻千差萬别,阿裡一直處于盈利狀态,而且利潤快速增長,京東卻虧損了十幾年,同樣是賣貨,為什麼會相差這麼大?差别就是物流上。
物流是電商非常重要的一環,把物流做好了,服務提升了,客戶滿意了,回頭看自然就多了。劉強東認為物流是電商平台服務的延續,應該自己來做,這樣能夠把握好。于是,從2007年開始,京東就自建物流,投入了很多資金,導緻虧損了十幾年。
馬雲卻不認同,他覺得物流太重,如果自己來做,随着訂單量的不斷提高,未來可能要聘請100萬的快遞員來服務,那根本就管理不過來,隻會搞死公司。在2015年,兩人還隔空“争論”,阿裡堅持走“輕資産”模式,将物流交給第三方公司來做。
如今,兩人的争論有了結果,京東不但沒被搞死,反而因為物流的優勢,發展得如火如荼,口碑超好。京東物流也已經成功上市,還實作了盈利,員工數量也沒超百萬,管理得也井井有條,效率非常高。
資料顯示,2021年上半年,京東物流實作總收入485億元,同比增長53.7%,在全國營運1200個倉庫,可以實作當日達,次日達,而在鄉村地區都能實作24小時送達。對于這樣的物流服務,根本就不是三通一達所能相比的。
反之再來看阿裡,雖然承諾不自己做物流,但早已打自己的臉。京東物流的優勢,讓它們感到了壓力。于是,就成立了菜鳥物流,随後就“收編”了百世,三通一達這幾家快遞,還是想自己做物流。然而,畢竟是外面收購過來的,自己說了并不算,各自為戰,效果并不好。
就在近日,阿裡投資的第一家快遞公司,百世快遞竟然賣身了。資料顯示,早在2008年,阿裡就投資了百世快遞,之後通過增持,成為了第一大股東。
然而,即便有了阿裡的扶持,百世快遞仍然不争氣,一直處于虧損狀态,過去4年虧損總額達到了40.06億元。如此差的業績,導緻其股價大跌,市值從43.3億美元跌至6.3億美元。
到2021年,百世快遞實在堅持不下去了,以68億的價格賣給後來者極兔。阿裡作為大股東,隻能無奈放棄,令人唏噓。
除了百世,阿裡系的其它快遞公司日子也不太好過,申通快遞2021年3季度虧損2.37億元,其它三家也在價格戰中,成本不斷增高,面對極兔的攪局,也隻能跟着迎戰。
在馬雲不看好自建物流後,阿裡逐漸意識到物流的重要性,于是想通過收購快遞公司來打造自己的物流同盟,進而提升效率和服務。然而,從百世的賣身,就能看到阿裡的物流夢逐漸失敗。
劉強東的堅持不但對了,而且有了很好的回報。京東物流業績越來越好,今年收入有望突破千億,盈利能力也不斷增強。百萬員工也不需要了,随着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無人機,無人倉,無人車不斷應用,機器可以取代人,一個倉庫可以隻用幾個員工。
不得不說,在自建物流上,劉強東賭對了,如今成為了京東的核心競争力。此外,京東物流還助力京東發展成為了“新型實體企業”,被人民日報點贊。京東物流近40萬員工,分布在全國各地,為國家運輸效率助力,确實是和一家實體企業沒差别。
電商平台到底要不要自建物流,答案已經非常明顯,劉強東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