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西安,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境内人文積澱豐厚,曆史古迹衆多,擁有兵馬俑和大雁塔等衆多蜚聲海内外的名勝古迹。然而還有一些古迹雖不為衆所周知,卻也值得探個究竟,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坐落在西安東關長樂坊内的萬壽八仙宮。

萬壽八仙宮,初名八仙庵,原為唐代興慶宮遺址的一部分。道觀自建立以來,曆經多次重修、擴建,現占地面積7.3萬多平方米,由山門至後殿共分為三部分,主要殿堂建築均保留了明、清兩代風貌,莊重古樸,環境清幽,是西安規模最大、最著名的道教觀院和全國道教徒向往的聖地。
宮,是道教廟宇最隆盛的稱謂,能夠被稱為“宮”的廟宇,一般都要經過封建帝王的特許或“賜額”。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來西安避難時曾住在八仙庵,經住持道長的奏請,贈1000兩白銀修建牌坊,并頒賜廟額“敕建萬壽八仙宮”,八仙庵遂由庵升格為宮。
走進山門,首先看到的是始建于明正德年間的靈官殿。殿前的院落中心還有一座遇仙橋。民間相傳,這裡是“八仙”中的呂洞賓遇到漢鐘離,“一枕黃粱”點破迷夢而感悟成道之處。千百年來,萬壽八仙宮以其美麗的“八仙”傳說享譽海内外,成為道教仙迹勝地和全球最大的八仙道場。
另據專家考證,八仙宮其實是為紀念李白、賀知章等酒中八仙而修建的。唐朝時期,長樂坊老徐家用糯米制作的黃桂稠酒香氣橫溢,頗有盛名,李白與賀知章、張旭等八人慕名而來,多次醉倒在酒肆。後人于是在長樂坊立了一塊石碑,并修建了“八仙庵”。
建于明正德年間的八仙殿是八仙宮的主殿,殿門上方懸挂着清朝光緒皇帝禦筆題寫的“寶箓仙傳”匾額。八仙殿内供奉着八仙和東華帝君。值得一提的是,東華帝君作為育養天地陶鈞萬物的兩儀神之一,其化身王玄甫又是八仙中鐘離權的師父,後來鐘離權再傳呂洞賓,正因這種師承關系,九位神仙才被同殿供奉。
八仙宮還是老西安人口口相傳的“求簽最靈驗的地方”。據說因為求姻緣、學業特别靈,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都會有大批善男信女連夜趕來燒香磕頭,祈求四季平安,道觀裡的很多石雕石刻,也已被遊人、香客摸得锃亮,可見其香火之盛。
後花園内的“聚仙閣”,是1900年庚子事變時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後的避難之地。慈禧太後不但頒發了1000兩白銀修建八仙宮牌坊,還親筆題寫了“玉清至道”和“洞天雲芨”兩幅匾額。為了保護庵産不受侵犯,慈禧太後還禦賜主持道長李宗陽“皇杖”一柄,可持杖打人不受《大清律》限制。
萬壽八仙宮不僅保留了道教文化和中國傳統建築,還儲存着大量曆代玄門高人修真養性的詩詞書法石刻,其中全真教祖師鐘離權、呂洞賓的詩詞數量最多。如今的八仙宮,集宗教、文化和旅遊于一體,以其清幽的環境和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吸引着海内外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