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納蘭性德的詞風靡網絡多年,卻鮮有作品入課本,水準是否被高估?一:王國維的點評,把納蘭性德捧上神壇二:“滿清第一詞手”之稱到底是誰先說出來的?這是一個問題三:納蘭性德詞在清朝時,确實很火四:到了現代,詞作卻很少入課本,這是否能證明納蘭性德水準被高估了?五:名氣雖有炒起來的成份,但作品卻很符合現代人的口味

作者:魂說

近些年來,網上的文藝青年們念叨最多的是誰的詞?大家來猜一猜。不是李白、不是杜甫,也不是蘇轼,而是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熱”不是一天兩天了,幾十年來,納蘭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走進了咱們的生活裡。從衆多影視劇中塑造的儒雅公子的形象,再到各類小說裡關于他的描述,以及那句紅得發紫的“人生若隻如初見”,很少有文人像他這樣,明明已離世多年,還這麼受讀者們喜愛。

納蘭性德的詞風靡網絡多年,卻鮮有作品入課本,水準是否被高估?一:王國維的點評,把納蘭性德捧上神壇二:“滿清第一詞手”之稱到底是誰先說出來的?這是一個問題三:納蘭性德詞在清朝時,确實很火四:到了現代,詞作卻很少入課本,這是否能證明納蘭性德水準被高估了?五:名氣雖有炒起來的成份,但作品卻很符合現代人的口味

然而,在網友們喜愛他的同時,我們又不得不正視一個問題:納蘭性德的詞作水準,網絡上傳得很火,但入選中國小課本的卻不多,難道他真的是被炒起來的高手?本期就讓我們來說一說這件事。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王國維的點評,把納蘭性德捧上神壇</h1>

現代很多人知道納蘭性德,是因為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很多人一直有斷章取義的習慣,往往把這段話中“北宋以來,一人而已”挑出來看,說王國維覺得納蘭性德是北宋以來最牛的文人。但事實上,人家王國維說的僅僅是他是入中原後沒有被漢文化影響的一人而已。不過,咱們也必須承認,王國維确實是很認可納蘭性德的,“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這樣的評價,對一向不盲目誇人的王國維來說,已經夠高了。

納蘭性德的詞風靡網絡多年,卻鮮有作品入課本,水準是否被高估?一:王國維的點評,把納蘭性德捧上神壇二:“滿清第一詞手”之稱到底是誰先說出來的?這是一個問題三:納蘭性德詞在清朝時,确實很火四:到了現代,詞作卻很少入課本,這是否能證明納蘭性德水準被高估了?五:名氣雖有炒起來的成份,但作品卻很符合現代人的口味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滿清第一詞手”之稱到底是誰先說出來的?這是一個問題</h1>

多年來,坊間一直有納蘭性德是“滿清第一詞手”的說法,但這個說法的來源很難說清楚。與這個說法最像的,是晚清著名詞人況周頤“國初第一詞手”的說法。

況周頤也是晚清詞作的集大成者,是“清末四大家”之一。不過人家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一詩中,提到的并非是“滿清第一詞手”,而是“國初第一詞手”。雖然隻有兩個字的差距,但時間上卻差了不少,一一個整個清朝,一個隻是清朝初期。除了況周頤說過這個話之外,史料上再難找到古代名家說納蘭性德是“第一詞手”的說法了。是以納蘭性德此名,極有可能他的粉絲故意這樣為偶像宣傳的。不過既然現在多數人都不反對這種說法,而清朝也确實再難找到比他更有名氣的詞人了,是以這種說法也就基本成立了。

納蘭性德的詞風靡網絡多年,卻鮮有作品入課本,水準是否被高估?一:王國維的點評,把納蘭性德捧上神壇二:“滿清第一詞手”之稱到底是誰先說出來的?這是一個問題三:納蘭性德詞在清朝時,确實很火四:到了現代,詞作卻很少入課本,這是否能證明納蘭性德水準被高估了?五:名氣雖有炒起來的成份,但作品卻很符合現代人的口味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納蘭性德詞在清朝時,确實很火</h1>

了解了王國維“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前面還有一句話,也了解了“滿清第一詞手”并非古代文壇名家說的原話,那是不是就能認為納蘭性德在清朝并不火呢?顯然不是這樣。

關于這一點,是有證據的。納蘭性德生前曾出過一本詞集,名叫《側帽》,也就是大家很熟悉的《飲水詞》。納蘭是貴公子,填寫對他來說就是一個愛好,出詞集的事他交給了好友顧貞觀來辦。後來顧貞觀形容《飲水詞》時說了句“家家争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

那時候,納蘭性德的影響力就已經很大了。各類樂坊中的歌伶們,都以唱飲水詞中的詞目為時尚。光緒舉人陳廷焯也稱納蘭性德的飲水詞:容若飲水詞,在國初亦推作手。

納蘭性德的詞風靡網絡多年,卻鮮有作品入課本,水準是否被高估?一:王國維的點評,把納蘭性德捧上神壇二:“滿清第一詞手”之稱到底是誰先說出來的?這是一個問題三:納蘭性德詞在清朝時,确實很火四:到了現代,詞作卻很少入課本,這是否能證明納蘭性德水準被高估了?五:名氣雖有炒起來的成份,但作品卻很符合現代人的口味

<h1 class="pgc-h-arrow-right">四:到了現代,詞作卻很少入課本,這是否能證明納蘭性德水準被高估了?</h1>

網絡上有不少網友提出,納蘭性德的水準可能被高估了,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的詞作很少入選課本。納蘭性德現存詞共340餘首,但入選人教課本的目前僅一首《長相思》(地方版教材可能會略有不同)。多年來,很多人都認為,入選教材的作品越多,說明其越有影響力,至少是受到教育專家們一緻認可的。既然納蘭性德被那麼多人當成“滿清第一詞手”,為何僅一篇詞作入選?

關于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客觀來看。李清照的名氣不小了吧,但她很多經典情詞都沒有入選,反而是《夏日絕句》這樣的詩作作年年入選課本。原因何在?很顯然這與題材有關。

納蘭性德的詞作内容,題材是很廣的,涉及了愛情友誼、詠物詠史、邊塞詞等各方面,其中最經典的就是愛情詞。課本中選入的愛情詩詞本來就少,若是他的愛情詞寫得如秦觀的“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一樣樂觀也就罷了,偏偏他的情詞多是傷感之作,這樣的作品入選課本顯然就不太合适了。是以隻憑入選課本的詞作不多,并不能說明納蘭性德就沒有水準,這是兩回事。

納蘭性德的詞風靡網絡多年,卻鮮有作品入課本,水準是否被高估?一:王國維的點評,把納蘭性德捧上神壇二:“滿清第一詞手”之稱到底是誰先說出來的?這是一個問題三:納蘭性德詞在清朝時,确實很火四:到了現代,詞作卻很少入課本,這是否能證明納蘭性德水準被高估了?五:名氣雖有炒起來的成份,但作品卻很符合現代人的口味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五:名氣雖有炒起來的成份,但作品卻很符合現代人的口味</h1>

雖然納蘭的名氣有炒的成份,但對于納蘭性德詞的水準,個人覺得王國維的評價總結得其實很到位,他的詞最大的特點就是: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納蘭性德的詞,婉麗清新,他很擅長李清照的白描寫法,語言往往很直白。而且最牛的是,他很懂得“名句效應”。正如文人陳夢渠所言:“納蘭詞最重名句效應,若之于全詞,未必人人都知之”。

如果問大家,“人生若隻如初見”的下一句是什麼,“一生一代一雙人”的下一句是什麼,“我是人間惆怅客”的下一句是什麼,很多人是答不出來的。

納蘭性德的詞風靡網絡多年,卻鮮有作品入課本,水準是否被高估?一:王國維的點評,把納蘭性德捧上神壇二:“滿清第一詞手”之稱到底是誰先說出來的?這是一個問題三:納蘭性德詞在清朝時,确實很火四:到了現代,詞作卻很少入課本,這是否能證明納蘭性德水準被高估了?五:名氣雖有炒起來的成份,但作品卻很符合現代人的口味

讀納蘭性德的詞,很多人往往就是被其中一句所吸引,這也是他會火成這樣的很大原因。對此,筆者隻想說:可惜了!一個名句要充分讀懂它的美,一定是要放在全詞裡來看的,納蘭性德的很多詞作,美得并非隻有那一個名句,大家看看這首入選課本的《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這首詞是模仿李煜的《長相思》,李煜當年寫的是: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李煜的詞作水準大家應該不會懷疑,人稱詞中之帝,他的詞作水準是不輸給兩宋絕大多數詞人的。李煜的這首《長相思》問世600多年來,在這個詞牌下鮮有能與之相媲美的作品,但納蘭性德模仿的這一首,顯然已經有了李煜的幾層功力了。僅由這一首詞,就足已證明納蘭性德的實力。

納蘭性德的詞風靡網絡多年,卻鮮有作品入課本,水準是否被高估?一:王國維的點評,把納蘭性德捧上神壇二:“滿清第一詞手”之稱到底是誰先說出來的?這是一個問題三:納蘭性德詞在清朝時,确實很火四:到了現代,詞作卻很少入課本,這是否能證明納蘭性德水準被高估了?五:名氣雖有炒起來的成份,但作品卻很符合現代人的口味

小結:或許納蘭性德的“滿清第一詞手”之名,隻是現代人扣上去的,其水準也不一定比得上兩宋詞手。但拿清朝詞手與宋詞名家相比,本身也沒什麼可比性。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在清朝,納蘭性德确實是詞壇頂級的高手,其《飲水詞》在當時的風靡就已經能證明其影響力了。至于入選課本的作品少,原因并不一定和水準有關,極有可能是題材上的不适合而已。綜上,筆者認為納蘭性德的風靡理所當然。對此事,大家怎麼看?歡迎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