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作為漢王朝的締造者,馬上天子。從他起兵之日起一直到去世,幾乎都在打仗,即使戰勝項羽做了皇帝之後,也依然奔走在征戰的路上。甚至于他的去世都跟戰傷的複發有關,可謂戎馬半生。

作為初代草根天子,劉邦的軍事指揮能力被曆史大大低估了
一提起劉邦的武功,曆史往往都将其歸功于漢初三傑的鼎力輔佐,尤其是軍事上張良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韓信的戰必勝、攻必克,以及曹參、周勃、灌嬰、樊哙一幹猛将沖鋒陷陣。如此看來,劉邦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比較會用人,以緻于人們忽視了他自身的帶兵打仗的能力。
事實上,劉邦的軍事能力一直是被低估的。本期就以《史記》及《漢書》記載的劉邦獨自帶兵參與的大小四十餘戰作為對象來聊聊劉邦的軍事能力。
起兵
關于劉邦的起兵,《史記》将其寫成了神話故事,也就是著名赤帝之子斬白蛇的故事。當然還有劉邦的出生,也屬于“靈異事件”。這些當然是假的,當故事看看就可以了,大可不必去争論。但劉邦的起兵還是得着重分析一下。
劉邦起兵的時間很重要,曆史将陳勝吳廣起義定義為最早的農民起義。殊不知劉邦起兵比陳勝還早,理由還差不多。
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
同樣是送徒役人員,劉邦一行人的目的地是骊山,也就是給秦始皇修陵墓,陳勝則是帶人去漁陽(河北)戍邊。陳勝這幫人是因為大雨失期耽擱了行程,而劉邦更慘,手底下這夥人路上陸續都開小差跑路了,一路走一路跑,等到了豐西澤這個地方,人也跑得差不多了。劉邦看看這樣下去,别說到骊山給皇帝修墳墓,給自己修墳墓的人都湊不齊,索性把剩下的人都放了。接下來就是斬白蛇的故事了。雖然故事是這樣的,但感覺這個故事倒不像陳勝讓吳廣假扮狐狸喊“陳勝王”那樣有意為之。畢竟真要斬白蛇,還得讓白蛇他媽哭于道旁,再引出劉邦是赤帝之子這個說法,需要的群衆演員太多了。畢竟鄉下的大媽好找,大白蛇不好找啊。我倒甯可相信這是事後編出來的,可能是劉邦回豐沛募兵時想出來的故事情節。
斬白蛇起義的道具蛇是哪兒來的?
回到劉邦起兵的時間,嚴格來說算不上起兵,而是落草。這裡的起兵和落草有講究,同樣是扯旗子跟朝廷對着幹,差別還是有的。起兵得有行動綱領和口号(比如陳勝的“王侯将相甯有種乎”),有具體的行動戰略(陳勝就是轉移到反秦人士的大學營陳縣直接建立了張楚政權,并四處出兵,甚至一度攻入關中),規模還得夠大。而劉邦則不同,他把徒役放了之後,有幾個見他挺講義氣,而且跑路也是前途兇險,就留下來跟着劉邦。劉邦見自己手裡就這麼十幾号人,七八杆槍,别說打縣城,連特麼地主大院都砸不開,幹脆選擇躲進芒砀山中中去了。(高祖即自疑,亡匿,隐於芒、砀山澤岩石之間。)
這躲起來肯定也不是個事兒,自己帶着這麼多人去骊山,中途莫名其妙集體失蹤了,官府肯定要追查。秦朝的政權組織是相當完備的,這事一查百分百就能查到劉邦頭上,查到這芒砀山中。是以說,劉邦這夥人絕不僅僅是隐匿山中那麼簡單,至少是落草當了土匪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劉邦也算是打響了反對秦帝國的一槍,這個時間比陳勝在大澤鄉揭竿而起略早,因為這會兒秦始皇還活着(同時期,英布、彭越也在做土匪)。陳勝吳廣起義是在秦二世元年,也就是秦始皇死後的第二年。隻不過劉邦當時頂多算綠林好漢,而陳勝吳廣的規模和影響力已經開始動搖到秦帝國的根基了。
“起兵”之後,并沒有劉邦帶領隊伍作戰的記錄,也說明他的這次起兵之初的規模和影響都很微弱。直到全國反秦運動進入高潮時,他帶領的人馬仍不過數百人。
《史記》:秦二世元年秋,陳勝等起蕲,至陳而王,号為“張楚”。諸郡縣皆多殺其長吏以應陳涉。沛令恐,欲以沛應涉。《漢書》:秦二世元年秋七月,陳涉起蕲,至陳,自立為楚王,遣武臣、張耳、陳馀略趙地。八月,武臣自立為趙王。郡縣多殺長吏以應涉。九月,沛令欲以沛應之。
陳涉起義
秦國朝廷任命的郡縣長官紛紛被殺,說明秦帝國賴以維持運轉的地方政權在崩潰,此時應該是反秦運動的高潮階段了。
九月,沛令欲以沛應之。掾、主吏蕭何、曹參曰:“君為秦吏,今欲背之,帥沛子弟,恐不聽。願君召諸亡在外者,可得數百人,因以劫衆,衆不敢不聽。”乃令樊哙召高祖。高祖之衆已數百人矣。
這幾百号人大多是就地招募的亡命之徒、慕名而來的反秦義士以及劉邦派人回老家招徕的昔日兄弟。而從這一段内容我們也可以看出,劉邦真正意義上的起兵是在秦二世元年九月之後,也就是陳勝吳廣起義爆發之後兩個月。也正是從此時開始,劉邦搭建了他未來漢帝國政權的核心班子:蕭何、曹參、樊哙、盧绾、夏侯嬰以及周勃等人。
由此可見,作為軍事能力的一部分的拉隊伍能力方面,劉邦顯得中規中矩,談不上出色,但仍無法掩蓋你頗得人心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