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作为汉王朝的缔造者,马上天子。从他起兵之日起一直到去世,几乎都在打仗,即使战胜项羽做了皇帝之后,也依然奔走在征战的路上。甚至于他的去世都跟战伤的复发有关,可谓戎马半生。

作为初代草根天子,刘邦的军事指挥能力被历史大大低估了
一提起刘邦的武功,历史往往都将其归功于汉初三杰的鼎力辅佐,尤其是军事上张良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韩信的战必胜、攻必克,以及曹参、周勃、灌婴、樊哙一干猛将冲锋陷阵。如此看来,刘邦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比较会用人,以致于人们忽视了他自身的带兵打仗的能力。
事实上,刘邦的军事能力一直是被低估的。本期就以《史记》及《汉书》记载的刘邦独自带兵参与的大小四十余战作为对象来聊聊刘邦的军事能力。
起兵
关于刘邦的起兵,《史记》将其写成了神话故事,也就是著名赤帝之子斩白蛇的故事。当然还有刘邦的出生,也属于“灵异事件”。这些当然是假的,当故事看看就可以了,大可不必去争论。但刘邦的起兵还是得着重分析一下。
刘邦起兵的时间很重要,历史将陈胜吴广起义定义为最早的农民起义。殊不知刘邦起兵比陈胜还早,理由还差不多。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同样是送徒役人员,刘邦一行人的目的地是骊山,也就是给秦始皇修陵墓,陈胜则是带人去渔阳(河北)戍边。陈胜这帮人是因为大雨失期耽搁了行程,而刘邦更惨,手底下这伙人路上陆续都开小差跑路了,一路走一路跑,等到了丰西泽这个地方,人也跑得差不多了。刘邦看看这样下去,别说到骊山给皇帝修坟墓,给自己修坟墓的人都凑不齐,索性把剩下的人都放了。接下来就是斩白蛇的故事了。虽然故事是这样的,但感觉这个故事倒不像陈胜让吴广假扮狐狸喊“陈胜王”那样有意为之。毕竟真要斩白蛇,还得让白蛇他妈哭于道旁,再引出刘邦是赤帝之子这个说法,需要的群众演员太多了。毕竟乡下的大妈好找,大白蛇不好找啊。我倒宁可相信这是事后编出来的,可能是刘邦回丰沛募兵时想出来的故事情节。
斩白蛇起义的道具蛇是哪儿来的?
回到刘邦起兵的时间,严格来说算不上起兵,而是落草。这里的起兵和落草有讲究,同样是扯旗子跟朝廷对着干,区别还是有的。起兵得有行动纲领和口号(比如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具体的行动战略(陈胜就是转移到反秦人士的大本营陈县直接建立了张楚政权,并四处出兵,甚至一度攻入关中),规模还得够大。而刘邦则不同,他把徒役放了之后,有几个见他挺讲义气,而且跑路也是前途凶险,就留下来跟着刘邦。刘邦见自己手里就这么十几号人,七八杆枪,别说打县城,连特么地主大院都砸不开,干脆选择躲进芒砀山中中去了。(高祖即自疑,亡匿,隐於芒、砀山泽岩石之间。)
这躲起来肯定也不是个事儿,自己带着这么多人去骊山,中途莫名其妙集体失踪了,官府肯定要追查。秦朝的政权组织是相当完备的,这事一查百分百就能查到刘邦头上,查到这芒砀山中。所以说,刘邦这伙人绝不仅仅是隐匿山中那么简单,至少是落草当了土匪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刘邦也算是打响了反对秦帝国的一枪,这个时间比陈胜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略早,因为这会儿秦始皇还活着(同时期,英布、彭越也在做土匪)。陈胜吴广起义是在秦二世元年,也就是秦始皇死后的第二年。只不过刘邦当时顶多算绿林好汉,而陈胜吴广的规模和影响力已经开始动摇到秦帝国的根基了。
“起兵”之后,并没有刘邦带领队伍作战的记录,也说明他的这次起兵之初的规模和影响都很微弱。直到全国反秦运动进入高潮时,他带领的人马仍不过数百人。
《史记》: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蕲,至陈而王,号为“张楚”。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汉书》:秦二世元年秋七月,陈涉起蕲,至陈,自立为楚王,遣武臣、张耳、陈馀略赵地。八月,武臣自立为赵王。郡县多杀长吏以应涉。九月,沛令欲以沛应之。
陈涉起义
秦国朝廷任命的郡县长官纷纷被杀,说明秦帝国赖以维持运转的地方政权在崩溃,此时应该是反秦运动的高潮阶段了。
九月,沛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帅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以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高祖。高祖之众已数百人矣。
这几百号人大多是就地招募的亡命之徒、慕名而来的反秦义士以及刘邦派人回老家招徕的昔日兄弟。而从这一段内容我们也可以看出,刘邦真正意义上的起兵是在秦二世元年九月之后,也就是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之后两个月。也正是从此时开始,刘邦搭建了他未来汉帝国政权的核心班子:萧何、曹参、樊哙、卢绾、夏侯婴以及周勃等人。
由此可见,作为军事能力的一部分的拉队伍能力方面,刘邦显得中规中矩,谈不上出色,但仍无法掩盖你颇得人心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