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針翻飛,繡出破繭之蝶;紙短情長,裁作重構之心。10月25日上午,浙江省民間藝術志願服務成果展拉開帷幕,來自浙江省女子監獄的160餘件藝術作品首次面向社會公開展出。展覽上,一件件古典優雅的旗袍,一張張栩栩如生的剪紙,一幅幅巧奪天工的刺繡,無不在向我們娓娓道來那些 “失落心靈”得到救贖的故事。
本次展覽的作品,系浙江省女子監獄“絲路繡心”特色修心教育的成果,創作者均為正在接受改造的服刑人員。近10年來,浙江省女子監獄與浙江省文化館合作建立監内民間藝術教學實驗基地,常年引駐專業老師與志願者,為服刑人員開設多種與絲綢關聯的絲繡、茶道、動漫、紙藝、聲樂、書畫等修心課程。
整個展覽異彩紛呈,長達3米的剪紙長卷《紙上的愛》,為疫情期間基層民警“舍小家顧大家”的敬業精神,作了絕佳的注腳;蕭山花邊《箴言》系列裡,交織着公德、美德、品德的信條,昂揚起棄舊圖新的強烈渴望;繡畫長卷《春暖花開》,鋪展開一個“意随心生,心随意動”的絢麗世界,冰凍的心重新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與美麗……最令人動容的,是一件火紅的旗袍,這是一位母親為即将出嫁的女兒縫制的嫁衣,一針一線,密密縫進愛與祝福。
擔任旗袍制作教學的蔣明老師,是浙江省内知名非遺傳承人、職業技能帶頭人,曾經多次為國家大型活動制作禮服。她向天目新聞記者介紹,自己也是第一次進入監獄授課,在與這些特殊學員的相處過程中,她漸漸感受到“絲路繡心”教育活動的意義,也為學員們的熱情和用心感染。蔣明表示,“服刑人員學習這些傳統手藝,有一技傍身,出來以後可以自己養活自己。”
藝術情暖人心,百花遍開高牆。浙江省女子監獄教育改造科副科長周帆表示,通過“絲路繡心”教育活動,讓服刑人員在藝術的教育中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實作行為重塑、心靈修複、人格再造,進而破繭成蝶,羽化重生,持續向社會輸出“一泓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