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印臨摹第003方—騎司馬印

作者:鄰藕齋

漢印臨摹第003方—騎司馬印

一、騎司馬的故事

騎司馬是一個跨越多個曆史時期的軍官職位,屬于第002方印校尉之印中的校尉下一級軍官,是一個專責騎兵的武職官員,曆史記載的可以指揮的兵員數量5000人。但由于時代的變遷,其職位和作用不斷地發生變化,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在邊疆駐守和在中央軍隊機關服役,其作用是不同的。沒有找到關于騎司馬的比較系統的資料,下面分别從漢朝建立前、漢朝以及漢朝之後(三國和西晉)選取幾個相關的故事,從中也可以看出騎司馬的一些蹤迹。

在漢朝建立前,項羽垓下之戰和烏江自刎就有騎司馬的身影。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在突出包圍後又被漢騎将灌嬰領兵追殺,最後逃到烏江岸邊上,項羽率領餘下的将士下馬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激戰過後,手下将士傷亡殆盡,項羽本人也已經身負重傷,“身亦被十馀創”。這時候,項羽忽然看到漢軍陣中有個熟人,名叫呂馬童,這個呂馬童當時職位就是騎司馬。項羽大呼道:“若非吾故人乎?”呂馬童十分羞愧,不敢正視項羽,他指着項羽,對自己身邊的王翳說道:“此項王也。”這時候項羽已經決定終結自己的生命,他大聲對呂馬童說道:“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然後自刎而死。這支漢軍的主将是王翳,他得到了項羽的首級。接下來,其他漢軍為争奪項羽屍首,不惜刀劍相向,“餘騎相蹂踐争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終“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也就是說項羽的屍首被分成為五份,這五個人以項羽的屍塊向劉邦邀功,劉邦沒有食言,對這五個人進行了封侯,當時官職為騎司馬的呂馬童被封為中水侯。

漢代時,北部少數民族政權與漢朝經常發生戰争。在這些戰争中,也經常出現騎司馬的身影。段熲(讀為 jiǒng)為漢代鎮壓羌族叛軍的著名将領,漢靈帝建甯元年(公元168年)六月,段頰追擊羌軍至走馬水上,探知羌軍已至奢延澤(今陝西靖邊西北),于是段熲率輕騎晝夜兼程,與羌軍戰于奢延澤,将羌軍擊破。羌軍餘部走向落川(約為今陝西洛河),羌軍再集結布陣。段熲分别派騎司馬田宴率5000騎從東面、假司馬夏育率2000騎從西面,同時攻擊羌軍。羌軍派出7000騎圍攻田宴,被田宴軍擊潰退走,段熲引軍與田宴猛追,且戰且走,至靈武谷(今甯夏銀川西北),段熲披甲先登,土卒均不敢落後,羌軍在漢軍的猛擊之下,大敗而逃。段熲率軍再追,連續三天三夜,于七月,追至泾陽(今甘肅平涼南),羌部衆退入漢陽(今甘肅甘谷東)山谷之中,戰後田宴因功,由騎司馬升任護羌校尉。

漢印臨摹第003方—騎司馬印

圖1 漢羌之戰(圖檔來自網際網路)

漢簡為漢代屯兵制度研究提供豐富的材料,其中有一部分研究成果也涉及到了騎司馬等駐屯軍事系統。賈一平在《西漢張掖郡部都尉所轄司馬類職官考——以居延漢簡為中心部都尉下屬的屯兵體系》考察了張掖郡居延、肩水兩部部都尉下屬的屯兵體系,認為:郡下設若幹部,部的行政首長為部都尉,部都尉的專責軍事的副手為部司馬,如果部管轄的武裝力量有騎兵成分,則需設定騎司馬管轄騎兵。再綜合前述其他材料研究結果,可以認為,部司馬為部都尉專責軍事的主官,其副手為假司馬,如果有騎兵,再設定騎司馬。

漢朝之後進入了三國和兩晉。從司馬望的職務升遷以及幕府編制上也可以看到騎司馬的身影。

司馬望(205年-271年8月16日),字子初,河内郡溫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安平獻王司馬孚次子。三國時,魏國皇帝曹髦拜他為征西将軍、持節,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司馬望在其任内八年,威化明肅,之前蜀将姜維就曾多次進犯關中,在司馬望上任之後,設定各種迎敵政策,使姜維無計可施,是以成為關中的重鎮大将,因守土有功進封順陽侯。之後司馬望被征回朝庭,拜為衛将軍,又兼任中領軍,掌管禁衛軍,之後又加骠騎将軍、開府,不久之後,乃代何曾擔任司徒。西晉時期,司馬氏篡魏,司馬望被封為義陽王,有食邑萬戶,并領兵二千人。泰始三年(267年)九月,又下诏進封為太尉,仍兼任中領軍。置太尉軍司一人,參軍事六人,騎司馬五人。又增置官騎十人,并前三十,假羽葆鼓吹。從司馬望的晉升經曆可以看出,征西将軍升職到衛将軍,再加骠騎将軍,到骠騎将軍就可以開府了,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配置工作班子。然後再晉升到司徒,太尉,到太尉這一級别,下邊的辦事機構規模就更大了,其中包括太尉軍司一人,參軍事六人,騎司馬五人,在前面官騎三十人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十人,或者說到太尉這個級别的時候,官騎可以達到四十人的規模。

騎司馬印印面分析

騎司馬印如圖2所示。

漢印臨摹第003方—騎司馬印

圖2 騎司馬印

從字法上看,這個印四個字中,騎字裡有個“馬”字,又有一個獨體字“馬”,兩個“馬”字出現在同一個印面中,很容易形成闆滞和重複的感覺。這方印在對這兩個“馬”字的處理上,主要展現在馬“腿”上。騎字中的“馬”字前腿是外伸的,而獨體的“馬”字前腿的是收斂的,一伸一收,形成了對比,消除了闆滞感。如圖3所示。

漢印臨摹第003方—騎司馬印

圖3 兩個馬字的變化對比

由于上面“騎”、“馬”兩個字筆畫比較密集,整體形成了上重下輕的布局,為此需要底盤穩重,“印”字上下兩個部件,“爪”部件相對于“卪”水準方向上略短,形成上短下長的态勢,即使得“印”字本身顯得穩重,同時也對上層兩個字發揮了更加有力的視覺效應。

注意“印”字最後一筆有一個小的向下彎曲,這是秦朝和西漢印章的特征,至東漢時逐漸消失。

另外整個印面筆畫以圓轉為主,顯得圓潤流暢。

從章法上看,形成了“三密一疏”的格局,特别展現在對“司”字的處理上,下邊的口盡量收縮,形成三塊“留紅”,增加整個印面的生動性。

另外,“卪”橫向拓展,與司字的下部形成了穿插關系,也是為了保持下部穩重結實的視覺效應。

印稿上石與奏刀

采用反寫上石的方法上石,如圖4所示。

漢印臨摹第003方—騎司馬印

圖4 反寫上石

在奏刀的過程中,應使用計算機圖檔處理軟體,對樣本印蛻水準翻轉處理,參照翻轉後的印蛻,進行不斷地調整。刻出初樣後,可以采用毛筆蘸墨将印面塗黑,為下一步修印做準備。在塗黑的過程,應使用比較幹的墨,并且毛筆蘸取的墨汁應盡可能少,確定墨汁不能滲透到已經刻成的刻痕中。如圖5所示。

漢印臨摹第003方—騎司馬印

圖5 初刻後塗黑為修印做準備

經過修印後,印面的效果如6所示,钤印的印蛻如圖7所示。

漢印臨摹第003方—騎司馬印

圖6 印面效果

漢印臨摹第003方—騎司馬印

圖7 钤出來的印蛻

钤出來的印與原印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主要是四個所占空間不平衡,分割四個字的十字線水準方向不夠平直,應加強印稿上石的精确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