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育孩子的路上,沒有捷徑可以走,隻有不斷學習、總結經驗,才能給給寶寶帶來更好的成長。
益生菌平時到底怎麼吃?
對于益生菌的認識,相信大部分寶媽們都是從生了寶寶才了解的,而我也是在寶寶突然生病才了解的。了解了益生菌的好處。

益生菌可以優化嬰幼兒腸道菌群、輔助治療疾病。當寶寶發生腸道菌群和其過敏性、腹瀉、消化不良、積食、便秘、濕疹等多系統疾病都可以食用“菌群軍團”,當某些菌群、菌種數量或比例發生變化時,就會引起一系列的不良症狀和疾病。是以寶寶身體出現不同的問題時,需要補充與之相應的益生菌才能改善。
益生菌從哪來?
最初的菌群來自媽媽的母乳, 益生菌好處多多,寶寶該如何補充呢?寶寶出生時,體内是沒有菌群的,在媽媽的母乳中獲得的。而外來益生菌就從添加輔食中開始擷取,随着添加輔食種類越來越多,獲得益生菌種類也更多。比如發酵的酸菜、調味料、啤酒等都會含有益生菌,但這些不适用于嬰幼兒。
相信很多寶媽會說,酸奶和乳酸飲料不是含有益生菌嗎?我們常見的這類産品通常益生菌種類單一或較少,并不能解決寶寶身體出現的各種問題,而且其活性也很低。
。
益生菌有比較嚴格的服用周期,而 添加有多種益生菌的膳食補充劑相對安全有效,可以作為預防保健而長期服用。
益生菌補充劑,要按需添加
身體健康的寶寶,每日正常飲食就已經能滿足其需求,并不需要額外補充益生菌。但若因以下緣由導緻嬰幼兒體質較差時,就需要給寶寶額外補充益生菌。
剖腹産、早産、人工喂養需補充
現代醫學目前認為,在孕媽肚子裡的寶寶是無菌的,其腸道菌群是出生時才開始建立的。有研究證明,剖腹産兒、早産兒、人工喂養兒的腸道内雙歧杆菌的定植和優化晚于順産兒、足月兒、母乳喂養兒。雙歧杆菌是腸道的有益菌,如果推遲種植,不利于寶寶腸道菌群的健康建立,後期容易引發腹瀉、過敏等疾病。這時候寶媽就需要給寶寶适量添加一些雙歧杆菌補充劑。
服用抗生素後
嬰幼兒腸道外感染應用抗生素治療雖然能抑制病原菌,但是腸道菌群失調發生率高。是以,建議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盡量選用窄譜抗生素,有菌群失調時給予益生菌調節。
環境變化,疾病困擾時适量補充
案例1:我孩子在11個月大的時候,由北方暖氣房換到重慶環境生活,孩子回家後就不适應沒有恒溫的環境,一冷一熱就有點小感冒,在加上回來的時候對奶的水有水質變化(原本一直用的礦泉水,回來沒有及時買水,就用的自來水)結果回去的第一天的時候,寶寶就開始拉肚子,吃蒙脫石散也沒有緩解拉肚子效果。
腸道菌群失衡腹瀉
第二天早上就特别嚴重,吃進去的奶一會就又拉出來了,完全就是止不住,開始虛脫、嘴也發紫了,寶寶狀态一點都不好了。到醫院去化驗大便完全正常的,醫生就給我說是抵抗力下降、環境變化(水土不服)造成的。在醫院打點滴補水一晚上就緩解拉肚子了,精神也好了,又開始活蹦亂跳了。
視訊加載中...
(後面醫生開藥用益生菌調節腸胃,效果很好兩天後就不拉肚子了)
因為嬰兒的體溫調節中樞、胃腸系統、免疫系統等發育尚不完善。面對季節交替、出門旅行、接觸新環境、母乳斷奶等情況時,寶寶容易出現感冒、拉肚子、水土不服等各種小問題,寶媽這時可以給寶寶服用一些益生菌來預防、治療。
消化不良、積食腹痛、食欲不振
案例2:我家寶寶現在進食情況畢竟好,不挑食,但是有時候胃口特别好,他自己也控制不了食量,需要大人幹預。國慶節期間在奶奶家和大他兩歲的哥哥一起玩,一起吃玉米、餃子面條等,兩個還比賽誰吃得又快有多,全是一些不消化的食物。慢慢就有點積食,在節後回家又沒有及時觀察到寶寶身體狀況,回家又喝了雞湯、吃蒸蛋這些,第二天就開始不舒服、肚子咕咕響、沒有精神,出門都不和小夥伴一起玩了。晚上就開始嘔吐、拉肚子、不想吃東、發燒。去醫院檢查結果:嘔吐,上呼吸道感染胃腸型。
檢查報告
消化不良、積食腹脹就引發了寶寶,上呼吸道感染胃腸型,不利于寶寶腸道菌群的健康建立,寶寶就會出現嘔吐、拉肚子、這時候寶媽就需要給寶寶适量添加一些雙歧杆菌補充劑。
如何挑選挑選益生菌補充劑
在挑選益生菌補充劑時,需要選擇适合寶寶的産品,最好選擇益生菌活性數目達标、較多的産品,每個産品的外包裝上都有标記和介紹,寶媽們一定要仔細檢視說明。
食用益生菌方法
服用益生菌可以在餐後一小時服用,可以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消化的作用。同時在服用益生菌的時候要控制水溫,水溫不可以太高了( 37℃适宜),太高就會失去藥效。如果患有胃脹,消化不良以及腹瀉等症狀時,可以口服益生菌。益生菌一般不管是在飯前吃或者是飯後吃效果都是比較好的。在服用該藥物的時候不要同抗生素類藥物同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