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改編成電視劇從山東台版《武松》始。

1979年,全國第一次電視台台長會議播放了日本版電視劇《水浒傳》。日本人的心理不是常人能了解的,劇中高俅和扈三娘談起了戀愛,26集劇集中時常有硬塞進去的香豔鏡頭。這讓與會的山東電視台副台長金钊十分憤怒又萬分羞愧。山東是水浒故事的發生地,祖宗的瑰寶被糟蹋成這個樣子,他覺得這是在打山東電視台的臉。
當時的中央廣播事業局倡導有條件的電視台自己制作電視劇,金钊找來山東台文藝部的趙長海、王漢平,決定拍山東人自己的水浒。
首次嘗試又受财力限制,一開始沒有打出《水浒》的旗号。趙長海和王漢平從最受歡迎的水浒人物武松入手,寫出了“醉打蔣門神”、“身陷都督府”和“血濺鴛鴦樓”三集劇本,定名為《武松發配》,請來山東話劇團的王浚洲擔任導演。
王浚洲拉來同僚劉柳幫忙,劉柳曾在電影《智取華山》中飾演給解放軍帶路的藥農常生林。
最初標明的武松飾演者是後來在山東版《水浒》中飾演林沖的丁汝俊,但趙長海總覺得丁汝俊溫文了些,就在此時有人向他推薦了剛拍過《元帥之死》的祝延平。祝延平國字臉,一米八的身高,與小說中的武松“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般無二。
祝延平能出演武松,還得感謝一個人——劉曉慶。祝延平出演《元帥之死》後本有機會在電影《原野》中飾演仇虎,但女主角劉曉慶堅決反對,中途被楊在葆換下,祝延平心中正在郁悶,家鄉電視台的相邀他不好拒絕,這一行便走出了中國電視史上最成功的電視形象——武松。
經過半年的拍攝,1981年三集《武松發配》在山東電視台首播,一夜之間轟動全國。全國各地電視台都給山東台打電話,請求給一套錄音帶讓他們播出,廣東福建一帶大多看香港節目,山東台《武松》一播出,家家都把天線轉向山東方向,《武松》火了!
中央電視台也從山東台調來錄像帶,選在82年春節播出,這将全國性的《武松》熱推向了最高潮。
海量信件雪片一樣飛向山東電視台,要求看到完整版的《武松》。
1982年6月,山東電視台意氣風發,一口氣又拍了五集。“景陽岡打虎”“兄弟話别情”“鬥殺西門慶” “二進十字坡”“二龍山聚義”,與早先的那三集合成為8集版的《武松》。
1983年,在萬衆期待中8集版的電視連續劇《武松》在央視完整播出,電視劇播出期間,全國大街小巷罕見行人,其影響力絕不弱于同期的香港電影《少林寺》。
電視劇《武松》無疑将被載入中國電視發展史,《武松》的成功離不開祝延平,至今沒有哪個改編自名著的電視人物像祝延平版的武松這樣毫無争議,被公認是最經典的武松形象,央視版《水浒傳》曾邀祝延平再演武松,但祝延平婉拒了,他知道那已是無法再現的高峰。
和《武松》熱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劇中的幾位主要演員除祝延平外都沒有在演藝路上再走下去。
牟霞版的潘金蓮因“人長得漂亮,戲演得大方”獲得觀衆一緻好評,當時牟霞還是山東藝術學院的二年級學生,後來在電視劇《孔子》中飾演亓官氏,為不影響《武松》的完整性,本視訊最後部分将有牟霞的最新影像。
西門慶的飾演者于志傑是青島歌舞團演員,現在是某著名紙業公司的老闆。
演藝道路走得最好的當屬施恩的飾演者王文傑,他現在成了導演,獲獎無數,電視劇《白眉大俠》《紅十字方隊》《成吉思汗》還有近年熱播的《大染坊》都是出自“施恩”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