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口罩出海受難記

口罩出海受難記

作者:Allison 圖檔:來源網絡

口罩出海受難記

中國口罩日産近2億,要賣去哪裡?賣給誰?

2020年最深刻的焦慮是什麼?當然是買不到口罩啊……

好不容易中國熬到了口罩自由,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對口罩供應的擔憂卻在加劇。根據此前世衛組織估計,為應對疫情,全球每月估計需要8900萬個醫用口罩。

在歐洲,口罩等醫療物資互相截殺的情況一直在發生:波蘭海關扣押了意大利在波蘭購買的2.3萬隻FFP2口罩;德國海關扣押了意大利從中國購買的83萬隻口罩、扣押了瑞士一輛裝有24萬隻口罩的卡車;捷克征用了中國捐贈給意大利的一批口罩;法國取消了英國訂購的數百萬隻口罩訂單。西班牙衛生部長談到口罩緊缺的問題時,現場哭了起來......

世界首富也買不到口罩。亞馬遜CEO貝索斯訂購了數百萬隻口罩,希望分發給到崗工作的員工和合同工使用,但到貨的訂單寥寥無幾。

口罩出海受難記

海外疫情的蔓延讓國内外醫療物資的需求倒置,中國制造能力再度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在疫情爆發之前,中國包攬了全世界一半的口罩,而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的口罩産量更是增加了近12倍。官方資料顯示,包括普通口罩、醫用口罩、醫用N95口罩在内,中國口罩日産量從2月初的1000萬隻飙升至1.16億隻——這隻是官方資料,口罩實際産量可能更高,保守估計已經達到2億。

與驚人産能相對的,是國内趨于飽和的市場需求和開始走低的價格。世界期待中國化解“口罩荒”,中國也需要世界消化“中國罩”。

現在,部分企業參與到國家層面的外交援助計劃當中。3月20日起,中方企業向意大利緊急出口的首批800萬隻歐标醫用防護口罩搭載包機運往意大利。3月21日,中國首趟搭載出口歐洲防疫物資的X8020次中歐班列駛向馬德裡,裝載包括約11萬隻醫用口罩和766套防護服,共計70餘箱。3月22日,中國援助俄羅斯的2550萬個醫用口罩飛抵莫斯科契卡洛夫斯基機場。

目前,中國政府已經宣布向83個國家和世衛組織、非盟提供援助,包括檢測試劑、口罩、防護服等。

口罩出海受難記

外交援助之外,更多口罩企業也在主動尋求海外訂單。

日前,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意大利公司和意大利政府民防部門達成了800萬隻口罩的供貨協定,總價為1360萬歐元,一隻口罩的價格約合13元人民币。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從中國訂購4000萬個口罩,訂單價值為500萬歐元,約3800萬人民币。

海外市場的巨大缺口是誘人的。“甚至有些企業口罩都沒生産出來,就已經開始咨詢口罩出口的事情了。”某口罩出口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從業人員日前透露。

國内2月份“口罩印鈔機”的瘋狂一幕,不少企業希望能在海外市場重制。但直到目前,在海外疫情肆虐的當下,口罩出口卻有些啞火了。不少試過水的企業開始意識到,看似巨大的商業利益背後,這筆買賣并沒那麼多油水可以撈。

對于中國口罩生産商來說,CE認證資質(歐盟強制産品認證)和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認證準許是進入歐美市場的敲門磚。目前,僅有部分企業拿到了資質,更多企業仍在等待。

民用口罩CE、FDA認證辦理周期約半個月左右,醫用口罩CE認證辦理周期普遍約4-5周時間,醫用FDA認證需要在美國當地注冊,時間長達6個月甚至更久。

疫情已經讓資質辦理出現不可避免的延期,特别是疫情嚴峻的歐洲,很多認證機構無法正常上班,等待處理的認證申請堆積如山。

辦理費也水漲船高,有業内人士表示,資質辦理費從此前8千元左右飙升至三至五萬不等。

疫情之下,醫療物資進出口相關政策也瞬息萬變。從3月24日開始,阿裡巴巴不再向波蘭銷售口罩和消毒液,原因是波蘭政府機構要求電商平台不能向其境内銷售口罩和消毒産品。海外最大的電商公司亞馬遜和eBay将口罩等防疫物資屏蔽、下架,理由是遏制哄擡價格。

辦證是出海第一步,但光辦證就半個月過去了,半個月之後的市場行情如何、政策如何,沒有人能說清楚。

口罩出海受難記

另一方面,不斷增加的成本壓縮着口罩出口的利潤空間。随着海外物流阻礙進一步增加,運輸成本不可避免在增加。市場上原材料,尤其是熔噴布價格也在不斷跳漲。疫情之前,熔噴布的市場價格為1.8萬元/噸左右,短短兩個月,熔噴布的價格一度飙升至40萬元/噸左右,上漲近20倍。

而海外買家給出的價格并不比國内高,一些東歐買家的價格甚至還要比國内市場低一些,算上辦理各種手續資質、長途運輸等支出,折騰下來的利潤可能還不及國内征用的産品大。

口罩出海受難記

口罩機是2020年的第一印鈔機,月入千萬并不是一個傳說。

資料顯示,截至3月18日,中國有4.7萬家經營範圍包括口罩且在正常經營的企業,其中8950家成立于2020年1月25日疫情暴發後;所有新增企業中,成立于3月1日之後的是5695家。也就是說,有超過60%的新增口罩企業,是在3月份成立的。

2月份入局的口罩生産商多是口罩老玩家和龍頭企業,3月則多以投機玩家為主。但事實上,從3月份開始,口罩生産的人工、材料、裝置漲了十幾倍,口罩價格才漲了三倍多,利潤已經相當薄了。

海外疫情的集中爆發讓一些投機玩家看到了機會,但他們忽略了海外市場與國内市場因衛生政策和防疫觀念差異而導緻的截然不同的狀況:中國以外确診病例37萬,但普通群眾就是不戴口罩。目前,海外市場對于口罩的需求仍集中在醫療系統,想要做這部分生意還要申請規格更高的醫用資質,意味着成本又要加倍。

這些後期入局的口罩投機玩家,他們沒有老玩家和頭部企業的管道和資源,買了最貴的機器、最貴的原料,趕上的卻是國内飽和的市場、回落的價格和難以攻破的海外市場。

已過熱的口罩生産讓不少企業停下激進的腳步。一些臨時轉産的企業開始逐漸收口,不再繼續擴大口罩産能,也開始有計劃地關閉現有生産線;他們意識到,堅持本來的産品,做長期的客戶,才是穩定的生意。

本文為大國品牌原創作品,轉載請聯系管理者

口罩出海受難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