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口罩出海受难记

作者:CCTV大国品牌
口罩出海受难记

作者:Allison 图片:来源网络

口罩出海受难记

中国口罩日产近2亿,要卖去哪里?卖给谁?

2020年最深刻的焦虑是什么?当然是买不到口罩啊……

好不容易中国熬到了口罩自由,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对口罩供应的担忧却在加剧。根据此前世卫组织估计,为应对疫情,全球每月估计需要8900万个医用口罩。

在欧洲,口罩等医疗物资相互截杀的情况一直在发生:波兰海关扣押了意大利在波兰购买的2.3万只FFP2口罩;德国海关扣押了意大利从中国购买的83万只口罩、扣押了瑞士一辆装有24万只口罩的卡车;捷克征用了中国捐赠给意大利的一批口罩;法国取消了英国订购的数百万只口罩订单。西班牙卫生部长谈到口罩紧缺的问题时,现场哭了起来......

世界首富也买不到口罩。亚马逊CEO贝索斯订购了数百万只口罩,希望分发给到岗工作的员工和合同工使用,但到货的订单寥寥无几。

口罩出海受难记

海外疫情的蔓延让国内外医疗物资的需求倒置,中国制造能力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在疫情爆发之前,中国包揽了全世界一半的口罩,而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的口罩产量更是增加了近12倍。官方数据显示,包括普通口罩、医用口罩、医用N95口罩在内,中国口罩日产量从2月初的1000万只飙升至1.16亿只——这只是官方数据,口罩实际产量可能更高,保守估计已经达到2亿。

与惊人产能相对的,是国内趋于饱和的市场需求和开始走低的价格。世界期待中国化解“口罩荒”,中国也需要世界消化“中国罩”。

现在,部分企业参与到国家层面的外交援助计划当中。3月20日起,中方企业向意大利紧急出口的首批800万只欧标医用防护口罩搭载包机运往意大利。3月21日,中国首趟搭载出口欧洲防疫物资的X8020次中欧班列驶向马德里,装载包括约11万只医用口罩和766套防护服,共计70余箱。3月22日,中国援助俄罗斯的2550万个医用口罩飞抵莫斯科契卡洛夫斯基机场。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向83个国家和世卫组织、非盟提供援助,包括检测试剂、口罩、防护服等。

口罩出海受难记

外交援助之外,更多口罩企业也在主动寻求海外订单。

日前,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意大利公司和意大利政府民防部门达成了800万只口罩的供货协议,总价为1360万欧元,一只口罩的价格约合13元人民币。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从中国订购4000万个口罩,订单价值为500万欧元,约3800万人民币。

海外市场的巨大缺口是诱人的。“甚至有些企业口罩都没生产出来,就已经开始咨询口罩出口的事情了。”某口罩出口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日前透露。

国内2月份“口罩印钞机”的疯狂一幕,不少企业希望能在海外市场重现。但直到目前,在海外疫情肆虐的当下,口罩出口却有些哑火了。不少试过水的企业开始意识到,看似巨大的商业利益背后,这笔买卖并没那么多油水可以捞。

对于中国口罩生产商来说,CE认证资质(欧盟强制产品认证)和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批准是进入欧美市场的敲门砖。目前,仅有部分企业拿到了资质,更多企业仍在等待。

民用口罩CE、FDA认证办理周期约半个月左右,医用口罩CE认证办理周期普遍约4-5周时间,医用FDA认证需要在美国当地注册,时间长达6个月甚至更久。

疫情已经让资质办理出现不可避免的延期,特别是疫情严峻的欧洲,很多认证机构无法正常上班,等待处理的认证申请堆积如山。

办理费也水涨船高,有业内人士表示,资质办理费从此前8千元左右飙升至三至五万不等。

疫情之下,医疗物资进出口相关政策也瞬息万变。从3月24日开始,阿里巴巴不再向波兰销售口罩和消毒液,原因是波兰政府机构要求电商平台不能向其境内销售口罩和消毒产品。海外最大的电商公司亚马逊和eBay将口罩等防疫物资屏蔽、下架,理由是遏制哄抬价格。

办证是出海第一步,但光办证就半个月过去了,半个月之后的市场行情如何、政策如何,没有人能说清楚。

口罩出海受难记

另一方面,不断增加的成本压缩着口罩出口的利润空间。随着海外物流阻碍进一步增加,运输成本不可避免在增加。市场上原材料,尤其是熔喷布价格也在不断跳涨。疫情之前,熔喷布的市场价格为1.8万元/吨左右,短短两个月,熔喷布的价格一度飙升至40万元/吨左右,上涨近20倍。

而海外买家给出的价格并不比国内高,一些东欧买家的价格甚至还要比国内市场低一些,算上办理各种手续资质、长途运输等支出,折腾下来的利润可能还不及国内征用的产品大。

口罩出海受难记

口罩机是2020年的第一印钞机,月入千万并不是一个传说。

数据显示,截至3月18日,中国有4.7万家经营范围包括口罩且在正常经营的企业,其中8950家成立于2020年1月25日疫情暴发后;所有新增企业中,成立于3月1日之后的是5695家。也就是说,有超过60%的新增口罩企业,是在3月份成立的。

2月份入局的口罩生产商多是口罩老玩家和龙头企业,3月则多以投机玩家为主。但事实上,从3月份开始,口罩生产的人工、材料、设备涨了十几倍,口罩价格才涨了三倍多,利润已经相当薄了。

海外疫情的集中爆发让一些投机玩家看到了机会,但他们忽略了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因卫生政策和防疫观念差异而导致的截然不同的状况:中国以外确诊病例37万,但普通民众就是不戴口罩。目前,海外市场对于口罩的需求仍集中在医疗系统,想要做这部分生意还要申请规格更高的医用资质,意味着成本又要加倍。

这些后期入局的口罩投机玩家,他们没有老玩家和头部企业的渠道和资源,买了最贵的机器、最贵的原料,赶上的却是国内饱和的市场、回落的价格和难以攻破的海外市场。

已过热的口罩生产让不少企业停下激进的脚步。一些临时转产的企业开始逐步收口,不再继续扩大口罩产能,也开始有计划地关闭现有生产线;他们意识到,坚持本来的产品,做长期的客户,才是稳定的生意。

本文为大国品牌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管理员

口罩出海受难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