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良少女莫妮卡》(英格瑪·伯格曼)

點選題目下方電影預告 關注全球最新預告

▸《不良少女莫妮卡》(英格瑪·伯格曼)

歐洲有一個沿海的小城市。城市裡有一位少女,這回她的名字是莫妮卡。有少女的地方有一個青年,後來他們變成一個故事。

▸《不良少女莫妮卡》(英格瑪·伯格曼)

影片簡介:

“莫妮卡因無法忍受家人所帶來的壓力,(哈裡特·安德森 Harriet Andersson 飾)決定離家出走,她找到了與自己情投意合的男孩哈裡(Lars Ekborg 飾),希望能夠與他一同生活。莫妮卡的到來讓哈裡欣喜若狂,在丢掉了工作後,兩人駕着小艇,度過了一段悠遊自在的快樂時光。

可是,逐漸拮據的經濟讓兩個年輕人意識到這種生活并非長久之計,與此同時,莫妮卡的懷孕也給兩人之間的關系帶來了質的改變。莫妮卡和哈裡結婚了,哈裡外出工作,莫妮卡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然而,孩子的到來并沒有讓莫妮卡感到快樂,反而讓她感到了束縛和不自由,而在日複一日的枯燥工作中,哈裡和曾經的情人舊情複燃,一個本來美滿和睦的家庭開始分崩離析。”

▸《不良少女莫妮卡》(英格瑪·伯格曼)

開始的鏡頭港口邊海鷗鳥叫起來,畫面的一側是柔蕩海水。一邊的陸地上剛硬的起重機動着:城市正在建造。

大海與陸地兩個不同的區域是導演寓意的一處淺顯分界。

陸地上的人隻要不太懶惰(好事壞事隻要你肯做),衣食的基本需求不是問題。閑下來,有繁多的選擇可以消磨你的欲望,大街功能細化的各式商店,酒吧,影院…。而作為這種生活的一部分,青年哈裡被要求每天準時達到堆滿瓷器的倉庫進行盤點驗貨,并忍受他上司嚴格刻闆的指責。而莫妮卡,她喜歡電影裡城市男女浪漫生活的虛幻美妙:“漂亮的房子,所有人都對他們好,開着嶄新的車四處遊蕩,去高檔俱樂部跳舞。”她厭惡那些肆意占她便宜的混賬男人,卻不明白他們的存在正是她向往的世界的必然分泌物。也多虧她的無知與不計後果的年輕氣盛我們尾随這一對情侶來到了海邊,遠離起重機、規則、限制的地帶。

▸《不良少女莫妮卡》(英格瑪·伯格曼)

"出海,在麥爾維爾看來,是擺脫塵世苦難、厭世感、憂郁症的一劑良藥。海洋作為與陸地相對立的一個地理概念,在麥爾維爾那裡,是為一切羅曼蒂克、憂郁症和心不在焉的年輕人而設的避難所。”

在這兒,快樂輕盈的漫布在空氣裡,存在本身即讓人歡暢樂歌。大海的潮音褪去活躍健碩的少女的衣裳,她蹦入海中戲耍并用口接住和眼淚一樣鹹的海水。仿佛聆聽海妖塞壬的歌聲,哈裡和我都笑了。

▸《不良少女莫妮卡》(英格瑪·伯格曼)

“水手與海洋的關系之中,包含着一個簡單而古老的寓言。捕鲸水手們面對無邊的海洋時生命本身的意義既具體、直接,又抽象,充滿象征性。”

▸《不良少女莫妮卡》(英格瑪·伯格曼)

而毀掉伊甸園的既是伊甸園存在過的時間。餓了,需食物。天漸冷,要衣裳。還有一件事發生:莫妮卡昔日的男友發現了他們,并用火燒他們的船隻和賴用品。嫉妒和憤怒讓兩個年輕男人厮打在一起,連莫妮卡也在渾亂中從船上找出一口煮鍋往這“侵略者”頭上敲去,過程的迅疾幾乎來不及思考——和動物為保護生命和領土的争奪沒有差別。當“侵略者”被擊倒在水中,莫妮卡又持船槳要打,哈裡用手(或者說理性)攔住了,并把男人拖出水面。

莫妮卡的懷孕是迫使他們重返岸上的一條明線。小細節是莫妮卡奪手倒掉的一鍋吃煩了的炒蘑菇,是她抱怨已經有多久沒看一場電影。大海不能給他們帶來安全感,快樂随夏天過去了。

▸《不良少女莫妮卡》(英格瑪·伯格曼)

莫妮卡的出走和她對父母輕率片面的了解有關,是她的一貫作風。

當莫妮卡把嬰孩剩給哈裡的姑媽照顧,自己去潇灑時,導演給了一個鏡頭:她的面孔特寫,背景漸深黑下去,淚水湧現。仿佛她看到自身命運的不完美、自作自受與無可奈何。這一刻是伯格曼越過道德與教條規線的溫情注視:她缺陷明顯,但她時而美麗動人。也許這是他對自身時代的一場質問,一次消融。

麥爾維爾認為“在人與命運的搏擊中,陸地生活并非理想的競技所,因為這種搏擊的真相被重重僞飾包裹了起來…”。這裡的搏擊或許是說人置身于自然面對無常的一種抗争,而被“重重僞飾包裹起來的真相”對現代人來說是更為迫近的搏擊:塑造的“文明”世界有時螢亮可人,有時成為嘲諷自身的愚蠢玩笑。

麥爾維爾又說“水手即是一個商業利潤的追逐者,同時又是一個哲學家和詩人。他們既憂郁又快樂。他們憂郁是因為大海讓他們知道命運不可改變,而快樂是源于他們對命運的全部接受。麥爾維爾曾經這樣贊歎他筆下的水手:他會囫囵吞下一切結果,一切信條,一切信念和勸說,一切有形無形的東西,就像一隻消化力很強的鴕鳥把子彈、鉛丸都吞了下去。”

▸《不良少女莫妮卡》(英格瑪·伯格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