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醫院被越軍特工伏擊,傷亡慘重

作者:南疆烽煙正十年

1979年2月18日晚8時許,廣州軍區41軍121師預備指揮所和362團3營,在李德瑞副師長和丁文奎副政委的率領下, 進至越南高平省通農縣以東約7公裡的那黃地區。保衛預指安全的師警衛連一個排發現了2名穿着越軍軍服、佩戴越軍軍銜、拿着沖鋒槍的人,戰士們沖上去扭住一問,才知道是123師偵察大隊的偵察兵。這兩名偵察兵得知部隊是要往班莊地區去時,當即告訴他們,你們走錯路了,前面是河安(班莊在通農以南,河安在通農以東)。

李德瑞副師長到前面一看,已經到了巴馬河邊,回來對丁文奎副政委說:咱們得傳回。丁副政委表示,如果離得不遠,直接過河去再往南走不就行了,何必傳回?李副師長說:不行呀,河水齊腰深,要是敵人一挺機槍,大家不就包餃子了?于是兩位預指首長決定傳回通農,8連和9連作前衛,7連斷後。一往回走,麻煩事就來了,迎面又走過來幾百名民兵。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醫院被越軍特工伏擊,傷亡慘重

原來是師後勤部副部長尹慶家率領的師後勤前梯隊,也在通農走錯了路,往東邊走來,結果和師預指遇上了。由于天色黑暗,難以調整組織,部隊和民兵混在一起,隊伍亂糟糟地往西邊的通農前進。22時許,當362團3營8連、9連和師預指通過魁剝西北山垭口後,師後勤前梯隊突然遭到山垭口兩側越軍的火力襲擊。當時夜色一片漆黑,部隊又處于石山峽谷之中,地形十分不利,混入行軍隊列的越軍特工聽到山上槍響,也趁機搗亂,在開槍投彈的同時大喊大叫,部隊頓時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失去了控制。

師預指和3營的2個連動作較快,沖出了敵人火力封鎖區,于19日1時到達那亭。師後勤前梯隊由于負荷重,軍事素質差,又處在越軍火力主要襲擊地段,帶隊的師後勤部副部長尹慶家當即陣亡,隊伍完全失去了指揮。師醫院院長孫福臣是1946年入伍的老兵,有打仗的經驗,他挺身而出,帶着大家往外突圍。醫院一所所長王振疊被手榴彈炸傷了,不能行走,趙德全等幾個醫生輪流背着他跑。王所長是1948年被國民黨抓壯丁,1949年被我軍解放過來的,戰前他是預定的第三批轉業幹部之一。因為作戰需要又決定他上前線,上司問他的意見,他響亮回答:“”沒說的,我責無旁貸!”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醫院被越軍特工伏擊,傷亡慘重

遭到伏擊時,許多人負傷,王所長果斷地組織人員搶救傷員,組織民工拾擔架,就在往後撤的路上,一顆手榴彈在他身邊爆炸,彈片炸到了他的左腿,負了重傷。趙德全醫生背上他走,背了一段,趙醫生也很疲勞了,黃華等幾名戰友就輪流背。因為王所長的左大腿股動脈被炸斷,血流如注,當時又丢了醫療器械,僅用一根軍用皮帶為他綁紮,無法徹底止血,王所長最終因為失血過多光榮犧牲。

有一名醫生被手榴彈震昏了,手裡的手槍被震得脫手飛了出去,他迷迷糊糊的躺在地上。有一個敵人,可能是個特工,也受傷躺在離他不遠的地方。這個特工的手摸到了他的手槍,便抓着那條槍帶往回拉,把這名醫生拉醒了,一看是敵人,他想要撲上去,可是來不及了,槍已經被敵人握在了手裡。敵人一扣扳機,槍響了,所幸的是隻打斷了他的食指,卻沒傷着他的要害,其他戰友聽到槍響連忙沖過來把那個家夥打死了,真是萬幸。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醫院被越軍特工伏擊,傷亡慘重

在搶救王振疊所長之前,趙德全醫生先是趴在公路上,後來朝一邊的山上爬去,剛離開沒兩分鐘,剛才趴着的地方就響起了手榴彈的爆炸聲。他繼續往山上爬,發現了一個山洞,正要靠近,突然裡面傳來一聲喝問:“是誰?”趙醫生趕緊回答:“不要開槍,我是軍醫趙德全。”就這樣,他和戰友在山洞裡隐蔽到天亮,待槍聲消失之後下山,隻見公路上到處都是屍體和傷員,還有散落的各種物資……現場一片狼藉,慘不忍睹。

魁剝山垭口遭到越軍伏擊這一仗,121師醫院損失慘重,傷亡了30餘人,攜帶的醫療物資丢失殆盡。幸免于難的人員于19日在通農收攏,搜剿通農越軍醫藥用品和部分食品,就地展開傷員救護。(整個隊伍傷亡300多人,其中部隊116人,民兵200多人。後勤前梯隊攜帶的彈藥、給養、器材、藥品丢失殆盡,喪失了保障能力。)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醫院被越軍特工伏擊,傷亡慘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遭到伏擊的是在師後勤前梯隊編成内行動121師醫院一所和二所(共76人),而不是部署在國境線以内的野戰醫院;該醫院上前線的9名女性衛生人員(醫生韓思甯,護士楊宜玲、馬維甯、張玉蘭、張海英、申昌蘭、于廣雲、張戰勤、王榮慧)都在三所(共56人),屬于師後勤後梯隊,并不在遇伏現場,是以沒有出現任何傷亡。 所謂解放軍野戰醫院遭到越軍特工隊的突然襲擊,造成女性衛生人員的大量傷亡甚至被俘的說法,純屬謠言。

作者為曆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争史。

微信公衆号:南疆烽煙正十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