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良少女莫妮卡》(英格玛·伯格曼)

点击题目下方电影预告 关注全球最新预告

▸《不良少女莫妮卡》(英格玛·伯格曼)

欧洲有一个沿海的小城市。城市里有一位少女,这回她的名字是莫妮卡。有少女的地方有一个青年,后来他们变成一个故事。

▸《不良少女莫妮卡》(英格玛·伯格曼)

影片简介:

“莫妮卡因无法忍受家人所带来的压力,(哈里特·安德森 Harriet Andersson 饰)决定离家出走,她找到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男孩哈里(Lars Ekborg 饰),希望能够与他一同生活。莫妮卡的到来让哈里欣喜若狂,在丢掉了工作后,两人驾着小艇,度过了一段悠游自在的快乐时光。

可是,逐渐拮据的经济让两个年轻人意识到这种生活并非长久之计,与此同时,莫妮卡的怀孕也给两人之间的关系带来了质的改变。莫妮卡和哈里结婚了,哈里外出工作,莫妮卡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然而,孩子的到来并没有让莫妮卡感到快乐,反而让她感到了束缚和不自由,而在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中,哈里和曾经的情人旧情复燃,一个本来美满和睦的家庭开始分崩离析。”

▸《不良少女莫妮卡》(英格玛·伯格曼)

开始的镜头港口边海鸥鸟叫起来,画面的一侧是柔荡海水。一边的陆地上刚硬的起重机动着:城市正在建造。

大海与陆地两个不同的区域是导演寓意的一处浅显分界。

陆地上的人只要不太懒惰(好事坏事只要你肯做),衣食的基本需求不是问题。闲下来,有繁多的选择可以消磨你的欲望,大街功能细化的各式商店,酒吧,影院…。而作为这种生活的一部分,青年哈里被要求每天准时达到堆满瓷器的仓库进行盘点验货,并忍受他上司严格刻板的指责。而莫妮卡,她喜欢电影里城市男女浪漫生活的虚幻美妙:“漂亮的房子,所有人都对他们好,开着崭新的车四处游荡,去高档俱乐部跳舞。”她厌恶那些肆意占她便宜的混账男人,却不明白他们的存在正是她向往的世界的必然分泌物。也多亏她的无知与不计后果的年轻气盛我们尾随这一对情侣来到了海边,远离起重机、规则、约束的地带。

▸《不良少女莫妮卡》(英格玛·伯格曼)

"出海,在麦尔维尔看来,是摆脱尘世苦难、厌世感、忧郁症的一剂良药。海洋作为与陆地相对立的一个地理概念,在麦尔维尔那里,是为一切罗曼蒂克、忧郁症和心不在焉的年轻人而设的避难所。”

在这儿,快乐轻盈的漫布在空气里,存在本身即让人欢畅乐歌。大海的潮音褪去活跃健硕的少女的衣裳,她蹦入海中戏耍并用口接住和眼泪一样咸的海水。仿佛聆听海妖塞壬的歌声,哈里和我都笑了。

▸《不良少女莫妮卡》(英格玛·伯格曼)

“水手与海洋的关系之中,包含着一个简单而古老的寓言。捕鲸水手们面对无边的海洋时生命本身的意义既具体、直接,又抽象,充满象征性。”

▸《不良少女莫妮卡》(英格玛·伯格曼)

而毁掉伊甸园的既是伊甸园存在过的时间。饿了,需食物。天渐冷,要衣裳。还有一件事发生:莫妮卡昔日的男友发现了他们,并用火烧他们的船只和赖用品。嫉妒和愤怒让两个年轻男人厮打在一起,连莫妮卡也在浑乱中从船上找出一口煮锅往这“侵略者”头上敲去,过程的迅疾几乎来不及思考——和动物为保护生命和领土的争夺没有区别。当“侵略者”被击倒在水中,莫妮卡又持船桨要打,哈里用手(或者说理性)拦住了,并把男人拖出水面。

莫妮卡的怀孕是迫使他们重返岸上的一条明线。小细节是莫妮卡夺手倒掉的一锅吃烦了的炒蘑菇,是她抱怨已经有多久没看一场电影。大海不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快乐随夏天过去了。

▸《不良少女莫妮卡》(英格玛·伯格曼)

莫妮卡的出走和她对父母轻率片面的理解有关,是她的一贯作风。

当莫妮卡把婴孩剩给哈里的姑妈照顾,自己去潇洒时,导演给了一个镜头:她的面孔特写,背景渐深黑下去,泪水涌现。仿佛她看到自身命运的不完美、自作自受与无可奈何。这一刻是伯格曼越过道德与教条规线的温情注视:她缺陷明显,但她时而美丽动人。也许这是他对自身时代的一场质问,一次消融。

麦尔维尔认为“在人与命运的搏击中,陆地生活并非理想的竞技所,因为这种搏击的真相被重重伪饰包裹了起来…”。这里的搏击或许是说人置身于自然面对无常的一种抗争,而被“重重伪饰包裹起来的真相”对现代人来说是更为迫近的搏击:塑造的“文明”世界有时萤亮可人,有时成为嘲讽自身的愚蠢玩笑。

麦尔维尔又说“水手即是一个商业利润的追逐者,同时又是一个哲学家和诗人。他们既忧郁又快乐。他们忧郁是因为大海让他们知道命运不可改变,而快乐是源于他们对命运的全部接受。麦尔维尔曾经这样赞叹他笔下的水手:他会囫囵吞下一切结果,一切信条,一切信念和劝说,一切有形无形的东西,就像一只消化力很强的鸵鸟把子弹、铅丸都吞了下去。”

▸《不良少女莫妮卡》(英格玛·伯格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