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奇葩說:邱晨教會我的4個說服力技巧,轉發分享序一、厘清問題,找出真正的問題二、争辯和對抗無助于問題的解決三、第三方視角看問題四、講故事

文 | 明哥,前麥肯錫戰略咨詢顧問,埃森哲管理咨詢顧問,一個喜歡用思維導圖架構PPT的老司機,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說給您聽,歡迎關注我的頭條号@思維導圖PPT肖老師,一起共同精進、成為職場精英。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序</h1>

先講個題外話,上個月給客戶做了一場為期4天的金字塔原理實戰教育訓練,過程中有個上司問我,“都說結構化思考的關鍵是MECE法則,那要怎麼做才能真正做到MECE呢?”,其實這個問題,之前也有不少人和我探讨過,MECE(互相獨立且完全窮盡)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利用頭腦風暴、思維導圖拆分、5W2H拆分、5M1E拆分、SWOT等結構化工具,但要做到真正的MECE其實很困難,互相獨立容易,但要窮盡就很困難,畢竟我們的知識、思考方向是有限的,我們分析不了我們想不到的那些地方,于是,我就跟這位上司聊起了“奇葩說”這個節目。

奇葩說:邱晨教會我的4個說服力技巧,轉發分享序一、厘清問題,找出真正的問題二、争辯和對抗無助于問題的解決三、第三方視角看問題四、講故事

“奇葩說”是我最喜歡的語言節目了,每次針對一個話題,有些是甚至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畢業多年混得很normal是否應該參加同學會,但無論多小的話題,辯手們都要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拆解、去辯論,從審題、拆題、觀點、展示風格、故事設計,從話題開啟、節奏控制、高潮設計和呼籲投票,幾乎囊括了問題的方方面面,對一個話題來講,通過這樣的大型頭腦風暴,把正反方所有辯手的内容分組分類後,就絕對是這個話題的MECE拆分結果。

奇葩說:邱晨教會我的4個說服力技巧,轉發分享序一、厘清問題,找出真正的問題二、争辯和對抗無助于問題的解決三、第三方視角看問題四、講故事

追了7季奇葩說,由于多邏輯思考的熱愛,我最喜歡詹青雲、黃執中、邱晨3個選手,阿詹的特點是學識淵博、語速賊快還邏輯性強,而執中的邏輯性也超級強,内容需要花時間靜靜思考才能體會,是以,3個人我更喜歡邱晨一些,主要是她的觀點更接地氣、方式方法也更容易學習。今天就分享她在第六季中“父母觀念過時還固守己見,要battle還是閉嘴”的一些表達方法和技巧,可以套用到日常工作生活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一、厘清問題,找出真正的問題</h1>

一開場,邱晨就開啟了專業辯手的範式,先論證什麼才是真正的問題,破解了對方設計的陷阱:“battle是一種溝通範式,而閉嘴是徹底關閉了溝通的通達”,她說,什麼是溝通,溝通的本質是我們目标一緻、尋找共性,比如為了赢得比賽的各種讨論才叫溝通,而battle,是目标相反、尋求對抗,比如為了打敗對方而找出各種論據和招式,那叫battle。

是以,基于上述定義,父母觀念過時還固守己見時,我們希望的是父母好,希望他們跟上時代,是以,我們和父母之間目标一緻,我們要做是尋找共性,這是一種溫柔的溝通,這就很有力的反駁了對方“”父母觀念過時還固守己見時,我們要battle”的觀點。

這個方法在《麥肯錫工具》Team-Focus模型中叫“界定問題”,在所有麥肯錫方法論中,最基礎的就是界定問題,所有圍繞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前提都是要界定問題,而且還有詳細的如何界定問題的方法,更多麥肯錫方法論的内容,歡迎閱讀專欄或往期分享的文章。

奇葩說:邱晨教會我的4個說服力技巧,轉發分享序一、厘清問題,找出真正的問題二、争辯和對抗無助于問題的解決三、第三方視角看問題四、講故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二、争辯和對抗無助于問題的解決</h1>

道理很簡單,但往往很多人做不到。

邱晨舉例說她勸父親少吃點肥肉,但父親反而吃得更多了,事實上,她父親之前并不怎麼喜歡吃肥肉,隻是無論是父母還是子女,都不喜歡聽别人講大道理,逆反心理這種行為,不是我們青春期的專利,是一種基本的人類思維模式。。

關于逆反心理,其實是有心理依據的,你越說,我就越對抗,就越要找證據來反駁,反而加深了對原有觀點的堅持。

職場也是如此,同僚之間或面對甲方時,一旦雙方發生觀念之争。一方往往很難說服對方,底層的邏輯是“我們是同僚、級别一樣,我為什麼要聽你的”,又或者“我是甲方,你應該聽我的”,這個時候,選擇閉嘴,“停下來”也許是最好的選擇,“停下來”可以快速化解沖突、讓雙方更加冷靜和理智,進而做出更有效的價值判斷。

是以,争辯和對抗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停下來”,是解決沖突的一劑良藥。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7">三、第三方視角看問題</h1>

在“奇葩說”,辯論雙方的持方是通過抽簽決定的,很多時候并不是自己的自然觀點,為一個自己不認同的持方而辯論,争取獲得最多的投票支援,這才是展現“奇葩說”辯手超強能力的地方,他們一方面要從自身真實立場出發,找出其中的邏輯漏洞,其次,他們要站在辯方立場去辯論,邱晨說過一句話,什麼時候我們會認為自己選擇的持方,像真理一樣值得堅持,那就是對方辯手發言的時候。

分享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我剛開始做企業流程咨詢的時候,每次我們讨論流程時,都會參照一些公司的方法論以及領先實踐,但和A部門分析A部門的流程問題或優化意見時,我們往往比較抵觸,認為自己部門沒有任何問題,但和他們讨論B部門的問題時,我們往往能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這時候再回過頭來讨論A部門剛才讨論的問題時,他們往往忘記了最初的抵觸情緒,也能提出同樣有效的建議來,也非常願意接收我們最初提出的建議。

這個問題的邏輯其實就是邱晨提到的,我們開始時和他們battle問題時,他們會為了證明自己沒錯而堅持觀點,為什麼後面他們又改變了觀點呢,這是因為和他們讨論B部門的問題後,他們把battle的對象轉移到了B部門。

其實,第三方視角看問題,就是一種隔山打牛的招術,當你遇到類似的場景,也可以試試。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2">四、講故事</h1>

看過“奇葩說”的人都知道,“奇葩說”是一個最喜歡講故事的舞台,很多辯手為了赢得比賽,講了很多之前進而公開、也從不敢公開的私密故事,我想,故事的邏輯就在于我們最大的特點是同情弱者和自我角色帶入,尤其是一些悲情、悲傷的往事,往往很容易尤其共情。

我記得有一場比賽,當歐陽超講到了忠犬八公中,八公犬在主人暴病而亡之後,還依然每天守在澀谷車站,直到9年後自己也去世了,退役的警犬面對再新鮮的肉、再溫暖的窩,有很多狗狗還是會選擇不吃不喝、滴水不進時,觀衆席上都哭成一片,這就是故事的魅力。

分享3個故事方法:

1、SCQA故事結構:

奇葩說:邱晨教會我的4個說服力技巧,轉發分享序一、厘清問題,找出真正的問題二、争辯和對抗無助于問題的解決三、第三方視角看問題四、講故事

2、TED故事結構:

奇葩說:邱晨教會我的4個說服力技巧,轉發分享序一、厘清問題,找出真正的問題二、争辯和對抗無助于問題的解決三、第三方視角看問題四、講故事

3、SCORE故事架構:

奇葩說:邱晨教會我的4個說服力技巧,轉發分享序一、厘清問題,找出真正的問題二、争辯和對抗無助于問題的解決三、第三方視角看問題四、講故事

運用上面的3個故事結構,也許你就是一個故事高手,一個共情高手。

奇葩說:邱晨教會我的4個說服力技巧,轉發分享序一、厘清問題,找出真正的問題二、争辯和對抗無助于問題的解決三、第三方視角看問題四、講故事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歡迎轉發點贊,或留言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