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人經常會對年輕一輩說這樣的話,你們現在的條件可比我們那時候強多了,你們還有什麼不幸福的?
很遺憾的是,我們确實不幸福。在幾十年前,人的不幸福往往來源于肉體的痛苦,因為吃不飽穿不暖而不幸福。但在當下,溫飽問題基本被解決之後,另一個尖銳的沖突出現了——精神世界的空虛與折磨。

精神層面的痛苦成了現代人不幸福的最大根源。
肉體上的折磨和精神上的崩潰,哪一項更讓人不幸福呢?這大概是個沒什麼意義的問題,就好像有兩坨屎,難道我們非要比比誰更臭嗎?
毋庸置疑的是,在當下,精神層面的崩潰比肉體上的痛苦表現得更突出,是以現代人的精神疾病也越發常見。
這本《我心裡有個小小人》記錄的就是畫家蟲蟲精神崩潰的經曆。蟲蟲因為焦慮和抑郁症狀開始接受精神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她詳細地記錄了自己的精神分析日記,而且還開始了一種新的繪畫方式來分析自己,認識自己。
本書就由精神分析日記和繪畫兩部分組成,蟲蟲記錄了自己精神崩潰與重建的全部過程。
需要提前聲明的是,蟲蟲在書裡面已經說了,精神分析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一個人。也就是說這本書并不是一定能治愈我們的精神焦慮和抑郁。
但至少,它提供了一種方式,一種走出焦慮,治愈精神崩潰的方式。畫家蟲蟲通過繪畫來來走出抑郁和焦慮,但我們并不一定要學會繪畫,我們需要借此契機,尋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尋找到自己心裡的小小人,然後将它從精神危機的迷宮中走出來。
在書中,蟲蟲多次強調,精神分析,對她而言就是一個不斷發現自己的過程。
發現自己,這正是本書最核心的真谛。
我們常常以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那個人。但我們身處在一個最容易迷失的時代,我們可以看到無數的東西,可以得到無數的東西,但卻越發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或許可以用那個流行詞“初心”來概括。
我們總是很容易就忘掉初心,陷入一種迷失,自我懷疑的境地。
在精神分析的過程中,蟲蟲逐漸發現了這一點,同時也明白了她繪畫的意義。
本書作者蟲蟲原本就是一位畫家,但這本書中的畫完全不同于她以往的任何作品。是以我們孤立地去看待書中的畫,往往很難弄清楚她在表達些什麼。
這或許不是我們的了解和鑒賞能力有問題。蟲蟲自己說了,繪畫的意義不是要去分析它。繪畫的過程,最終指向的是自由。
蟲蟲借助繪畫來表達自我,來發現一個人的心靈到底可以自由到什麼程度,可以創造出一個什麼樣的自我?
這個過程,就是發現自我,發現心裡的小小人的過程。書中說,長達幾年的精神分析,就像把一個人打碎了重建。即便透過真情實感的文字和繪畫,我們也很難和作者感同身受,但我們大概都能明白,這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
但發現自己,走出精神奔潰,從來都不容易。
正如上面所說,《我心裡有個小小人》是一本充滿真情實感的書,作者蟲蟲在書中展現了她精神分析的全過程。
我們通常看到的精神分析記錄,往往是分析師的記錄,而這本書則是站在來訪者角度的記錄。這種以來訪者為視角的記錄不僅獨特,而且更能引發我們的共鳴。
抑郁和焦慮大概是困擾現代人的最普遍的精神危機了。在抑郁和焦慮面前,我們的神經無比脆弱,一點兒風吹草動就有可能引發一場崩潰,而且這種崩潰往往是内在的,是旁人無法了解的。是我們心裡的小小人在呼救。
蟲蟲通過她的方式讓她心中的小小人走出了迷宮,這個過程經曆了漫長而艱難的跋涉,但最終見到了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