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遠方,從關注高鐵開始。

網絡圖檔
我們都知道,甯西鐵路規劃線路走向的“初心”是南京→合肥→信陽→襄陽→西安,由于受到太多太多太多非專業因素的影響,演變成現在的這個“模樣”。
作為一條普速鐵路線路,甯西鐵路根本就沒有存在過!因為合肥至南京段沒有普速鐵路線路,隻有高速鐵路線路。鐵路線路技術标準的差異,導緻合肥以西駛往南京的普速列車嚴重影響合肥至南京段高速列車的運作,是以合肥至南京段禁止甯西普鐵列車駛入。
甯西鐵路最初規劃線路被改變,河南方面給出的理由是,古代關中地區與中原地區交通聯系的武關道,一直都是從南陽-商洛-藍田-西安沿線經過,是以過境南陽鐵路線路顯得更順直、更快捷。但實際建成的甯西鐵路并沒有沿着武關古道,而是在秦嶺東部山區裡蜿蜒蛇行,反而線路更繞、建設投入更大。
普鐵時代重心轉移至貨運業務,高鐵時代旭日東升,成為了交通行業重中之“重”!甯西高鐵,應勢而出,有關方面想當然地認為沿着甯西鐵路線路走向建設。但西武高鐵正沿着武關古道進行建設,估計2027年建成,通車後培育市場運力達到80%至少需要5年時間,所以沿甯西鐵路線路走向建設方案成為了“美好夢想”。
甯西鐵路合肥以西路段履蓋的區域經濟欠發達,國民生産總值(GDP)不高,且人口數量較多,人均GDP數據偏低。高鐵線路建設投入巨大,如收益不能達到預期,金融風險倍增。一般來說,GDP代表投入能力,人均GDP則代表預收能力。是以,這一路段高速鐵路建設“門檻”達不到,而普速鐵路與其能力相匹配,能滿足該區域内人流物流的需求。
長三角一體化上司發展小組高瞻遠矚,在2015年安徽省規劃的合肥至西安(安康)鐵路基礎上,明确線路為合肥→襄陽→安康。襄陽是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為了完善其高鐵樞紐功能,湖北省協作申請合康(襄)高鐵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結合在建的西武高鐵、西渝高鐵,合康高鐵建成,甯西高鐵也建成,線路走向也回歸至甯西鐵路最初規劃方案,且又開辟了一條秦嶺以南的新通道。
自繪圖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