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和音)

作者:國際線上

氣候變化帶給人類的挑戰是現實的、嚴峻的、長遠的,有效應對需要全球廣泛參與、共同行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近日發表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指出,中國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積極倡導國際社會堅持共同但有差別的責任原則,堅持言出必行,努力推動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為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共同但有差別的責任原則是全球氣候治理的基石。”堅持共同但有差別的責任原則,關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未來。發達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在造成氣候變化上的曆史責任不同,發展需求和能力也存在差異,用統一尺度來限制是不适當的,也是不公平的。國際社會要充分肯定開發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所作貢獻,充分重視開發中國家的特殊困難和關切。發達國家應該展現更大雄心和行動,同時切實幫助開發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和韌性,為開發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方面支援。

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實施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戰略、措施和行動,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中國推動發起建立了“基礎四國”部長級會議和氣候行動部長級會議等多邊磋商機制,積極協調“立場相近開發中國家”等應對氣候變化談判立場,為維護開發中國家團結、捍衛開發中國家共同利益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秉持“授人以漁”理念,盡己所能幫助開發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2011年以來,中國累計安排約12億元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與35個國家簽署40份合作檔案,為近120個開發中國家教育訓練了約2000名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官員和技術人員。從非洲的氣候遙感衛星到東南亞的低碳示範區,再到小島國的節能燈,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成果看得見、摸得着、有實效。

回望人類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曆程,各國能否将政策承諾轉化為具體行動,是全球氣候治理能否取得實效的關鍵。《巴黎協定》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方向,是保護地球家園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動。各方共同推動《巴黎協定》實施,要持之以恒,不要朝令夕改;要重信守諾,不要言而無信。要積極推動各國落實已經提出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标,将目标轉化為落實的政策、措施和具體行動,避免把提出目标變成空喊口号。

中國是推動達成《巴黎協定》的重要貢獻者,也是落實《巴黎協定》的積極踐行者。中方宣布碳達峰、碳中和目标,并提出一系列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的具體舉措,以最大努力提高應對氣候變化力度,以大國擔當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積極貢獻。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歐盟将用71年,美國用43年,日本用37年,而中國給自己設定的時間隻有30年。這意味着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開發中國家,中國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曆史上最短的時間實作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目前,中國正積極行動,采取有效措施,落實好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法國憲法委員會主席法比尤斯贊賞中國為落實《巴黎協定》作出的重大貢獻,表示“習近平主席宣布的中國行動,為世界重新燃起了真正希望”。

在建構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道路上,中國願與世界各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助力《巴黎協定》行穩緻遠,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