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檔來源于網絡
“我看見一匹荒原狼努力地向命運宣戰,卻又陷入層層的蜘蛛網束縛裡無法自拔,蜘蛛在虎視眈眈地注視它,準備一有機會就過去咬死它,而我的一隻手就等在不遠的地方準備拯救它。我明白是什麼讓我如此的痛苦,讓我着魔,讓我衍生心病,我明白我的神經系統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我知道這一切源自我的愚蠢和不理智。不過,現在我所渴望的并不是知識層面上的了解,而是現實經曆的突破和超越。”
知道這本書的存在是2018年1月13号的晚上,一個寫作者說這是她的年度之書,永遠的《荒原狼》,而後2018年4月2号的晚上,我再次看到這個寫作者說我很愛《荒原狼》。
因為很愛這個寫作者,是以連同她喜歡的書我都分外留心。于是,2018年5月18日我網上買下了這一本書,并且在書本的首頁寫下了購買的日期,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愛屋及烏了吧!
買下這本書的時候我并不是很清楚内容是以何種形式呈現,但是卻十分好奇究竟有什麼樣魔力讓一個抑郁重症患者屢次提起這本書,它的力量展現在哪裡?這本“書中之書”的精髓在于什麼?
說來慚愧,即使買回來那麼長的時間,也看過好幾回,除了一些知識層面上的了解,想要參透更深層的東西或許還需要一些道行。
悟不到要義所幸就把它擱置在角落,直到前陣子家人回老家,我唯一想要囑托的是:你下來順便幫我帶一本叫《荒原狼》的書吧!其它的東西我暫時還不想要。
這些年在這第N次看完後,我感慨這類型的書籍或許真的隻有自己被這塵世折騰過了,并且劫後餘生,才有資格讀懂他,赫爾曼.黑塞,這個比我早一百年出生的作家他所寫下的困境。
荒原狼的故事寫得雖然是疾病和危機,但是它描寫的并不是毀滅,不是通向死亡的危機,悄悄相反,它描寫的是治療。---赫爾曼·黑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8">1.關于時代和自我</h1>
“荒原狼的這一瞥看穿了我們的整個時代,看穿了整個時代忙忙碌碌的生活,看透了那些逐鹿鑽營、虛榮無知、自尊自負而又膚淺的人的精神世界的表面的活動”
“他看到的不僅是我們這個時代,我們的精神世界,我們在文化上的缺失和無望,他還直達人類的心髒。”
從中可以看出荒原狼除了對現實的蔑視,同時還指出時代以及文化上的缺失和無望,它直指思想,文化的不完美,毫無希望,而且還擊中了全部人性的要害,或許這就是先知先覺者對人類生活意義的懷疑吧!
他不僅把一個時代的問題延伸到了整個人類,而且還把一個時間節點的問題擴充到永恒的問題,甚至把這樣的大問題探讨折射到渺小的個體本身。
“他悲痛的基礎不是蔑視世界,而是蔑視自己,因為當他無情的鞭撻,深刻地批判各種機構,各種人物時,他也一直沒有把自己排除在外,他的箭頭總是先對準自己,他憎恨和否定的第一個人是他本人……”
“憎恨自己。他的整個人生,将所有的想象的天才、所有的思維能力都用來批判自己,批判這個無辜而高尚的對象。
有時候我覺得這是一種病态,極端的自我仇視讓自己陷入孤獨以及絕望的邊緣。文中就是以哈裡為角色來講述,處于時代交替時期的人,他們沒有了安全感,也不會感到清白無辜,他們的命運就是去懷疑人生,把思考人生是否還有意義這個問題作為他個人的痛苦和宿命去不斷體驗。不會愛别人,也不會愛自己,他的人生是不存在“快樂”這種說法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5">2.在多重性格中一邊痛苦一邊掙紮</h1>
“啊,在我們的生活中,在這心滿意足的、市民氣的、精神空虛貧乏的時代,面對這種建築形式、這種營業方式、這種政治、這種人,要找到神靈的痕迹是多麼的困難啊!這個世界的目的的我不能苟同,在這個世界我沒有一絲快樂,在這樣的世界我怎能不做一隻荒原狼,一個潦倒的隐世者!……”
我們習慣了,也妥協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隻能處于時代的中間狀态,成為一個“小市民”,可是一些敏銳的靈魂并沒有妥協。
哈裡習慣了市民的生活,卻又痛恨這種生活,他想要撕碎這一層層假象。但是他是知識份子,他有藝術上的追求,然而時代與藝術産生了距離,他隻能身陷在這樣的沖突中無法自拔。
“這世上所有的存在,就算是那些看起來純粹的事物,從誕生的那天開始,就背負多重性格的原罪,它們就分裂這樣被投入罪惡的河流,無法回頭。”
荒原狼哈裡覺察到自己身上的這種雙重性,雖然人是合為一體,但是靈魂卻是一分為二。其實他一點也不想放棄自己身上的狼性,做一個純粹的人類,但是他也不想放棄自己身上人類的特性,做一個純粹的狼,安穩的度過支離破碎的一生。
在這些分裂和沖突的苦難中,我們的荒原狼隻會愈發的可伶。如果他不能走向統一,随着人格的不斷分裂,他的靈魂不會變窄也不會變小,隻會随着這個的世界經曆越來越多進而變得越來複雜,直至這一生終結。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6">3.在鬥争中幾度想要放棄</h1>
“荒原狼對自己說:再過兩年,我就可以越過死亡之門,讓這些所有的都見鬼去吧!”
荒原狼有自殺傾向的同時還具備抵抗自殺引誘的能力,一方面是因為他們靈魂深處認為自殺不僅不是正确的方式,而且非常的不體面;另一方面的他們更想要盡自己的力量戰勝生命的困境,以挽回自己生命的高尚。
荒原狼保持着作鬥争的習慣,甚至為了能夠取得勝利不擇手段。在他四十七歲的時候,他把自己五十歲生日定位為一個可以允許自己結束生命的日子,假如有需要,自己在那一天的到來可以毫無愧疚的邁過死亡之門。他為自己的這個奇妙的想法而感到高興。
“這最終的失敗和逃離,正是向道德世界、教養世界、市民世界的告别式。我就像一個落敗者或一名逃兵一樣,向自己宣告失敗。”
或許當哈裡決定去教授家赴約的那刻起,決定在教授面前撕下自己虛僞的面具,他就已經跟這個世界徹底決裂了,他們之間的分歧也正是哈裡跟這個世界的分歧。這場交談對于教授來說可能是失望,但是對于荒原狼來說卻有着重要的意義,因為它象征着荒原狼的勝利。
作為人性的他這覺得一切一點意義都沒有,為什麼他要過這樣的生活,遭受這樣的罪呢?在這樣的沖突中,他想要不用刮胡刀割斷喉嚨結束這樣的鬧劇算了。可是,一想到死亡就在他的眼前,又下意識地感到異常的恐懼。
在死去的瞬間涼的刺骨的刮胡刀在自己身體,這種恐懼遍布全身。他拿起刮胡刀,放下,拿起,又放下……他一次又一次地慫恿自己,就好像教唆小孩,隻要這麼一抹痛苦就不見了。可是這個小孩并不聽話,他跑掉了,他仍然要選擇活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7">4.自我探索,覺悟後的重生</h1>
“假如你在為了自己的思想或者其他什麼的美好事物作鬥争,并且一定要在鬥争中取得勝利的話,那才是真是平庸和愚昧。并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實作,哈裡。是不是我們活着就是為了抵抗死亡?當然不是,我們活着正是處于對死亡的又愛又恨,因為死亡的緣故,我們珍惜活着的分分秒秒,珍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生命應當由生命本身去戰勝,去消滅,從根本上來講,這比用自己的手更加崇高和美好。
直到哈裡邂逅魔幻院後,他才開始救贖自己。這期間他與赫爾米娜進行了談話,與瑪利亞歡愉,學會了跳舞,參加了舞會,還與歌德相遇……魔幻院是一個現實世界的投射,裡面充滿了肮髒和純潔、卑鄙和高尚、冷靜和瘋狂、罪惡和救贖……所有的沖突與沖突都在這裡赤裸裸的展現。也是在這個地方哈裡在帕布羅在引領下完成了對自己的假自殺,把自己身上分裂出來的無數個自己一個個殺死,而最終留下的才是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經過這番經曆,哈裡終于意識到不管是人性還是狼性,他們并不是對立面,而是作為一個整體存在。作為狼而生存和作為人來思考,這兩者并不是此消彼長的關系,它們互不幹擾地共存,甚至互惠互利。
就像黑塞說的那樣:“一個人懂得隻為瞬間而活,活在當下;懂得友好而仔細地欣賞路邊的每朵小花;懂得珍惜每個遊戲般的,極小的瞬間價值,那麼生活就不能把他怎麼樣。”
生而為人,能夠存在就是一件很棒的事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