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莞這鎮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将400年曆史的牛文化搬上大銀幕

說到牛文化,不得不提橫瀝鎮。為展現橫瀝鎮400年曆史的相牛傳統文化和絕美小鎮風情,弘揚“三牛精神”,橫瀝鎮團委策劃拍攝首部原創非遺公益微電影——《回哞》。1月19日上午,微電影《回哞》首映禮隆重舉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以及演員們精湛的演技深得人心,赢得了全場最熱烈的掌聲。

橫瀝鎮委委員香曉棠、共青團東莞市委員會副書記甄祯、共青團東莞市委員會宣傳部部長李達群、東莞市文化館館長黃曉麗、東莞市非遺辦主任何超群、東莞大粵網顧問譚軍波、廣東省電影行業協會副會長金鬥、東莞市影視協會主席劉潤球、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教授鄧星明以及《回哞》創作團隊等嘉賓出席現場。

東莞這鎮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将400年曆史的牛文化搬上大銀幕

老戲骨與本土牛文化擦出花火

橫瀝牛墟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将近400年的曆史,是見證橫瀝商貿繁榮曆史的“活化石”。2007年,橫瀝牛墟被評為“東莞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今年,一班有創造力的年輕人将其搬上了銀幕,60人的專業電影組制作人員,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創作出橫瀝鎮首部原創非遺公益微電影——《回哞》,這部原創公益微電影劇本由橫瀝鎮團委原創,邀請了東莞知名導演林建勳擔任導演,1月19日在橫瀝鎮稻香鐘影國際影城舉辦首映禮。

随着片尾曲最後一個音落下,《回哞》也就用30分鐘的時間把一個父子情的故事講述完。影片中,主人公阿傑的父親葉天是橫瀝牛行的老行尊,練就一身相牛的本領,一心想讓葉阿傑承父業。阿傑填報大學志願時,選擇了網絡工程,執拗的父親想到“相牛”技藝面臨失傳,一氣之下撕了阿傑的錄取通知書,父子沖突由此激化。時隔多年,離家工作的阿傑取得了一定成就,卻也在異鄉的生活中了解了父親的心思,最終回鄉與父親一同打造牛文化事業。

東莞這鎮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将400年曆史的牛文化搬上大銀幕

而這裡面的父親是由北京演員鄭小毛飾演,老戲骨以精湛的演技将老父親對傳統手藝的執着、對孩子的關愛诠釋得十分生動與真實,得到了觀衆們的認可。而這個戲裡的“相牛佬”在現實中确有其人,他就是橫瀝鎮牛文化的活化石——張錦楊老先生。現年已經90多歲的張錦楊老先生還為此微電影作相牛指導,情節更加切近現實。

整體來看,《回哞》通過特定的場景、跳轉的時間線、樸素的對白诠釋父子之間的親情和男女朋友之間的愛情,将年輕人對相牛技藝、百年牛墟誠信文化的傳承置于新時代橫瀝家鄉産業創新大發展的背景下,使新舊事物和理念互相碰撞,互相交融,展示橫瀝小城大愛、誠信友善的形象。

東莞這鎮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将400年曆史的牛文化搬上大銀幕

用年輕人的方式引導青年群體關注非遺文化

現代社會當中,不少年輕人像片中的男主“阿傑”那樣,對家鄉的傳統文化有些許不認可的情感,但是随着宣傳的不斷加強,很多年輕人也開始慢慢關注起傳統文化,甚至是用一種年輕人的方式重新诠釋傳統文化,賦予其新的力量。而微電影《回哞》就是這麼一件作品。

年輕的創作團隊、年輕人的視角藝術方式诠釋了一個生動、真切的故事,“這是一部年輕人的創作,是年輕人運用微電影這種視覺藝術方式,來展現地方特色文化的一次勇敢的探索和嘗試。”香曉棠表示,目前,橫瀝鎮全鎮上下大力發揚“三牛”精神,以不甘人後、銳意進取的姿态,全力建設灣區活力生态文明小鎮。橫瀝鎮團委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組織拍攝這部微電影,恰逢其時,融入中心,特别是以年輕人的視覺,生動展現了橫瀝鎮悠久的牛墟曆史、獨特的誠信文化,以及小鎮特色人文風情。

男主人公“阿傑”飾演者張賀表示,在接過劇本的時候對“相牛佬”一眼能夠看出牛好不好、有多重表示懷疑,經曆過踩點、拍攝之後,對牛文化深感佩服,“非常開心能夠參與這部微電影的拍攝,希望更多年輕人知道牛文化。”

另外,微電影的主題曲《有你在身邊》,也是東莞原創的主題曲,曲風輕快、溫情,充滿正能量。

采寫:南都記者 劉輝龍 黃馨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