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莞这镇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将400年历史的牛文化搬上大银幕

说到牛文化,不得不提横沥镇。为展现横沥镇400年历史的相牛传统文化和绝美小镇风情,弘扬“三牛精神”,横沥镇团委策划拍摄首部原创非遗公益微电影——《回哞》。1月19日上午,微电影《回哞》首映礼隆重举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以及演员们精湛的演技深得人心,赢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

横沥镇委委员香晓棠、共青团东莞市委员会副书记甄祯、共青团东莞市委员会宣传部部长李达群、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东莞市非遗办主任何超群、东莞大粤网顾问谭军波、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副会长金斗、东莞市影视协会主席刘润球、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教授邓星明以及《回哞》创作团队等嘉宾出席现场。

东莞这镇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将400年历史的牛文化搬上大银幕

老戏骨与本土牛文化擦出花火

横沥牛墟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是见证横沥商贸繁荣历史的“活化石”。2007年,横沥牛墟被评为“东莞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一班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将其搬上了银幕,60人的专业电影组制作人员,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创作出横沥镇首部原创非遗公益微电影——《回哞》,这部原创公益微电影剧本由横沥镇团委原创,邀请了东莞知名导演林建勋担任导演,1月19日在横沥镇稻香钟影国际影城举办首映礼。

随着片尾曲最后一个音落下,《回哞》也就用30分钟的时间把一个父子情的故事讲述完。影片中,主人公阿杰的父亲叶天是横沥牛行的老行尊,练就一身相牛的本领,一心想让叶阿杰承父业。阿杰填报大学志愿时,选择了网络工程,执拗的父亲想到“相牛”技艺面临失传,一气之下撕了阿杰的录取通知书,父子矛盾由此激化。时隔多年,离家工作的阿杰取得了一定成就,却也在异乡的生活中理解了父亲的心思,最终回乡与父亲一同打造牛文化事业。

东莞这镇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将400年历史的牛文化搬上大银幕

而这里面的父亲是由北京演员郑小毛饰演,老戏骨以精湛的演技将老父亲对传统手艺的执着、对孩子的关爱诠释得十分生动与真实,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而这个戏里的“相牛佬”在现实中确有其人,他就是横沥镇牛文化的活化石——张锦杨老先生。现年已经90多岁的张锦杨老先生还为此微电影作相牛指导,情节更加切近现实。

整体来看,《回哞》通过特定的场景、跳转的时间线、朴素的对白诠释父子之间的亲情和男女朋友之间的爱情,将年轻人对相牛技艺、百年牛墟诚信文化的传承置于新时代横沥家乡产业创新大发展的背景下,使新旧事物和理念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展示横沥小城大爱、诚信友善的形象。

东莞这镇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将400年历史的牛文化搬上大银幕

用年轻人的方式引导青年群体关注非遗文化

现代社会当中,不少年轻人像片中的男主“阿杰”那样,对家乡的传统文化有些许不认可的情感,但是随着宣传的不断加强,很多年轻人也开始慢慢关注起传统文化,甚至是用一种年轻人的方式重新诠释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力量。而微电影《回哞》就是这么一件作品。

年轻的创作团队、年轻人的视角艺术方式诠释了一个生动、真切的故事,“这是一部年轻人的创作,是年轻人运用微电影这种视觉艺术方式,来展现地方特色文化的一次勇敢的探索和尝试。”香晓棠表示,当前,横沥镇全镇上下大力发扬“三牛”精神,以不甘人后、锐意进取的姿态,全力建设湾区活力生态文明小镇。横沥镇团委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组织拍摄这部微电影,恰逢其时,融入中心,特别是以年轻人的视觉,生动展现了横沥镇悠久的牛墟历史、独特的诚信文化,以及小镇特色人文风情。

男主人公“阿杰”饰演者张贺表示,在接过剧本的时候对“相牛佬”一眼能够看出牛好不好、有多重表示怀疑,经历过踩点、拍摄之后,对牛文化深感佩服,“非常开心能够参与这部微电影的拍摄,希望更多年轻人知道牛文化。”

另外,微电影的主题曲《有你在身边》,也是东莞原创的主题曲,曲风轻快、温情,充满正能量。

采写:南都记者 刘辉龙 黄馨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