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派少林國術(二)
火燒少林寺後,俞派國術流向民間
續上期:俞派少林國術:史無前例的少林傳技
“俞家少林武功”傳入少林後,由于各代名家因材施教,傳授不同,後學者感受各異,各人又形成了自已的風格特點,而産生了新的流派,是以,俞派少林以下又分成了著若幹門派,如羅漢門、金剛門、韋陀門、二郎門、大聖門等。然而,終不離俞派少林武功的基本特征。
俞派少林國術由明朝傳至民國,三百六十餘年間,不斷繁衍昌盛,進而使俞派少林國術成為河南少林國術的三大流派之一。到民國十七年間,軍閥混戰,馮系軍長石友三部用炮火向盤踞在寺内的蔣系軍閥樊鐘秀轟擊,熊熊大火燒了四十餘天才逐漸熄滅。這是少林寺從元代至正末年後到現在遭受的第一次大火,也是少林寺有史以來所遭受的三次大火中的最大的一次,使院内樓房、珍藏所剩無幾,國術珍藉焚毀無餘,寺内武僧大半死傷,餘者均四散逃匿。至此,俞派少林國術便在少林寺内失傳。
清代末葉,河南汲縣人梁鶴齡,家資頗富,自幼喜武,遂請一少林武僧在家中專門教授,而得俞派少林武功之真傳。成為有名之少林拳家,善雙拐,尤擅長貼壁挂畫之輕功。因自身保守思想之桎梏,未能将所習之武功廣傳後世,僅單傳其侄孫,即梁漢勳先生。
梁漢勳,又名安世,河南汲縣西關德西街人。因少時體弱多病,為求強身祛病而随叔祖習練俞派少林武功,稍長後,因悟慕拳中技擊妙用,而苦心鍛煉,恒心鑽研,盡得真谛。一九二六年夏,在北京私立中國大學專法第十班畢業。學習期間,又拜大槍劉德寬之高足劉采臣為師,學習少林六合門的拳械。一九三八年在鄭州擔任國民黨第九十二軍國術總教官,帶銜執教。一九四八年遷至貴州省貴陽市,一九六七年四月八日因患癌症醫治無效,殁于貴陽市。由于恩師平易近人,一生教拳,從學者不計其數,使俞派少林武功得以廣泛流傳。除河南、山東以外,俞派少林國術主要在貴陽市地區及江西省境内流傳。(李良根)
——(待續)——
1,打八國聯軍 揍日本鬼子 北京一座村莊的少林傳奇
2,簡單易練的“少林空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