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權臣之怒:宇文護再殺天王宇文毓

作者:一葦春秋

《盛世的序曲:南北朝的最後五十年》系列連載

第三章 鐵血權臣宇文護

2權臣之怒:宇文護再殺天王宇文毓

權臣之怒:宇文護再殺天王宇文毓

宇文護在殺掉北周天王宇文覺之後,他必須得考慮一件事,誰來繼位。

宇文覺年僅16歲,他膝下沒有一兒半女,如果要另立新帝,那就得從他的兄弟中間選擇繼承人了。

古代确立繼承人,第一繼承人是嫡長子,如果沒有嫡長子,就隻能選擇最為年長的。而此時宇文泰的衆多兒子中,最年長的是24歲的宇文毓,他也是此前除宇文覺之外世子的最佳人選。

于是,在朝堂之上,宇文護聲淚俱下痛訴着宇文覺的罪狀:“自即位以來,(宇文覺)荒淫無度,昵近群小,疏忌骨肉,大臣重将,鹹欲誅夷。若此謀遂行,社稷必緻傾覆。”(引自《周書·晉蕩公傳》)

宇文護一邊哭訴一邊塑造着自己的周公形象,同時還說:“今日甯負略陽(宇文覺),不負社稷爾。”

這話跟曹操當年說的那句“甯人負我,勿我負人”幾乎如出一轍,既虛僞假善,又惺惺作态。

然後,宇文護話鋒一轉,開始了今天的重點:“今欲廢昏立明,公等以為如何?”

都到這個份兒上了,大家還能說什麼呢,群臣隻能跪拜道:“此公之家事,敢不惟命是聽。”

意思是,這是你們宇文家自家之事,您自己看着辦就好了。

的确,此時的宇文護真的把皇帝廢立看作是家事,自己就是大家長,想立誰就立誰,想廢掉誰就廢掉誰。

就這樣,16歲的宇文覺被弑殺,24歲的宇文毓踏着他弟弟宇文覺的屍體,開始走上曆史前台,即位為天王。

宇文毓不同于他的弟弟宇文覺,宇文毓已經是一個24歲的壯小夥了,宇文毓比宇文覺要成熟,也更有閱曆,而且在即位天王之前,他一直在地方上擔任長官,且深受百姓愛戴。

這一點其實讓宇文護非常不爽,天王都24歲了,他還會老老實實聽命于自己嗎?不過傳統規矩就是立長,你宇文護再牛,也不敢太逾矩。

另外,讓宇文護感到不滿的還有一點,宇文毓娶了獨孤信的長女為妻,宇文毓做了天王,那獨孤氏就成為了王後。對于獨孤信這塊心頭疙瘩,宇文護始終難以釋懷。

宇文毓顯然也不願意服從宇文護,但他不會像自己的弟弟宇文覺那樣“大張旗鼓地”搞謀殺。

宇文護雖然也不怎麼待見這個宇文毓,但是他吸取了宇文覺身上的經驗,人家畢竟是天王,不應該把人家當傀儡一樣對待,稍微給他點權力,說不準這位天王陛下還會感激自己呢。

宇文毓當上天王之後,很忙碌。今天拜谒祖陵,明天祭天,後天又大赦天下,接二連三地釋出各種诏書,提出各種政策改革。

這讓一把年紀的宇文護大跌眼鏡,宇文護本以為,讓宇文毓過過天王瘾就好,沒想到這人喜歡玩改革。

宇文護逐漸感覺到了危機感。年紀輕輕的宇文毓,表現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華,逐漸開始赢得人心。

這是宇文護所不願意看到的,但是宇文毓沒有留下任何把柄,宇文護一時奈何不了宇文毓。時間很快到了559年,宇文毓已經是26歲了,這已經不是孩子了,宇文護你還厚着臉皮做輔政大臣?

好吧,我放權。

宇文護開始妥協了,正式宣布歸政于天王宇文毓。

但是,宇文護留了一手,政治上你說了算,軍事上得聽我的。宇文護深知槍杆子裡出政權的道理。

宇文毓不像宇文覺那樣搞陰謀,宇文毓和宇文護拼手腕。

宇文毓一步一個腳印,利用他天王的身份,一點一點攫取更多的權力,積攢自己的人氣,然後和宇文護較勁,他相信終有一天,他會戰勝宇文護。

很快,宇文毓又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給自己“升職”。天王這個稱呼實在太老土了,滿滿的鄉村風格,于是,改稱天王為皇帝,改元武成。

皇帝讓你做了,權力也一定程度給你了,想折騰我也讓你折騰了,你還不滿足,宇文毓,你到底還想幹什麼?

宇文護真的有些坐不住了,這小子如果不收拾掉的話,以後肯定會騎到自己的頭上。

忍無可忍,那就無需再忍。

宇文護也懶得找什麼理由去廢掉宇文毓,當然他也找不到,宇文毓沒有留下絲毫的把柄,宇文護沉思片刻,有了決定。

宇文護叫來了一個人,這個人叫李安,當然,他的職業不是導演,他是個大廚。

按照宇文護的訓示,李安做了一張糖餅。這并不是宇文護想吃自己吃,而是要送給宇文毓,因為這張餅裡,多放了一點作料——毒藥。

李安端着這張精心制作的糖餅(帶毒的),徑直來到皇帝宇文毓的寝宮。

宇文毓正好也餓了,看着這張糖餅,香氣撲鼻,順手就拿來食用了。

可當宇文毓津津有味地吃完這張糖餅之後,他突然發現這餅有問題,問題在哪?有毒!無需多想,這肯定是宇文護要殺自己。

此時的宇文毓開始用秒來計算自己最後生命的時間,他憋着最後一口氣,喊出了自己的臨終遺言,傳位給自己的弟弟宇文邕。

事實上,宇文毓是有兒子的,但他并未把皇位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因為他的兒子現在還在穿開裆褲,讓一個穿開裆褲的小屁孩去做皇帝,這不異于繼續把來之不易的權力拱手讓給宇文護。

宇文毓在臨死一刻,做了一個無比正确的決定,他沒有懷着私心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托付給了自己的弟弟,目的就是想讓自己的弟弟宇文邕繼承自己的遺志,同宇文護鬥争到底。

權臣之怒:宇文護再殺天王宇文毓

說完自己的遺言,宇文毓撒手西去,年僅27歲,谥号明帝,廟号世宗。

宇文毓的離去,标志着宇文護打破了一項曆史記錄,那就是,宇文護獲得了曆史上弑君之最的頭銜。

從西魏恭帝,到宇文覺,再到宇文毓,由宇文護主演的三次“屠龍”大戲,都堪稱大片,他将真龍天子玩弄于屠刀之下,用皇帝的鮮血來鋪就自己的權臣之路。

宇文毓在曆史上,隻做了5個年頭的皇帝,如果除去稱天王時期的話,也隻有兩年。在這有限的曆史舞台上,它給曆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宇文毓不僅是個敢于同權臣抗争的皇帝,他也是一個有勇有謀,且才華出衆的皇帝。

宇文毓自小就博學多才,且寫的一手好詩,他有詩歌存世,文學天賦很高。在即位天王之前,他鎮守一方,治理得井井有條,受民愛戴,可見其政治才華很小就已經顯現。

在他即位之後,做了很多政策改革,這些改革很多都是有曆史意義的,這并不是為了對抗宇文護,而是為了對抗鄰國北齊。

宇文毓知道,宇文護不過是個權臣,宇文護再驕橫專權,這也隻是國家内鬥,而老鄰居北齊,卻一直窺伺着北周,北周始終面臨着強敵,這是國家存亡。内鬥和國家存亡,孰輕孰重,宇文毓很清楚。

宇文毓還進行了強有力的文化建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設立了麟趾殿,聚集了一大批文人,校驗書籍。當時,在宇文毓的主持下,編輯成五百卷的《世譜》,可謂皇皇巨著。

毫無疑問,如果假以時日,宇文毓定是一位英主,隻可惜天妒英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