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高法集中釋出第一批人民法院種業知識産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展現最新司法導向 傳遞更強信号

央廣網北京9月7日消息(記者李兆娣)近年來,人民法院多措并舉,不斷加大種業知識産權保護力度,努力為種業自主創新提供有力司法保障。7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釋出會,集中釋出第一批人民法院種業知識産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以此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推動種業振興。

展現最新司法導向 傳遞更強信号

據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法庭副庭長朱理介紹,此次釋出的10個典型案例包括民事案件7件、行政案件1件、刑事案件2件;案件所涉的品種既包括玉米、水稻、小麥等主要農作物,又包括辣椒、梨樹等經濟作物。

其主要發揮的示範作用展現在如下四個方面,第一,切實加大種業知識産權侵權賠償力度,依法保障種業創新者獲得經濟利益。第二,依法加大刑事制裁力度,嚴懲涉種子犯罪行為。第三,秉持有利于權利保護的司法理念,破解品種權侵權認定難問題。第四,規範植物新品種申請行為,促進提高品種授權品質。

“此次典型案例的釋出,展現了人民法院嚴厲打擊種子套牌侵權行為的司法導向,傳遞了加強種業知識産權司法保護力度的強烈信号。”朱理在釋出會上表示。

法律鍊條日臻完整 司法保護力度再加大

據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法庭副庭長郃中林介紹,目前我國形成了以種子法、專利法、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為主體、以有關司法解釋為補充的較為完整的種業知識産權法律保護體系。

在司法層面,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多方努力,充分發揮職能,依法保護産權;制定司法解釋,加強審判指導;改革審判機制,提升司法能力;建立專家智庫,深化高端咨詢;強化工作協同,建構大保護格局,不斷加大種業知識産權保護力度。

關于下一步的工作安排,郃中林在釋出會上表示,人民法院将從進一步加大種業知識産權司法保護力度,進一步指導地方法院發揮好職能作用和特色優勢,進一步深化司法與行政在種業保護方面的合作,進一步營造加強種業知識産權保護的法治環境四個方面發力,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訓示精神,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種業振興行動方案》,以新的植物新品種司法解釋實施為契機,以嚴厲制裁套牌侵權行為為重點,不斷提升種業知識産權司法保護水準,促進種業高品質發展,服務和保障實作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推動淨化種業市場,為種業振興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今天釋出的10起典型案例是第一批,今後還會陸續釋出第二批、第三批。”郃中林最後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