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朱陸之争”看朱熹和陸九淵思想的内容及影響導語(一)鵝湖之會是論辯的開場,也是對根本性問題研讀的開始(二)關于朱熹和陸九淵二人思想争辯趨于緩和的鉛山再會展現了二人思想發展到另一個階段,對彼此的态度也産生了很大的改觀(三)南康再會是朱熹和陸九原在學術上的第三次交鋒,代表了兩個人“尊德性”和“道問學”的不同的為學路徑和價值差異結語

作者:曆史評說

<h1>導語</h1>

在宋朝這個時間節點上,儒學有了新的發展,不斷萌生的那種文化的好奇,那種對新的文明的熱血,在這個朝代裡得到了放大與擴充。

出于對文化的一種追尋,對古老典籍的一種研究,對當時社會理性的一種探讨,一批批學問大家湧現出來,一個個學術流派分化起來,他們在争論中不斷取得而發展,他們在論辯中不斷去思考。

從“朱陸之争”看朱熹和陸九淵思想的内容及影響導語(一)鵝湖之會是論辯的開場,也是對根本性問題研讀的開始(二)關于朱熹和陸九淵二人思想争辯趨于緩和的鉛山再會展現了二人思想發展到另一個階段,對彼此的态度也産生了很大的改觀(三)南康再會是朱熹和陸九原在學術上的第三次交鋒,代表了兩個人“尊德性”和“道問學”的不同的為學路徑和價值差異結語

在這麼多流派中,理學和心學是有着非常深遠的影響的,而在這兩個流派中,有兩個代表人物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朱熹和陸九淵,他們分别在理學和心學的發展上留下了自己的成就,為接下來的思想發展點亮了道路。

朱熹是現在的許多學者在探讨兩宋時期理學發展時不能繞開的一個人物,他的思想也是現代學者孜孜不倦研究的重點。

全祖望曾經說過:“朱子緻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矣。 ”

從這位學者對朱子的評價裡面,我們就可以看出朱子所建立的文化思想世界是多麼的壯麗,而朱子的學問又是多麼的深邃。不管是對于北宋的理學,或者說是整個宋學,或是對于漢唐儒學來說,朱子的思想都是具有啟發性的 。

那麼他的學問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如何了解這位學術大家的精神世界呢?有一個人不得不說,那就是也參與這場論辯的陸九淵了。

二人在1175年的見面,是理學和心學進行交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而這場學術争鳴的發起者就是朱熹和陸九淵。在當時的那個時代裡面,不管是官府還是民間,都是非常推崇朱熹的思想的。可是在後面逐漸發展起來的陸九淵所代表的那種對内心的追問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論。

他們兩個人所代表的學術流派是對立的,在曆史上兩個人也有了很多的論辯,最著名的就是我們所讨論的這場論辯了。接下來我們就從這場“朱陸之争”裡對二人的思想做一個了解。

從“朱陸之争”看朱熹和陸九淵思想的内容及影響導語(一)鵝湖之會是論辯的開場,也是對根本性問題研讀的開始(二)關于朱熹和陸九淵二人思想争辯趨于緩和的鉛山再會展現了二人思想發展到另一個階段,對彼此的态度也産生了很大的改觀(三)南康再會是朱熹和陸九原在學術上的第三次交鋒,代表了兩個人“尊德性”和“道問學”的不同的為學路徑和價值差異結語

這兩個人的交往和辯論過程是非常複雜的,在辯論的三個曆程裡面,二人思想的不同點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不同思想的特點也變得越來越清楚。

這場“朱陸之争”的三個階段究竟是什麼?二人的思想内容究竟是什麼呢?他們又有着怎麼樣的影響呢?我們可以從接下來的三個有名的辯論事件裡面簡單的來看一看。

<h1>(一)鵝湖之會是論辯的開場,也是對根本性問題研讀的開始</h1>

朱陸二子作為兩大學術流派的代表人物,他們的學術之本有着很大的不同,而當他們交流的時候,他們的争論存在的基礎就是各自所依靠的本體論思想。從一開始二人的本體論思想就有着很大的不同,這是因為二者的為學路徑是不一樣的,他們最明顯的不同,就展現在對“理”的解釋上面。

按照陳來先生的說法,朱熹的理學思想是非常複雜的,帶有很多先人的思想痕迹。他一方面繼承了程頤和程颢的本體論思想,那就是“性即理也。所謂理,性是也”,而另一方面,又繼承了周子和張子的宇宙存在論思想,讓“天理”成為最高和最原始的存在,使原本不同的學術體系融合為一體。

是以說,朱子的“性即理”有兩方面的含義,它的本體論思想的第一個内容就是說明,天理是人們産生各種各樣行為的根本依據,也是萬物的存在原因。每個事物存在一定有自己的原因,不管是物體還是人,他們都有一個本質的東西存在,而這個最本質的東西就是天理。

從“朱陸之争”看朱熹和陸九淵思想的内容及影響導語(一)鵝湖之會是論辯的開場,也是對根本性問題研讀的開始(二)關于朱熹和陸九淵二人思想争辯趨于緩和的鉛山再會展現了二人思想發展到另一個階段,對彼此的态度也産生了很大的改觀(三)南康再會是朱熹和陸九原在學術上的第三次交鋒,代表了兩個人“尊德性”和“道問學”的不同的為學路徑和價值差異結語

(朱熹畫像)

另一方面,“性即理”從探讨人的本質這一方面以小見大,進而去探讨整個宇宙的法則。萬事萬物背後都有一個最普遍的東西存在,那麼自然而然的宇宙就是一體的,是有一個普遍性的法則存在的。朱熹的思想說明了人與宇宙是具有普遍的一緻性的,是一個整體性的存在。

陸九淵的本體論思想與朱熹相比,就沒有那麼難以了解了。在這場論辯裡面,陸九淵根本就沒有提到那麼多紛繁複雜的前提,也沒有為自己的思想預設那麼多的解釋。在這位心學大家的思想裡面,他所在乎的,所注重的,也就是人的本心,即“心即理”。

陸九淵是把人看得非常重要的,他認為在人的本心裡面是天然有道德法則存在的,關于這個道德的本心,并不是宇宙所賦予人這個個體的,也并不是由于外在的條件而影響人的本心去獲得道德原則的。

正是因為人的内心先有了道德法則,社會上才産生了我們所公認的這種社會秩序,對于現實世界的解釋,陸九淵的想法是非常簡單的,就是要遵從本心。

鵝湖之會給予了這兩位學術大家一個交流的平台,在他們的論辯中,使後人能夠對兩個人的思想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區分,而他們對彼此的評價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呂祖謙在書中對這場論辯做了非常精妙的描述,大緻就是說朱熹的思想是非常複雜的,也是非常難以了解的。

這是因為朱熹的思想是他自己泛觀博覽的結果,是把很多人的思想總結起來得到的一個結論。而陸九淵的思想并沒有借鑒,那麼多人的一些成就,僅僅是從自己的本心出發的。這也造成了,朱熹批評陸九淵的思想太過于簡單,而陸九淵批評朱熹的思想太過于支離破碎。

從“朱陸之争”看朱熹和陸九淵思想的内容及影響導語(一)鵝湖之會是論辯的開場,也是對根本性問題研讀的開始(二)關于朱熹和陸九淵二人思想争辯趨于緩和的鉛山再會展現了二人思想發展到另一個階段,對彼此的态度也産生了很大的改觀(三)南康再會是朱熹和陸九原在學術上的第三次交鋒,代表了兩個人“尊德性”和“道問學”的不同的為學路徑和價值差異結語

鵝湖之會這場論辯讓兩個人的關系變得非常的僵硬,這個時候的兩個人都是非常驕傲的,對于自己的研究也都是非常自信的,他們也都不願意去妥協,去接受對方的一些理論,而陸九淵所做的詩也一直流傳了下來,那就是“易簡功夫終久大,支離事業竟浮沉”。

<h1>(二)關于朱熹和陸九淵二人思想争辯趨于緩和的鉛山再會展現了二人思想發展到另一個階段,對彼此的态度也産生了很大的改觀</h1>

鵝湖之會已經過去了很多年,朱熹和陸九淵再也沒有相見,也沒有交流過。可是這兩個人,在暗地裡,對于對方的一些學術上面的發展還是有着很大的關注的,通過一些共同的友人來了解二人的學術程序。

有一個人讓二者的關系,有了很大的緩和,那就是陸九淵的哥哥陸子壽。在鉛山這個地方,陸子壽見到了在官場上備受打擊的朱熹。這個時候的朱熹是非常失意的,身體也不大好,是以選擇了這個地方進行修養,而重新見到友人,内心也是非常愉悅的。

朱熹對于兩個人的這次見面特别做了一首詩來表達自己對陸九淵的敬意,主動邀請曾經論辯的對手的哥哥來家中作客并一起泛舟,就充分展現了朱熹的态度。

面對三年之前的鵝湖之會上的争論,朱熹不再像之前那樣态度非常強硬的反對對手的想法,而是對于那次論辯有了新的思考,對陸九淵有了新的态度。

除了堅持自己的理學思想之外,他也關注了陸象山所提倡的心,對于跟自己不同的思想,朱熹有了思考,有了反思,把它納入自己理學的一個方面。

朱熹的态度展現了宋朝這一批文人對于文化的包容程度。一方面這些文人是有着自己的驕傲的,對于自己一直堅守的思想是有着非常大的信仰的,而另一方面,在面對一些争端的時候,他們也能進行一些理性的思考,和自己的思想進行一個融合。

也是因為有了這次的相會,陸九淵才會有機會再接下來的學術交鋒中進行講學,進行一個更深的文化交流。

從“朱陸之争”看朱熹和陸九淵思想的内容及影響導語(一)鵝湖之會是論辯的開場,也是對根本性問題研讀的開始(二)關于朱熹和陸九淵二人思想争辯趨于緩和的鉛山再會展現了二人思想發展到另一個階段,對彼此的态度也産生了很大的改觀(三)南康再會是朱熹和陸九原在學術上的第三次交鋒,代表了兩個人“尊德性”和“道問學”的不同的為學路徑和價值差異結語

<h1>(三)南康再會是朱熹和陸九原在學術上的第三次交鋒,代表了兩個人“尊德性”和“道問學”的不同的為學路徑和價值差異</h1>

朱熹在這場論辯裡表現出來的态度是更加的柔和的,也是更加具有包容心的。朱熹主動邀請陸九淵來他的書院進行講學,在白鹿洞書院講“義利之辨”。

陸九淵的口才是非常好的,經過了很多年的思考,他對于人的本性又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提出了個人應有的價值與追求。在他的價值認同裡面,對于德行是非常尊崇的,他主張先立乎其大者,發明本心。

在陸九淵的義利之辯中,他首先點明的就是人在這個世界上的立身之本,在這個本心裡面最重要的,就是理想的存在了。在陸九淵那裡有一個人的志向代表了一個人的前進方向代表了這個人對外在事物的一種态度。

陸九淵接下來就提到了“剝落”功夫,也就是說,在面對外界的影響的時候,一味的接受隻會讓我們的思想變得越來越混亂,進而在做出抉擇的時候不能夠遵從内心的想法,不能夠做到理智,自己的初心必須要堅守。

朱熹在經曆了這次和陸九淵的争論之後,在面對道理和德行的沖突的時候,不再像原來表現得那般隻在乎學問,進而摒棄了修養。朱子主張在學道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的展現人的那種能動性,不斷地加深自己的價值塑造與修養。

從“朱陸之争”看朱熹和陸九淵思想的内容及影響導語(一)鵝湖之會是論辯的開場,也是對根本性問題研讀的開始(二)關于朱熹和陸九淵二人思想争辯趨于緩和的鉛山再會展現了二人思想發展到另一個階段,對彼此的态度也産生了很大的改觀(三)南康再會是朱熹和陸九原在學術上的第三次交鋒,代表了兩個人“尊德性”和“道問學”的不同的為學路徑和價值差異結語

<h1>結語</h1>

朱熹和陸九淵二人的思想影響是非常大的,他們的不同也代表了當時儒學發展的不同。正是因為有了這份獨特的思想的存在,他們才能在理學和心學上面有所發揮,為宋朝以後的學術發展做了很好的鋪墊。

那是因為這二人對思想的一種追求,對于學問的一種反思,對于世人的責任,進而讓他們的論辯變得更有意義,讓他們的論辯充滿光芒。

參考文獻:

陳來《宋明理學》

朱熹《朱子語類》

陸九淵《陸九淵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