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諸葛亮真的不喜歡魏延并設計殺了他嗎?别被三國演義騙了

在《三國演義》中魏延殺了長沙太守韓玄投奔劉備時,諸葛亮就說他殺死自己主君,屬于不忠不義之人,而且腦後有反骨,日後必定會造反,要把他拖出去砍了。

後來劉備親自求情,說擔心殺了魏延會傷了降者之心,諸葛亮才網開一面,饒了他一命。不過諸葛亮還是告誡魏延以後不得有異心,否則必取他首級。

諸葛亮的這句話可不是光說說而已。他最後一次北伐在五丈原舊病複發,一病不起的時候,諸葛亮就料想到魏延會起兵作亂,于是臨終前密令馬岱假意和魏延合作,接近對方,然後找機會将他斬殺。最終魏延在南鄭城下被馬岱斬殺。

因為《三國演義》在民間廣為流傳,是以很多人看了演義以後,認為諸葛亮從開始就認為魏延會造反,對他極不放心,最後更是設計将魏延殺死。

曆史上,諸葛亮真的不喜歡魏延并設計殺了他嗎?别被三國演義騙了

不過這隻是小說裡的說法而已,曆史上魏延之死和諸葛亮并沒有什麼關系。而且實際上諸葛亮生前對魏延非常包容,甚至有些袒護。

根據《三國志》記載,曆史上的魏延一直就是劉備的部曲,并非是劉備征讨荊南四郡時才投奔于他,自然不可能有殺死自己舊主的事情了。

而且早期魏延地位較低,直到劉備入川時他跟随前往,在此後和劉璋的益州之戰時有所表現,才得以在劉備平定益州以後被封為牙門将軍,嶄露頭角。漢中之戰後,劉備又破格提拔魏延為鎮遠将軍,漢中太守,鎮守漢中,使得他成為蜀漢集團的骨幹之一。

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将軍……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将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

這一時期諸葛亮主要是留守後方管理地方事務和處理政務,極少涉及軍務,和魏延幾乎沒什麼交集,是以看不出諸葛亮對魏延态度到底如何。

曆史上,諸葛亮真的不喜歡魏延并設計殺了他嗎?别被三國演義騙了

而等到劉備死後,諸葛亮執掌蜀漢軍政大權的時候,不僅關羽、張飛、黃忠等元老級的大将已經先後去世,馮習、張南、傅彤等新生代也有不少在夷陵戰死,諸葛亮能用的人才非常有限,魏延這個級别的大将自然成為倚重的對象。

是以在諸葛亮北伐時,魏延被任命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多次作為先鋒出戰,後來又因功升為前軍師征西大将軍,成為蜀漢軍中級别最高的武将,可見諸葛亮對魏延的器重。

曆史上,諸葛亮真的不喜歡魏延并設計殺了他嗎?别被三國演義騙了

而且魏延為人心高氣傲,和其他人都難以相處,經常發生争執,這種情況下諸葛亮一般都對他極為寬容。

比如說車騎将軍劉琰是跟随劉備多年的元老級人物,單以官位論,是蜀漢僅次于諸葛亮的第二号人物。結果在劉琰和魏延因事發生争執時,諸葛亮卻讓劉琰主動去道歉。

還有長史楊儀看不慣魏延的傲氣,從來不假辭色,導緻兩人關系極為僵硬,勢同水火,多次發生争執。一次召開會議時,兩人因故發生争執,魏延一怒之下拔出劍來威脅要殺死對方。對于如此嚣張的舉動,諸葛亮也并沒有治罪于他,而是努力調和魏延、楊儀之間的關系。

甚至是在諸葛亮病重彌留之際,預計到魏延可能會違背指令,拒絕撤軍。他也隻是讓楊儀等人不要再管魏延,自行撤軍而已。顯然,諸葛亮對于魏延還是極為包容的。

曆史上,諸葛亮真的不喜歡魏延并設計殺了他嗎?别被三國演義騙了

當然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諸葛亮如此重用魏延,隻是因為蜀漢人才凋零,他無将可用,才不得不如此。而魏延真的提出建議,希望自己單獨領兵時,諸葛亮并沒有同意,這并不是真的重用他。

延每随亮出,辄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于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歎恨己才用之不盡。

不過我們必須看到,在曆史上魏延雖然以骁勇出名,但是他做事比較莽撞。比如說在諸葛亮死後,魏延起兵作亂,最終兵敗身亡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并不适合單獨領兵。是以諸葛亮才沒有讓他單獨領兵,并非因為讨厭魏延才這麼做。

如果諸葛亮真的不喜歡魏延,那麼在臨終前完全可以以托付後事的名義把魏延召到帳中殺死,不需要兜個大圈子讓馬岱去殺。畢竟真實的曆史上,武将再能打,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也不可能對付幾十個刀斧手。

曆史上,諸葛亮真的不喜歡魏延并設計殺了他嗎?别被三國演義騙了

是以綜合看的話,諸葛亮其實對于魏延還是頗為器重的,而且對于他非常包容,更沒有想殺死魏延的可能。魏延最後死于非命,主要還是因為他不僅違背了諸葛亮的遺命,而且起兵攻打楊儀,形同造反,才走上了絕路,和諸葛亮沒有什麼關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