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惠文王的“攘外先安内”戰略,對秦國的影響有多深遠?

作者:莽原說

變法之後的秦國,國力大增,為天下諸侯所畏懼,六國組成合縱同盟一緻對抗秦國,還聯絡位于秦國後方的義渠國共同作戰。秦國在東西兩個戰場,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困境,秦惠文王(秦孝公之子)因時制宜,改變戰略,暫時放棄東進中原的戰略,與六國修好,将主力大軍集中到西線,重點打擊義渠這個心腹大患,是為秦國版的“攘外先安内”。

秦惠文王的“攘外先安内”戰略,對秦國的影響有多深遠?

義渠國是匈奴中的一支建立的國家,他們骁勇善戰,尤其擅長騎兵作戰。他們身處秦國的後方,每次秦國的主力外出時,他們就伺機進攻秦國,等到秦國大軍來讨伐時,他們又利用自己靈活輕便的戰術,巧妙地與秦軍周旋。秦國多次征讨都無功而返,而此時秦惠文王決定要徹底解決這個心腹大患,秦惠文王以秦國名将司馬錯為主将,率領秦軍所有的主力二十萬大軍,為了可以一舉蕩平義渠國,甚至還動員了鹹陽附近的駐軍,對義渠國進行四面包圍,步步緊逼的戰術,逐漸蠶食義渠國,經過一年的苦戰,秦軍徹底打敗義渠國,義渠國迫于秦軍的壓力,不得不向秦國稱臣。戰後秦國獲得了義渠國大量的戰馬,在此基礎上組建了一支龐大的騎兵軍團,使得秦軍的戰力進一步提升。此外秦軍經此一役占據了義渠國大量的領土,極大地擴大了秦國的戰略縱深,雖然沒有一舉滅亡義渠國,但此時的義渠國對秦國已經構成不了什麼威脅,頂多隻能在邊境上騷擾一下秦國。

秦惠文王的“攘外先安内”戰略,對秦國的影響有多深遠?

削弱義渠國使得秦國有一個安定的後方,解除後顧之憂後的秦惠文王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中原,恰好此時六國合縱聯盟組成的六國聯軍開始進攻秦國,打算趁秦國剛剛經過大戰元氣尚未恢複的有利時機,攻打秦國。六國聯軍來勢洶洶,秦國以一敵六絕非易事,于是秦惠文王采納張儀的計策,離間六國同盟,使得齊、楚、燕三國退出了聯盟,聯軍隻剩下趙魏韓三國。趙魏韓三國聯軍在名将公孫衍的指揮下與秦軍在函谷關展開決戰,最後趙魏韓三國聯軍全軍覆沒,被斬首八萬級。函谷關大戰後三晉(趙魏韓),實力遭到嚴重削弱,尤其是魏韓兩國,此戰後三晉再無力抵擋秦國的侵略。

秦惠文王的“攘外先安内”戰略,對秦國的影響有多深遠?

攻滅義渠國和函谷關兩場大戰,使得秦國在東西兩線取得了一個極為有利的戰略态勢,而且兩場大戰也使得秦國新組建的新軍上下都獲得了實戰經驗,戰鬥力爆棚。下一個戰略擴張方向擺在了秦惠文王的眼前,此時的秦王有兩個選擇,其一,采納張儀中原滅韓戰略。趁三晉兵敗不久,向東擴張削弱魏韓兩國,而且南韓最弱,完全可以一戰而滅韓。其二,采納司馬錯的南征巴蜀的戰略。向當時沒有人注意的巴蜀用兵,進一步拓展秦國的戰略縱深,秦惠文王深思熟慮之後,采納了司馬錯的戰略,這是一個影響秦國乃至整個華夏文明的決定。

秦惠文王的“攘外先安内”戰略,對秦國的影響有多深遠?

當司馬錯率領骁勇的秦軍将巴王、蜀王兩位國王押送到鹹陽城時,巴蜀(四川)也正式納入了秦國的版圖,也融入了華夏文明的大家庭之中。為了将巴蜀之地建設成為秦國争霸天下的穩固後方,秦惠文王派遣水利專家李冰擔任剛剛征服的蜀郡郡守(巴蜀之地的最高行政長官),李冰在任期間将巴蜀建設成了天府之國,并留下了一條傳世名渠——都江堰,從此巴蜀成了秦國最穩定、最安全、最龐大的糧倉,未來的秦軍就是吃着這些糧食,争雄天下的。

執政二十七年的秦惠文王在公元前311年去世,此時距離大秦統一天下還有九十年,秦惠文王留給後代的是一個一個強大的秦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