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秦惠文王的“攘外先安内”战略,对秦国的影响有多深远?

作者:莽原说

变法之后的秦国,国力大增,为天下诸侯所畏惧,六国组成合纵同盟一致对抗秦国,还联络位于秦国后方的义渠国共同作战。秦国在东西两个战场,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秦惠文王(秦孝公之子)因时制宜,改变战略,暂时放弃东进中原的战略,与六国修好,将主力大军集中到西线,重点打击义渠这个心腹大患,是为秦国版的“攘外先安内”。

秦惠文王的“攘外先安内”战略,对秦国的影响有多深远?

义渠国是匈奴中的一支建立的国家,他们骁勇善战,尤其擅长骑兵作战。他们身处秦国的后方,每次秦国的主力外出时,他们就伺机进攻秦国,等到秦国大军来讨伐时,他们又利用自己灵活轻便的战术,巧妙地与秦军周旋。秦国多次征讨都无功而返,而此时秦惠文王决定要彻底解决这个心腹大患,秦惠文王以秦国名将司马错为主将,率领秦军所有的主力二十万大军,为了可以一举荡平义渠国,甚至还动员了咸阳附近的驻军,对义渠国进行四面包围,步步紧逼的战术,逐步蚕食义渠国,经过一年的苦战,秦军彻底打败义渠国,义渠国迫于秦军的压力,不得不向秦国称臣。战后秦国获得了义渠国大量的战马,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一支庞大的骑兵军团,使得秦军的战力进一步提升。此外秦军经此一役占据了义渠国大量的领土,极大地扩大了秦国的战略纵深,虽然没有一举灭亡义渠国,但此时的义渠国对秦国已经构成不了什么威胁,顶多只能在边境上骚扰一下秦国。

秦惠文王的“攘外先安内”战略,对秦国的影响有多深远?

削弱义渠国使得秦国有一个安定的后方,解除后顾之忧后的秦惠文王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中原,恰好此时六国合纵联盟组成的六国联军开始进攻秦国,打算趁秦国刚刚经过大战元气尚未恢复的有利时机,攻打秦国。六国联军来势汹汹,秦国以一敌六绝非易事,于是秦惠文王采纳张仪的计策,离间六国同盟,使得齐、楚、燕三国退出了联盟,联军只剩下赵魏韩三国。赵魏韩三国联军在名将公孙衍的指挥下与秦军在函谷关展开决战,最后赵魏韩三国联军全军覆没,被斩首八万级。函谷关大战后三晋(赵魏韩),实力遭到严重削弱,尤其是魏韩两国,此战后三晋再无力抵挡秦国的侵略。

秦惠文王的“攘外先安内”战略,对秦国的影响有多深远?

攻灭义渠国和函谷关两场大战,使得秦国在东西两线取得了一个极为有利的战略态势,而且两场大战也使得秦国新组建的新军上下都获得了实战经验,战斗力爆棚。下一个战略扩张方向摆在了秦惠文王的眼前,此时的秦王有两个选择,其一,采纳张仪中原灭韩战略。趁三晋兵败不久,向东扩张削弱魏韩两国,而且韩国最弱,完全可以一战而灭韩。其二,采纳司马错的南征巴蜀的战略。向当时没有人注意的巴蜀用兵,进一步拓展秦国的战略纵深,秦惠文王深思熟虑之后,采纳了司马错的战略,这是一个影响秦国乃至整个华夏文明的决定。

秦惠文王的“攘外先安内”战略,对秦国的影响有多深远?

当司马错率领骁勇的秦军将巴王、蜀王两位国王押送到咸阳城时,巴蜀(四川)也正式纳入了秦国的版图,也融入了华夏文明的大家庭之中。为了将巴蜀之地建设成为秦国争霸天下的稳固后方,秦惠文王派遣水利专家李冰担任刚刚征服的蜀郡郡守(巴蜀之地的最高行政长官),李冰在任期间将巴蜀建设成了天府之国,并留下了一条传世名渠——都江堰,从此巴蜀成了秦国最稳定、最安全、最庞大的粮仓,未来的秦军就是吃着这些粮食,争雄天下的。

执政二十七年的秦惠文王在公元前311年去世,此时距离大秦统一天下还有九十年,秦惠文王留给后代的是一个一个强大的秦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