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公孫衍曾是秦國大良造,為何後來一生反秦?他是怎麼想的?

公孫衍是戰國時期縱橫家的一個代表人物,他主張合縱抗秦。他一生曾在秦,魏,韓三國為官,他秦國時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被任命為大良造,掌握軍政大權。後來,他卻去了魏國,南韓,這又是為什麼呢?他在秦國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後來一直要合縱抗秦?

公孫衍曾是秦國大良造,為何後來一生反秦?他是怎麼想的?

公孫衍的職業是縱橫家,并且是主意合縱抗秦的縱橫家,張儀則是主意連橫親秦的縱橫家,而縱橫家的目标是奉行本人的政治主意,博取政治權利,這就注定兩人将猛烈統一,然而在張儀入秦以前,公孫衍反而是秦國的頂級智囊。公孫衍和張儀同樣都是魏人,但縱橫家普通都是沒什麼家國情懷,隻信仰投契主義,哪國可以或許施展抱負,他們就去哪國,公孫衍和張儀都是如此。公孫衍是魏國陰晉人,陰晉位于河西,恰是秦魏兩國争奪的重點地區,在曆史上偶然屬于秦國,偶然屬于魏國。

公孫衍曾是秦國大良造,為何後來一生反秦?他是怎麼想的?

其實公孫衍是一個為自己考慮,隻考慮自己利益的一個人,他沒有為我們秦國的國土考慮,他這個時候讓大王放棄攻打魏國的國土,在這個時候魏國是最容易攻打個最好攻打的一個階段,如果在這個時候放棄的話,如果後來再想攻打魏國的時候就比較難了,而秦惠文王覺得張儀說的非常有道理,于是就聽取了張儀的建議,這個時候公孫衍看到自己在秦國已經沒有立足之地,已經被秦惠文王發現自己不是全心全意效忠秦國,于是自己就偷偷的逃走了,來到了魏國,為魏王效力。

公孫衍曾是秦國大良造,為何後來一生反秦?他是怎麼想的?

公孫衍屢敗屢戰,又一次組成五國聯盟攻打秦國,這五個國家是韓、趙、魏、燕、楚。但這次聯盟也不牢靠,大家并沒有同仇敵忾,都在想着怎樣儲存自己的實力;是以來勢洶洶的五國聯盟其實是各懷鬼胎,不堪一擊,到了函谷關就潰散了。五國伐秦又搞砸了,魏國對公孫衍徹底失望。公孫衍就到南韓做了丞相,怎奈秦國已經成了氣候,公孫衍獨木難支,自己的主張得不到響應,不得不再次品嘗失敗苦果。公孫衍生不逢時,半生伐秦,屢戰屢敗;不過公孫衍矢志不渝、精神可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