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古一大俠,當屬辛棄疾

千古一大俠,當屬辛棄疾

依照金庸武俠小說的大俠培養準則,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大俠,需有以下幾點特性:為國為民、不為生計發愁、百萬軍中取上将首級、生不逢時、悲劇英雄。能把這幾點做全的,小說裡的人物都寥寥無幾,郭靖算一個,蕭峰算半個,楊過算沾了個邊兒,至于張無忌袁承志之輩,壓根算不上。

小說中少見的人,曆史中卻有一位,他便是南宋初年的豪放派大詞人辛棄疾。

辛棄疾幼年失去雙親,由祖父辛贊撫養長大。這個老頭不一般,他身在金營心在宋,誓要恢複北方故土,并以此來培養辛棄疾。辛贊在金朝有官職,辛棄疾類似楊康,衣食無憂一心練本事,文韬武略自然是必修科目,山川地理亦在胸壑之間,最難能可貴的是,辛棄疾的赤子之心從未改變。在金朝的生活經曆,讓他遇事懂得變通,膽大心細,不逞那一時的意氣。

23歲那年,辛棄疾幹了一件牛叉的大事。他在祖父故去後,參加了以耿京為首的北方義軍,身居高位,執掌印信,沒曾想,他對人過于真誠,以至印信被心懷叵測的僧人好友盜走,辛棄疾單槍匹馬追上此人将其斬殺,一舉成名。

原本想帶領着二十萬義軍回歸南宋的辛棄疾,在與宋高宗接洽後正要興高采烈地傳回北方,這時噩耗傳來,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解散。辛棄疾聞之悲痛不已,他召集五十餘騎,在金兵五萬人駐守的軍營裡生擒張安國且全身而退,就是神劇也不敢這麼演。可辛棄疾做到了,此舉好比郭靖隻身如蒙營,楊過飛石擊大汗,蕭峰陣前擒大哥。

金光閃閃的辛棄疾如願到了南宋,然後就開始了不如願的宦海生涯。你要說他不被重用吧,他的官是越當越大,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宋甯宗還時不時惦記他一次兩次,任他施展拳腳。你要說他被重用吧,他又不能被任命為他所期待的武職,在重文輕武的宋代,這看上去是恩遇,實則是朝廷不相信歸義人身份的辛棄疾,對他始終抱有懷疑态度。

千古一大俠,當屬辛棄疾

在辛棄疾為官的幾十年中,他曾經直接參與過的軍事活動,一次是剿滅茶商武裝,另一次是組建虎兒軍,兩次成功兩次在關鍵時刻被人摘了桃子,辛棄疾心有不甘又無可奈何。此刻的辛棄疾,像極了丐幫幫主蕭峰,他想要有所作為,且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發展,可才能出衆找人妒,總有小人看不慣你的能力,總想着給你使個絆子。辛棄疾的遭遇,是他個人的悲哀,也是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的悲哀。

辛棄疾極具戰略眼光和超前意識,他曾斷言金朝的壽命還有六七十年,随後必定被室韋所滅,他預言到了金朝的國運,也預感到了自己的命運。深谙人性的他,知道自己以軍法治理民政的行為定會遭人彈劾,是以他提前為自己建造好了隐居的所在——稼軒莊園。

稼軒莊園很大,大到房屋有100多間。辛棄疾被免去一切職務後,在此地過起了看似平靜的生活。我們從這裡能夠看得出,辛棄疾不差錢。這也很好的解釋了武俠小說裡為什麼大俠們都不為生計發愁的原因:有才華的人,锱铢之事都不是事!他們想要掙錢,真的是分分鐘的事,就算自己不去行商賈事,想給他們送錢的也大有人在。在大俠們的心裡,家國和抱負是第一位的,錢财僅是小道,不足道哉。

辛棄疾别号稼軒,可見他在稼軒莊園時期是詩詞高産期。這時候的他已經人到中年,見識過了大風大浪和人心險惡,田園是他的甯靜所在。

此時的辛棄疾,好比黃藥師和王重陽的結合體,從表面上看,他歸隐山林,性格也有些剛愎,實際上,他的内心依舊火熱,報國之志未曾改變。辛棄疾的内心是沖突的,他想要借由佛道來平衡内心,忽然間,辛棄疾化身一燈大師,不為成佛為心安。

千古一大俠,當屬辛棄疾

辛棄疾的最後一次複起在韓侂胄主導的開禧北伐,雄心勃勃的辛棄疾在觀察了一陣子之後發現,此次北伐如按照韓侂胄的政策,根本不可能成功。剛猛如洪七公的他,本想做個郭靖,來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可惜,朝廷沒有給他機會,時光也沒有給他機會。不久之後,辛棄疾離世,臨走前,他大呼:“殺賊!殺賊!”給我們留下了英雄末路的悲痛之感。

辛棄疾在古代的詩詞大家中是獨一份的異才,他是真正的文武雙全,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大俠。這麼一個大才,竟然被南宋朝廷無視,可見,南宋朝廷亡一點也不冤。

請關注風舞鷹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