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中常言“肩膀齊為弟兄”,真正的友情與愛情一樣,它們都不會拘泥于年齡限制。據《南史》所載,弱冠之年就被舉為秀才的何遜與南鄉範雲相交皆為忘年交,範雲比何遜年長十五歲,但是這兩人談天論地絲毫沒有代溝。
範雲後來成為南梁宰相,而何遜也官至尚書水部郎,這兩位俊傑能成為忘年交很大的一個原因是都擅詩文,很巧的是範雲與何遜都是“八歲能詩賦”的少年天才,即便後來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走上了仕途,但是他們在文學造詣上仍然惺惺相惜。
在《白眉大俠》中書膽徐良有一位忘年交,此人便是海外野叟王猿,論輩分王猿是徐良的師爺輩兒,論年紀徐良隻有二三十歲,而王猿已經七十歲左右了,這兩人在初見之時,王猿愣是要與徐良結拜為兄弟,此後徐良有了王猿這位不請自來的得力助手可以說是所向披靡,一直到攻打小蓬萊碧霞宮時,王猿為了幫徐良救人而命殒八卦四象金燈陣之中。

如果說白雲瑞為開封府團隊帶來了峨眉劍俠和少林名僧兩大強援的話,那麼徐良帶給開封府群雄帶來的就是海外派的高手與魔山劍客龍雲鳳,隻不過龍雲鳳對徐良的好是帶着算計的成分,而王猿對徐良的好是掏心掏肺的一片赤誠,王猿為了給“老兄弟”徐良幫忙,他不僅動員了自己的師父萬年古佛,王猿甚至還遊說南海乞劍尚懷義和鐵頭鐵臂無毛怪蔣兆惠這兩位叔伯師兄弟給徐良以及開封府的人幫忙,可以說王猿對徐良這位忘年交已經生死之交。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一、惺惺相惜的“野人”與“白眉毛”</h1>
俗話說“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海外野叟作為武林天榜高手之一,他為何會對徐良這位其貌不揚的晚輩如此“厚愛”呢?當徐良大鬧閻王寨的天王殿時,蹲在房檐上的王猿一邊看一邊給徐良豎大拇指,評書裡有一段王猿的心理活動,“(徐良)年紀輕輕有如此高超的本領,真是難能可貴。尤其可貴的是,面對強敵,毫不畏懼,我就贊成這樣的人”,可是在三魚看來,徐良這樣有本事的孤膽英雄并不足以讓王猿“屈尊降貴”來與之稱兄論弟,因為彼此内心的惺惺相惜才會成為真正的至交好友。
那麼,王猿為何會對徐良有惺惺相惜之感呢?這就要從王猿的性格說起,而王猿的性格又與他身世有莫大的幹系,王猿的父親王商是在海上跑船的商賈,因為在海上遇險王商漂流到了個野人島。王商與野人的女首領生活了數年後,他才遇到過往的商船獲救而離開了野人島,此時野人的女首領已經懷了後來的王猿。
一次偶然的機會海外派的鼻祖萬年古佛路過野人島,他看到王猿生活習性雖與其他野人一緻,但是王猿的“人類”特征非常明顯,萬年古佛動了恻隐之心這才把王猿帶回廟裡教授他人類的語言和禮儀。王猿擁有野人的魁梧身形又有着人類的聰明才智,萬年古佛善門大開收了王猿為徒,因為王猿在力量上有着野人得天獨厚優勢,是以王猿在習武上可以說是突飛猛進,萬年古佛作為海外派的鼻祖,他的弟子徒孫一大堆,其中不乏年紀遠大于王猿的人,而王猿卻似乎不太合群。
在别人眼中王猿這個相貌怪異又性情粗野的“外來戶”後來居上,他們心中也不太服氣,萬年古佛越是寵愛王猿,這些人便越是不喜歡王猿,這也是王猿與親師兄弟相疏與叔伯師兄弟相近的主要原因。王猿跟随萬年古佛學藝大約有四十五年的時間,最終他一躍便成為武林天榜高手之一,在武林中能把徒弟培養成天榜高手之人屈指可數,即便王猿在武林中成名,但是王猿的“野人”标簽卻從來沒有被撕下來過。
徐良之是以被江湖人稱為“白眉大俠”,其主要原因也是徐良這對“白眉毛”,原本徐良成名時的綽号是山西雁,雖然“白眉大俠”這個名号更大一些,但是對徐良這位不到三十歲的俠客而言,這“白眉”二字本身就有标簽的意味,年輕人早生白眉本就是“怪人”,據說白眉神是上古聲名赫赫的盜跖,其相貌相當醜陋,徐良的“白眉大俠”這個名号或多或少地有幾分譏諷之意,可是生性诙諧又頭腦靈活的徐良并不介意,“白眉毛”反倒是成為綠林毛賊聞風喪膽的存在。
我們再來看一下王猿的五官,“突腦門下頭一對深眼窩子,鑲嵌着一對閃閃發光的雞眼睛杠子眉毛,鷹鈎鼻,菱角口,上嘴唇長,下嘴唇短”,回想一下徐良的相貌,“面賽紫羊肝,小眼睛,鷹鈎鼻,菱角口向上翹翹着”,不難發現王猿的相貌與徐良有幾分相似之處,他們同樣都是别人眼中的“異類”。
當王猿看到藝高人膽大的徐良血濺閻王寨的天王殿時,王猿這位别人眼中的“野人”自然就對“白眉毛”徐良格外地欣賞了,徐良見到王猿這位老前輩如此擡愛,向來不以貌取人的徐良自然就會對王猿也生出惺惺相惜之感,這兩人成為忘年交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2">二、萬年古佛的願望</h1>
說完第一印象的感官認識之後,我們再來說一說王猿與白眉大俠徐良相交的心理,王猿初識徐良時說過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兄弟,從此以後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誰要敢動你一根寒毛,我就讓他賠你一根金旗杆”,從這番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王猿的心迹,王猿不僅要為徐良這位小兄弟“捧刀到底”,他甚至要與徐良不分彼此,也就是說王猿要讓整個武林都知道“徐良既王猿,王猿既徐良”,需要知道王猿可是在天榜名列第九位的超一流劍客,此時的白眉大俠徐良還未臻劍客之境,王猿為何要把自己的名字與徐良綁在一起呢?
這就要從王猿下山時的心境說起,王猿這輩子最大的恩人無疑就是他的師父萬年古佛,因為萬年古佛不僅把王猿從“半獸”的野人變成了堂堂正正的人,這位德高望重的神僧還幫王猿尋根認祖歸宗。沒有萬年古佛的話,王猿永遠都不可能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王猿一輩子也就隻能在野人島與一群野人過着“風餐露宿”的生活。
在王猿的内心中,萬年古佛亦師亦父亦聖,可以說萬年古佛一句話,王猿可以萬死不辭,當王猿滿徒臨下山時,萬年古佛的一番話成為王猿心中的“金科玉律”。萬年古佛因為歲數太大而身體每況愈下,他對王猿說道:“你我師徒總有告别的那一天,趁我現在三寸氣在,我打算讓你到中原再去闖蕩闖蕩,将來有一番作為,為師死也瞑目了”,雖然此時王猿已經成為武林天榜高手,可這在萬年古佛心中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他希望王猿能有一番作為。
在萬年古佛的心裡,一個人把能耐練到登峰造極後,如果沒有一番作為的話,這些年下的“真功”也就白費了。萬年古佛費盡心血培養出海外野叟王猿來,他自然希望自己的徒弟能做一番對武林、江湖、朝廷乃至全天下有益的事,這樣也就不枉費萬年古佛的一番心血。
此時整個江湖名氣最大的無疑是白眉大俠徐良這位後起之秀,在朝廷中名望最大的無疑是開封府的包拯,從很大程度上來講,王猿幫助徐良就是在幫助開封府,幫助開封府就等于幫助朝廷,幫助朝廷剿滅作亂的山賊巨枭,這無疑就是造福天下,這應該就是萬年古佛口中的“一番作為”,本來就合“眼緣”的徐良自然就成為王猿很願意結交的“小兄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3">三、見高人不可交臂失之</h1>
說完了王猿這一邊,我們再來看一下白眉大俠徐良,如果不是王猿在天王殿大廳把徐良救出的話,筋疲力盡的徐良可以說是必死無疑,換句話說王猿一出場就是令徐良“絕境逢生”的恩人。此時徐良的心情與士氣可以說已經跌落到了谷底,因為他以為來閻王寨的開封府老少群雄都命喪獅子林,此時徐良本就是打算去閻王寨大廳與群賊魚死網破的,王猿的及時出手不僅救了徐良的命,這位海外野叟還給徐良破解了心結。
在飛劍仙朱亮等群賊炮打獅子林以後,徐良以為衆人都遭了毒手,他心頭一窄實在沒臉自己獨活回去見欽差顔查散,故此徐良才有了獨自與閻王寨群賊拼命的打算,原本徐良聽了房書安的話打消了這個念頭,可是當徐良親眼見到天德王黃倫和飛劍仙朱亮等人殘害武元功父子時,徐良熱血沸騰再也摁耐住與群賊拼命的沖動。
王猿的及時援手令徐良化險為,這時徐良的腦子又冷靜了下來,王猿說道:“我贊成你渾身都是膽,可有一樣,你要是把命扔到這兒,将來什麼人攻打閻王寨?什麼人平山滅寇?你這是因小失大,從這方面講,我不贊成”。雖然王猿性格粗野,但是他并不粗魯,王猿屬于典型的膽大心細之人,他外表粗犷說話直來直去,但是遇事卻不一味地蠻幹,王猿這番話直接切中要害,徐良這才決計謀定後動。
徐良與王猿定下裡應外合之計便會欽差公館搬兵,這才有了徐良帶隊大破閻王寨之役,徐良與王猿盤桓期間,徐良也跟着“老哥哥”王猿學了不少武功,比如牆上挂畫的輕功以及太極陰陽刀的刀招都是王猿所傳。徐良與小達摩白雲瑞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于他見高人不可交臂失之的優點,白雲瑞從來都是“氣死小辣椒,不讓獨頭蒜”,白雲瑞藝滿下山後也遇到不少高人,他幾乎沒有再和三位師父以外的人學過武功,白雲瑞和徐良學了打镖也隻是學個“半吊子”水準。
徐良除了跟随王猿學了高超的絕招外,他還跟随天地二老、春秋四老、飛天魔女學過武功,這也令徐良可以迅速突破瓶頸進入劍客之境。無論對方武功的高低,徐良總是抱定虛心的态度去學習别人的長處,這也是海外野叟王猿喜歡徐良這位“小兄弟”的又一個原因。王猿與徐良成為忘年交,從感官上的眼緣再到完成師父之願,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王猿喜歡徐良獨特的性格與謙遜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