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現代平劇《白毛女》思緒綿綿入心底

作者:騎象趕月

我經常吊嗓子的地方在邢台市一個名子古老、建築新潮的塔林公園裡,無論是悶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季,,每一想起要到票房活動唱戲了,清爽溫适之氣便從兩脅間油然生出,馬不停蹄地乘公交趕至塔林票房。

我要向看客諸君說說的那次,我先唱了一段《珠簾寨》,意在通過三個“嘩啦啦”考驗考驗嗓子,看“息喉”七天來的聲音到底怎麼個狀态,還好,上去了,雖然定的是“趴字調”。

保護嗓子,隻唱一段,見好就收,不虛此行。

但是到了“旦角單元”,我還是聽從了琴師耀榮的派戲,與喜歡荀派的票友黃玉蘭再次對唱了《白毛女》。

我喜歡平劇《白毛女》,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跟京胡張樹軍經常吊這段對唱,薛耀榮老弟用京二胡參與幫我助我,那時似乎沒有“喜兒”,由我單絲獨木,一個人把楊白勞的腔兒從【反西皮】“散闆”、【西皮】搖闆、流水唱完,最末的生旦齊唱也是我一人兼之,思想起來,也是很過瘾的。

那天,當我在現場唱完對唱的《白毛女》,思緒蹁跹,不由得想起了李浩天,想起了吳钰璋,此二名家已先後于兩年前逝世,而在他們還健在的最後時候,央視戲曲頻道剛剛分兩期播放了“音配像”的《白毛女》,李浩天為其父李少春配楊白勞,吳钰璋為其師袁世海配黃世仁。世事冥冥,莫非先兆?偏偏在央視播完上下兩集的《白毛女》“音配像”,劇終人逝,叫人唏噓不已。

我幸有此CD光牒,不時用“先科EVD”播放欣賞,陶醉在1958年由馬少波、範鈞宏從同名歌劇改編、中國平劇院李、袁、葉、杜強大的陣容演出的《白毛女》實況錄音之中。李少春的楊白勞,雖然隻有三場戲,但是寄寓了這位文武全才平劇表演藝術家的奇絕舞台妙作,唱念做打(舞),無不凸現着他“以傳統表演鼎革現代人物”的再創造;杜近芳的喜兒,緊随其後,珠聯璧合,相輔生輝;袁世海的黃世仁,架子花塑造大地主,既有洪鐘聲勢,又透惡霸淫威,把“另一個”反面躍然台上。其他如婁振奎的趙大叔、李金泉的大春母、葉盛蘭的大春、駱洪年的穆仁智、雪豔琴的黃母等等一幹名角兒,皆為根葉深茂、生機葳蕤的建國初期中國平劇院強勢寫照,即便文武場也是強強聯合:坐鼓指揮赓金群,京胡沈玉才、周國興,京二胡郭根森,此外崔永奎、李鐵三,武樂的王德元、郭啟先、白鐵誠等也都是一時人選,可見平劇《白毛女》的誕生是集名人大家之成、得新生中國之瑞,雖然排練時間短,但是流芳到如今的不可再制之傑作。

惜乎!李杜絕配之《白毛女》之“白毛女”,喜兒也于今年4月17日仙逝,追随李、袁、葉,最後一個到那方的“解放區”去再啟先聲了。

平劇《白毛女》演出,“中京”在先,是1958年3月;此後“北京燕鳴平劇團”也演出了是劇,趙燕俠的喜兒,閻元靖的楊白勞,郭元祥的黃世仁,徐寶祥的穆仁智,米玉文的大春,李淑玉的大春母,劉盛通的趙大叔等。

此外,1959年1月“四大須生”奚嘯伯劇團也演出了《白毛女》,奚嘯伯的楊白勞,楊慧雲的喜兒,我幸有從青島買到的盒式錄音帶;湖北武漢平劇團的演出,由高盛麟飾楊白勞,王婉華飾喜兒,我幸有錄音的MP3。

可見開了新中國成立後平劇現代戲先河的李袁葉杜《白毛女》,在當時影響之廣遠,觀衆喜愛之濃烈,其漣漪蕩漾六十餘載,以緻我們的“極業餘”塔林平劇社,還不時響起“連日裡東奔又西颠,買豆腐賺下了幾文錢”的唱聲、琴聲和單皮鼓聲……

(2021-10-31 5:30寫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