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第一次出國比賽,第一次世界大賽,她在奧運跳水決賽中拿到了比賽曆史最高分,其中五個動作有三個滿分,為中國代表團摘下東京奧運第33金。
這些傳奇般的成就,說的就是近期火爆全網的“跳水天才少女”全紅婵,不少網友看完她的跳水動作後感慨“下餃子都比她的水花大”。

在全紅婵身上,公衆給出的評價更多是“天賦型”的贊美。
但事實上,全紅婵的成功并不隻是老天賞的一口飯那麼簡單,了解她的成長故事之後,我們才能深刻了解一個孩子身上的天賦和她職業養成當中的複雜動因。
補貼家用,一個天才運動員最樸實的職業動因
和許多來自基層的運動員一樣,全紅婵的出身并不突出,在同鄉人口中,她們家的生活水準在當地也屬于“中下”水準。
全家都依賴種植甘蔗和水果獲得一些微薄的收入,要養活整整5個孩子。全紅婵在5個孩子中,是最中間的那個。母親在前幾年因為一場車禍受傷,沒法扛起重活,家裡的處境也是以顯得更加困難。
在這樣一個成長環境下出身的全紅婵,對于成為運動員,有着一個很樸實的初衷,就是将運動員的收入,帶回家裡補貼家用。
在采訪裡她質樸地說道,她不能像同齡的孩子那樣,在假期自由玩耍,甚至去遊樂園、動物園等等,也很少吃到精緻的食物,最想念的食物還是一包辣條。這些都是一個小女孩夢幻而不可得的一些暢想。
家庭的困窘沒有成為全紅婵放棄自己的理由,反倒成了她嚴格要求自己、刻苦訓練的激勵。在東京拿到金牌後,她的腦海裡想得最多的,還是有錢能夠為媽媽治病了,小小的女孩懂事得讓人心疼。
她正是靠着這樣一個堅定的執念,一次次克服了自己内心的緊張與恐懼,在不可能面前證明了自己。
根據教育心理學,9到13歲的孩子就已經建立起了相對完備的了解體系,他們能夠對自己的周遭進行自我了解與判斷。
是以,即使身負天才,内心也有一個穩定而長久的精神依托,對于一個天才的不懈努力來說,一樣是不可或缺的。
這就要求我們在關注孩子天賦性的才能之餘,關照他們在精神層面上的需求,幫助他們樹立起一個好的追求與向往,由此才能克服成才之路上可能遇到的種種挫折與挑戰。
伯樂相馬,天賦需要被及時發掘
古時有一個傳說,伯樂能夠識别出日行千裡的好馬。
其實這個道理放在有出色天賦的孩子們身上一樣,每個孩子的天賦往往需要有一個啟蒙老師或引路人,才能幫助他們更快地走近專業的殿堂。
全紅婵07年出生在廣東湛江,由于當地是知名的跳水之鄉。在她7歲時,市體校的資深跳水教練陳華明下鄉尋找跳水人才,在當時全紅婵所在的邁合村國小,更是一個班一個班地找好苗苗。
當時測試的項目是立定跳遠,身高1米2的全紅婵卻跳出了1米76的,爆發力是相當厲害。陳華明慧眼識珠相中了全紅婵,才引薦她加入了本市的體校訓練跳水。
四年後,她也沒有辜負教練的期望,成功升入了省隊進行更專業的訓練。
但其實在現實中,這種選拔往往也是具有偶然性的,我們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湊巧遇到一位資深的教練。
是以,對于每一個希望自己孩子能夠發揮特長、成才就業的家長來說,我們需要自己扛起大旗,充當自己孩子的伯樂,給孩子創造更多發揮才幹的空間。
具體的做法其實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困難。
首先,我們應該尊重孩子表現出的理想與特長,霍蘭德的職業興趣理論就指出,個人興趣和職業越一緻,激發的動力就越大,家長們可以嘗試用啟發性的詢問,讓他們開始思考自己對于未來想做什麼的規劃,再為其适配相應的資源。
其次,做好自己對于工作的分享,可以适當和孩子們交流自己工作的方式、内容等等,用親身的例子幫助他們樹立起良好的職業觀念。
做好了這兩點工作,孩子們往往就能在相對年幼時獲得一個正向的職業規劃,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工作熱情。這樣的品質,能夠幫助他們日後獲得更好的職業成長。
放平心态,有了天賦更需要努力
全紅婵在奪金後,許多媒體也關注到她不是個很善于表達的孩子,不少關心她的人都善意提醒,不要讓孩子在文化課上落下,在保障訓練之餘還是要多多學習文化課。這關系到她在未來生活中,能不能有滿足基本需求的文化素養。
大家的關心其實并非杞人憂天,唐代的白居易曾經寫過一首經典的詩篇《傷仲永》。詩中的主人公仲永就是一個從小能詩善文的小天才,最後卻因為自己父母的炫耀與安排,錯過了學習專業技能的黃金期,落得連普通人都不如的悲慘下場。
在一個多元競争的時代,天賦更像是為孩子創造了多一個選擇,但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需要放棄其他基本的成長單元,遷就甚至孤注一擲天賦的養成。
正确的天賦培養的觀念應該是,把天賦作為一個額外的課題,讓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在完成基本成長所需的課題外,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幫助天賦的綻放。
正如全紅婵的教練所言,任何上場的運動員都是經過刻苦訓練的,他們都是先有條件開始特長訓練,而後都要看個人能在刻苦訓練中,磨練出多少專業的本事。
被稱為“天才”的全紅婵,是全隊裡最能吃苦地之一,每天堅持陸上跳200到300個,水上跳120個左右,唯有這種高強度的日複一日的訓練,才能讓一匹黑馬真正驚豔世人。
每一個天才的綻放,勢必都是加倍努力的産物,期間也一定會經曆各種起伏波折。對于許多看到了孩子特長的家長們來說,更要學會放平心态,讓孩子穩紮穩打地經曆專項職業的每一個階段。
在他們低谷時,做那個可以陪伴他們、給予他們依靠的堅實後盾;
在他們高峰時,做那個鼓勵前行、避免驕傲的清醒的支援者。
唯有如此,我們的孩子才能帶着他們最閃亮的羽翼,不斷振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