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紅婵保送大學5天後,令人擔憂的事還是發生了,網友評價兩極化

看到文章結尾,麻煩您點個關注,有任何的想法和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感謝您的支援與喜歡!

文|一盞月

編輯|一盞月

“她能聽懂大學的課嗎?”

“這是對寒窗苦讀學子的侮辱。”

......

2月24日,廣東暨南大學招生辦公布了優秀運動員拟錄取的名單,

奧運冠軍全紅婵赫然在列。

根據這份名單上顯示,全紅婵作為國際級運動健将,之後将會就讀于“運動訓練”這個專業。

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衆多網友的議論,大多數網友都替全紅婵感到高興,但是也有極少數的聲音對這個決定頗有意見。

于是就出現了以上的這種聲音。

他們認為全紅婵這些年一直緻力于跳水,文化課沒怎麼學過,甚至還有人質疑全紅婵字都不認識幾個,“暨”字會寫嗎?

言語之間皆是嘲諷。

當然大部分人都是支援全紅婵的,小小年紀為國家赢得了無數的榮耀,為跳水體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完全有資格獲得保送大學的資格。

别說是暨南大學了,保送到清華北大也不在話下。

作為萬裡挑一的人才,全紅婵在跳水項目上,已經做到了極緻。

寒窗苦讀十幾年的學子固然努力,但是也不能否定全紅婵的成就。

事實上,奧運冠軍報送大學并不是什麼新鮮事。

很多的名校專門辦有冠軍班,全紅婵的前輩,郭晶晶、伏明霞、田亮都被保送了名校。

巴黎奧運會之後,全紅婵的隊友兼搭檔,陳芋汐也被保送到了上海同濟大學。

除了跳水項目之外,體操冠軍管晨辰、乒乓球冠軍馬龍、孫穎莎等,被保送到211、985的高校的運動員并不少。

别的運動員都可以,為什麼到了全紅婵這裡就不行了?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在很多人的刻闆印象中,都覺得全紅婵沒有什麼文化。

從7歲那年,全紅婵就被教練發掘,開始漫長的訓練生涯。

從那之後,全紅婵就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學習。

但是這不代表全紅婵沒有學過習。

在訓練之餘,全紅婵也會經常上網課,努力學習文化知識。

即使是在備戰奧運會期間,全紅婵也沒有放松自己的學習時間,每天都會抽出來一兩個小時的學習時間。

作為體育特長生,全紅婵是比普通大學生的文化課成績落後,但是這也不代表她大字不識幾個,這種評價顯然是打心眼裡瞧不起全紅婵。

況且運動員和其他的職業本就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跳水這個職業,一般20出頭的年紀就早早退役的。

為了保障運動員的基本權益,體育部門也會出台相應的政策,鼓勵運動員們讀大學,讓運動員在退役之後,更有多選擇的機會。

當然,運動員保送大學也是有門檻的。

不是所有的國家運動員都有資格保送大學。

而像全紅婵這樣為國争光的奧運冠軍,“三金”就是保送大學的資本。

如果連全紅婵都不能擁有報送大學的資格,那麼哪些為國争光的奧運健兒們該有多傷心?

在全紅婵被保送大學的争議後,暨南大學也迅速給出了回應,稱全紅婵完全符合“國際級運動健将”的保送資格,所有的稽核都完全公開透明。

根據相關規定,保送生隻要具備高中學曆,就可以獲得保送資格。

而全紅婵早在東京奧運會之後,就被廣東實驗中學所錄取,如今已經拿到了高中畢業證。

被保送到暨南大學完全是正常的流程。

回顧去年這一年,全紅婵的成績可以說再攀高峰。

在巴黎奧運會上,全紅婵更是包攬了單人和雙人十米跳台的冠軍,打破了“跳水皇後”伏明霞的記錄,成為了曆史上最年輕的三冠王。

在上一屆的東京奧運會,年僅14歲的全紅婵首次登上奧運會,便一舉獲得了奧運冠軍,還打破了世界紀錄,三個動作皆拿到了滿分的成績。

如此驚豔的表現和成績,讓全世界都記住了全紅婵的名字。

這個出身在農村的小女孩,終于站在了世界上最高的舞台,享受着全世界的掌聲。

從湛江的一個農村到成為最年輕的“三金王”,全紅婵的人生妥妥的爽文中的大女主。

巴黎奧運會奪冠後,全紅婵的性格和之前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明顯開朗了很多。

面對記者的采訪,金句頻出,讓我們意識到原來奧運冠軍也隻是一個17歲的小女孩。

然而在奧運會結束後,全紅婵卻遭到了一位記者的公開批評。

“不跳水以後像一個bc一樣”,

“瘋瘋癫癫”

在這位記者的描述下,為國争光的奧運冠軍成為了“瘋瘋癫癫的bc”。

當然,這位記者得到的不是贊同和認可,而是全網網友的攻擊和謾罵。

随後,全紅婵在央視《面對面采訪》中内容也啪啪打了這位記者的臉。

在被問到“你想要成為什麼?”時,全紅婵回答“我想成為我自己,把最好的一面呈現給大家”。

在談到網絡上關于陳芋汐的争議時,全紅婵也高情商的回應“我們哪一個人得了,就等于自己也得了,因為都是中國的”。

在全紅婵的心裡,陳芋汐并不是自己的對手,而是戰友。

在十米跳台上,她們争奪的不是金牌,而是讓這枚金牌屬于中國。

奧運會結束後,網友們都感歎道,全紅婵和陳芋汐就是當代版的“既生瑜何生亮”。

陳芋汐在最有可能獲得冠軍的年紀中,遇到了橫空出世的全紅婵。

但是在我認為,兩人更是像是雙生花,是“既生瑜又生亮”。

兩人互相鼓勵互相支援,是彼此之間最大的對手亦是最好的朋友。

獲得金牌後,一個不敢高興,一個不敢傷心。

兩人惺惺相惜,這份友誼難能可貴。

結語

在賽場上一展風采的全紅婵,相信她在大學校園裡也已經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檔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資訊來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