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幻神作《2001太空漫遊》這部電影到底講了個啥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去向何方我們不可能是宇宙的唯一

阿瑟·克拉克,這位1917年出生的英國人,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家之一。他的作品有前沿科學理論作核心,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細膩優美的描寫,是很多人的科幻小說啟蒙。中國科幻小說家劉慈欣也曾經說過:“我的一切作品都是對克拉克拙劣的模仿。”

這次懵董菌來解一下讀阿瑟·克拉克最著名的科幻小說《2001太空漫遊》。

科幻神作《2001太空漫遊》這部電影到底講了個啥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去向何方我們不可能是宇宙的唯一

這本小說的創作過程比較特殊,起初是導演庫布裡克想拍攝一部科幻電影,于是邀請阿瑟·克拉克創作了劇本,并一起讨論編劇,電影《2001太空漫遊》于1968年上映,而小說随後出版。當時正是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實行的幾年,小說出版一年後,阿波羅11号載人飛船第一次登陸月球,人類的足迹第一次踏上外太空的土地。

科幻神作《2001太空漫遊》這部電影到底講了個啥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去向何方我們不可能是宇宙的唯一

這部小說的故事圍繞着三個主題,分别是生命進化、宇宙探索和外星文明,而小說的深層内涵,是三個人類古而有之的哲學問題,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些問題從來沒有标準答案,卻一直是激勵人類探索與求知的動力。

小說分為三個部分,每個部分發生在不同的時代,由一個神秘的“黑石”串聯起來。

<h1>我從哪裡來</h1>

在人類還沒有出現的非洲大陸上,望月是一隻猿人,他和他的族人白天外出捕食,夜晚栖息在他們的洞穴裡。捕食時,他們會跟兇猛的野獸厮殺,在河邊喝水時,他們會尖叫着嘲另一群猿人宣誓領地。望月的父親在捕食時受傷而死掉了,但他們猿人沒有時間概念,也沒有長久的記憶,不太會為喪父而感到悲傷,他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操心,就是填飽肚子。

有一天黎明,望月和其他猿人發現了一個新奇的東西,一個長方形的水晶闆塊,他們用手摸,用舌頭舔,最終認為這隻是一個新長出來的石頭,就像樹木會長出來一樣,他們以為石頭也會長出來。晚上,石闆突然發出連續不斷的聲音,望月和其他猿人都随着聲音開始舞蹈。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的身體在被測量,大腦在被窺探,潛力在被發掘,一隻猿人像牽線木偶一樣将一根草打了個結,望月也在操控下撿起石頭,朝石闆上顯示的靶心砸去……

望月永遠也不知道那個石闆對他們的影響,他隻知道,他後來捕獵遭遇了豹子,于是撿起地上的石頭和骨頭,擊打并殺死了那隻豹子。這個行星上,第一次有了工具和武器,而一種新的動物,逐漸在地球上繁衍……

科幻神作《2001太空漫遊》這部電影到底講了個啥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去向何方我們不可能是宇宙的唯一

第一部分的情節看似簡單,卻探讨了人類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我從哪裡來?

那時,進化論已經被提出100多年,但包括科學家在内的很多人,都對進化論持有懷疑,比如,生物體機能的進化可以了解,但人類複雜的心智,真的可以靠百萬年的進化而來嗎?如果進化論是真的,為什麼隻有人類進化出智慧呢?現在,進化論已經有了更多的證據和理論分支,而在這個故事中,非洲草原上的神秘黑石,開啟了人類智慧的進化,也為後面的篇章埋下了伏筆。

<h1>我是誰</h1>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人類已經建立了月球基地的年代,為了緩解人口壓力,一部分人類已經移居月球,并逐漸适應了月球上的生活。這時,月球的一個基地突然被隔離起來,所有情況嚴格保密。地球上的居民紛紛猜測,月球上爆發了瘟疫……

弗洛伊德教授是少數知道真相的人之一,他被派往月球參加一個機密會議,但會議的主題并不是瘟疫,而是一塊神秘的黑色石闆。原來,在被隔離基地附近,發現了一個深埋地下的黑色石闆,黑石的長寬高之比是1:4:9,即前三個自然數1,2,3的平方。

雖然不同文明存在語言壁壘,但數學規律卻是放之宇宙而皆準的,也是智慧的象征。最令人吃驚的是,黑石已經埋在這裡三百多萬年了,而那時候還沒有人類。可以說,黑石是外星文明存在的證據,不僅如此,這個外星文明的智慧可能遠遠高于人類,因為不論人們用多麼精确的儀器測量,黑石的邊長之比都是精準的1:4:9,仿佛是其制造者在炫耀高超的技術水準。

科幻神作《2001太空漫遊》這部電影到底講了個啥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去向何方我們不可能是宇宙的唯一

就在弗洛伊德教授等人觀察黑石的時候,月球上迎來了日出,當第一縷曙光照在石闆上,石闆周圍的人都聽到了連續的電子尖叫,太陽系中的航天探測器也都記錄了這個幹擾。這聲電子幹擾,是黑石重見天日後發出的信号,也是一個問題的答案:人類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

<h1>我去向何方</h1>

第三部分的故事發生在宇宙飛船“發現号”上,“發現号”最初的目的是探測木星,而在黑石被發現後,“發現号”的探索航程增加了,它将借助木星的引力,繼續飛往土星,在土星軌道上繞行,等待下一艘飛船來帶回幾位宇航員。

發現号上有五位宇航員,其中三位都處在“冬眠”狀态,機長鮑曼和另一位宇航員普爾看守着整個飛船,之是以叫“看守”,是因為整個飛船的運作和監控都由第六名機組成員完成,它叫哈爾,是一個超級人工智能系統,而鮑曼和普爾大部分時間都無所事事。

科幻神作《2001太空漫遊》這部電影到底講了個啥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去向何方我們不可能是宇宙的唯一

有一天,人工智能哈爾告訴他們,飛船通訊系統的一個部件出現了故障,需要更換,這種時候,需要宇航員乘坐宇宙艙離開飛船,進行機外作業。在普爾操作第二次機外作業時,宇宙艙突然失去控制向他撞來,他指令哈爾停止宇宙艙,卻沒有成功。于是,普爾和宇宙艙一起脫離了飛船,消失在茫茫太空。

科幻神作《2001太空漫遊》這部電影到底講了個啥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去向何方我們不可能是宇宙的唯一

這時,宇宙飛船上隻剩下唯一清醒的人類鮑曼和人工智能哈爾,鮑曼要求喚醒其他三位宇航員,但哈爾冷靜地拒絕了,并表示他們兩人就可以應付飛船的所有工作,鮑曼隻能威脅哈爾,如果不喚起其他三位宇航員,就切斷哈爾的電源。于是,哈爾隻能打開了冬眠艙,但同時,它也打開了飛船的艙門,飛船瞬間處在了真空環境中,鮑曼躲進宇宙艙,而其他三位宇航員幾乎馬上失去了生命特征。

這時,鮑曼确認了一個他們從未想過的問題:哈爾叛變了,而且謀殺了四位宇航員。

科幻神作《2001太空漫遊》這部電影到底講了個啥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去向何方我們不可能是宇宙的唯一

鮑曼無法再相信哈爾,他不能完全切斷哈爾的電源,因為哈爾等于飛船,而飛船仍然需要運作,他隻能将哈爾的記憶闆一塊塊抽出,“語言子產品”“認識回報”“了解回報”等等,哈爾的話語和聲音也逐漸消失……

鮑曼獨自載着“發現号”前往土星,在土星軌道上,他看到了一塊漂浮着的黑色石闆,跟月球上發現的一模一樣。鮑曼乘坐宇宙艙靠近黑石,這時,黑石像時空之門一樣打開了,宇宙時空仿佛從内朝外翻了出來,鮑曼的宇宙艙穿過黑石,他看到了千萬個恒星誕生和熄滅,看到宇宙的起源,看到生命的盡頭。

鮑曼看到,銀河系最進階的智慧,曾經也和人類一樣,起源于一個溫暖的行星,他們經曆過生物軀體和機器軀體的階段,現在已經可以将知識儲存在空間中,以能量的形式存在,他們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随心所欲地暢遊時空。黑石,是他們制造的實驗工具,地球,是他們的實驗對象,人類的進化,是他們重制智慧發展過程的實驗。

科幻神作《2001太空漫遊》這部電影到底講了個啥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去向何方我們不可能是宇宙的唯一

最後,鮑曼的宇宙艙停靠在一個旅館房間,或者說是,被特意布置成旅館樣子的空間,他試探地走進“房間”,呼吸正常的空氣,吃了些東西,洗了個澡,他已經看到了宇宙的奧秘,終于沉沉地睡去,睡夢中,他重新降生為嬰兒,一個知曉一切奧秘的宇宙嬰兒。鮑曼成了人類中的“望月”,在黑石的實驗中,進化出了更進階的智慧。

科幻神作《2001太空漫遊》這部電影到底講了個啥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去向何方我們不可能是宇宙的唯一

<h1>我們不可能是宇宙的唯一</h1>

第三個部分是整個小說的重頭戲,不僅有太空救援、人工智能叛變、外星文明,還有暗示穿越黑洞、靈魂轉世的描寫。每一次情節的起伏,都緊扣着一個問題:我們将去向何方?空間上,我們是否能突破速度和距離的限制,探索更加遙遠的外太空?時間上,我們由猿人進化而來,又會進化出怎樣的形态?我們的智慧,是否會被人工智能取代,或者以其他形式存在?

雖然現代科學還不能解答這些問題,但科幻作家的想象力卻可以。克拉克擅于通過曆史預測未來,他看到工具和科技代替了人類的體能,他看到人口爆炸和糧食短缺,他看到世界強國通過核武器互相制衡,他預測人工智能将會叛變。

盡管未來充滿不确定性,但在克拉克的想象裡,人類将進化出更高的智能形式,人類的足迹将踏遍星辰大海。

科幻神作《2001太空漫遊》這部電影到底講了個啥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去向何方我們不可能是宇宙的唯一

在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接近一半的時間都沒有對白和背景音樂,隻有純粹的寂靜和宇航員的呼吸聲,讓人不禁感慨,人、飛船、地球,在無垠的宇宙中,都是多麼渺小、孤獨,然而在這宇宙中,人類,依然是目前唯一已知的智慧生命,這難道不是個奇迹嗎?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