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中引用的經典古文(一)

作者:向着美好前進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中引用的經典古文

1、汝今學成,更應努力上進,勿憚勞,勿恃貴,家中悉好,不必展讀,不欲分汝心。

“勿憚勞,勿恃貴”此句來源于張之洞的《誡子書》,意思是:不要畏懼辛勞,不要自恃高貴。

原文截取:餘少年登科,自負清流,而汝若此,真令餘憤愧欲死。然世事多艱,習武亦佳,因送汝東渡,入日本士官學校肄業,不與汝之性情相違。汝今既入此,應努力上進,盡得其奧。勿憚勞,勿恃貴,勇猛剛毅,務必養成一軍人資格。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國家正在用武之秋,汝隻慮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2、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此句來源于唐朝詩人劉禹錫的《竹枝詞九首》。

原文截取:

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意思:瞿塘峽是長江三峽之一,兩岸連山,水流急湍,形勢最為險要,古有“瞿塘天下險”之稱。峽中尤多礁石險灘,峽口有“滟滪堆”,就是一巨大石灘。“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就描繪出瞿塘峽的這種險阻形勢。“嘈嘈”,流水下灘發出的嘈雜聲。“十二灘”,并非确數,猶言險灘之多,其險絕情況也就可以想見了。

面臨着驚濤拍岸、險阻重重的瞿塘峽,詩人不禁由江峽之險聯想到當時的世态人情:“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瞿塘峽之是以險,是因為水中有道道險灘,而人間世道“等閑平地”也會起波瀾,真是令人防不勝防,“人心”比瞿塘峽水還要兇險。這是詩人發自内心的感慨之言。劉禹錫參加永貞改革失敗以後,屢受小人誣陷,權貴打擊,兩次被放逐,達二十三年之久。痛苦的遭遇,使他深感世路維艱,兇險異常,故有此憤世嫉俗之言。長恨,顯示出長期埋在詩人心中的,對那些慣于興風作浪、無事生非、陷害無辜的無恥之徒的無比忿恨。說瞿塘之險用“人言”提起,意為盡人皆知;歎人心之險則用“長恨”領出,主語是詩人自己,點出自己在現實的經曆和體察中悟出的人情世态,并且明确表示了自己對它的态度。兩句之間有轉折,也有深入,以瞿塘喻人心之險,在人之言與我之恨之間過渡,命意精警,比喻巧妙,使抽象的道理具體化,進而給人以深刻的感受。

3、去國還鄉,滿目蕭然

去國還鄉,滿目蕭然,此句出自宋朝詩人範仲淹的《嶽陽樓記》。

原文摘錄: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号,濁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樯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意思: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隐藏起光輝,山嶽隐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4、有人竹杖芒鞋輕勝馬

竹杖芒鞋輕勝馬——出自(宋)蘇轼《定風波》

原文: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潇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意思: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隻有我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着,一邊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麼可怕的?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春風微涼,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吧,對我來說,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