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尋找綿陽最美小鎮 穿越古今 到蘆溪看豆豉麥冬的前世今生

尋找綿陽最美小鎮 穿越古今 到蘆溪看豆豉麥冬的前世今生

【導語】尋找綿陽最美小鎮又出發了。昨天(6月11日),聽友團們避開節日的擁堵,順涪江而下,去到了農業産業興旺的蘆溪鎮,在這裡摘水果、觀麥冬、逛豆豉博物館,感受蘆溪的發展與變化。 【同期聲】(現場)尋找綿陽最美小鎮 三台蘆溪我們來啦 【正文】伴着晴空,聽友們順涪江而下很快來到了蘆溪鎮。車輛行駛在三台麥冬—生豬現代農業産業園,道路兩旁是錯落的樓房、成片的麥冬以及各種農業産業。 【正文】登上明興農業公園高處的觀景台,便可飽覽遠處蜿蜒的涪江、近處的村落以及和玉米套種的麥冬。其實,這隻是農業産業園的“表象”,作為“二師兄”和小麥冬的深度結合,在這裡麥冬還實作了與生豬的種養循環。 【同期聲】現場從業人員 遊志明 養的豬 豬産生的糞便通過收集進入沼氣 沼氣發電過後 這個沼液就通過管道 輸送到我們下邊這個麥冬種植基地上 【正文】蘆溪種植麥冬的曆史已經有數百年,如今已經達到了17000餘畝的種植規模。在蘆溪鎮的中國麥冬博物館,聽友們走了解了麥冬的前世今生,感受最麥冬與這方水土結下的不解之緣。 【同期聲】三台涪城麥冬非物質文化技藝傳承人 王體才 積累了曆史經驗 總結現代科學的技術 把它融合到一起 它生産技術 種植經驗足 地理條件适合 是以麥冬叫道地(道地)的産品 【正文】蘆溪對麥冬價值進行了深度挖掘,除入藥外,麥冬已經被加工成了系列産品。 【同期聲】三台涪城麥冬非物質文化技藝傳承人 王體才 我們麥冬通過藥食同源 這塊申報過後 也可以開發更多的食品飲品 它是潤肺養陰 益胃生津 還有(生産)一些日化品 像香皂肥皂化妝品 這一系列 【正文】告别麥冬博物館,聽友團一行又來到了坐落于蘆溪的潼川豆豉博物館。風味醇厚,口感軟糯的潼川豆豉,被譽為川菜之魂。 【同期聲】潼川豆豉博物館講解員 根據三台特有的氣候和水質 采用這個毛黴制曲 常溫發酵的工藝 造出現在名聞天下的潼川豆豉 因為三台被稱為潼川府 因為産地潼川 是以命名為潼川豆豉 2008年的時候 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正文】聽友們了解了豆豉的起源與發展,對這個熟悉的味道又多了一份情懷。 【同期聲】1033聽友 羅女士 我們屋裡一直在吃這個潼川豆豉 看到三台蘆溪這個豆豉博物館 就覺得非常的好 對豆豉的曆史和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 【正文】6月的蘆溪鎮瓜果飄香,正是楊梅采摘的時節。在三七農場,聽友們拿上果籃,穿梭于楊梅樹下,體驗采摘的樂趣。 【同期聲】1033聽友 王女士 這個口感給人感覺 很脆 一咬到嘴裡面 水分很足 也很脆 也很甜 【正文】在蘆溪鎮五柏村,兩千多畝的桃子和李子也已成熟。櫻花谷、狂歡小鎮等親子遊樂、農業觀光項目各具樂趣,在這個端午,邀你一起尋找和體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