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月天子” 明光宗的新政光宗登基,給朝野和宮廷政治帶來希望。這種希望來自于光宗的一系列新政,包括當時朝野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明光宗朱常洛,是明神宗萬曆皇帝的長子,因為在位僅一個月,是以被後世稱為“一月天子”。

萬曆四十八年(1620)八月初一日,朱常洛正式繼皇帝位,宣布以明年為泰昌元年,是為明光宗。朱常洛即位一個月後就去世,次年的實際年号為其子熹宗所使用的天啟。泰昌元年被定為萬曆四十八年八月至十二月。光宗在位時間雖短,但使長期以來的朝局有了起色。

“一月天子” 明光宗的新政光宗登基,給朝野和宮廷政治帶來希望。這種希望來自于光宗的一系列新政,包括當時朝野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明光宗朱常洛,泰昌皇帝

<h1>光宗登基,給朝野和宮廷政治帶來希望。這種希望來自于光宗的一系列新政,包括當時朝野最需要解決的問題。</h1>

神宗時期最受诟病的礦監稅使。在神宗去世的當天,朱常洛即下令旨予以取締。令旨中說:“先年開礦抽稅,為三殿兩宮未建,帑藏空虛,權宜采用。近因遼東奴酋叛逆,戶部已加派地畝錢糧,今将礦稅盡行停止。其通、灣等處稅監張烨、馬堂、胡濱、潘相、丘乘雲等都著撤回。”随即又以神宗遺诏的形式予以強調。(記載于《明光宗實錄》)

除取締礦監稅使,在神宗去世的當天,朱常洛還發出内帑一百萬兩,給予遼東軍士。當時遼東戰事興起,軍饷短绌,戶部兵部請饷不已。是以,發内帑助饷是非常符合人們願望的事情。

“一月天子” 明光宗的新政光宗登基,給朝野和宮廷政治帶來希望。這種希望來自于光宗的一系列新政,包括當時朝野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明慶陵,泰昌皇帝葬于此

在神宗的遺囑中,有“建言、廢棄及礦稅诖誤諸臣,酌量起用”一款。光宗繼位後的一個月内,對被神宗因各種原因貶谪的官員大加起用,幾乎每日都有,最多至一天起用十八人。由于在國本之争中受打擊的主要是東林黨人,是以東林人士在起用者中占很大比重。神宗末年,作為政治中樞的内閣長期隻有一名閣臣,先是葉向高,後是方從哲,各自苦苦支撐。此時,将葉向高再次起用召回。“上親點吏部右侍郎史繼偕、南京禮部右侍郎沈淮,俱升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辦事,從輔臣方從哲請也。又點何宗彥、朱國祚、劉一燝、韓爌,各升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辦事。又召輔臣葉向高于田間。”

神宗時,各部門缺官嚴重,起複者一時間也未易到京。于是,人事調整成為明顯的現象,升改之命屢下。史繼偕等入閣即屬此種情況。即位之初,僅一次就實授考選散館官員五十五人,“初二日,命考選館選諸官,悉遵遺诏補用。即日下巡按巡鹽諸差,并南京巡視各差,共五十餘員。”

“一月天子” 明光宗的新政光宗登基,給朝野和宮廷政治帶來希望。這種希望來自于光宗的一系列新政,包括當時朝野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明代制度中,每到夏天要恤刑熱審,因神宗怠政,刑部屢請不得,以緻罪囚淹滞。太子未即位即傳令旨允行,并一再催問情況,“開釋者衆,鼓舞于道”。

神宗末年,因三大殿燒毀,前朝雜草叢生,一片荒蕪。而且,百官上朝的文華殿十分狹窄,光宗即位後即令興建皇極門和皇極殿。“谕内閣傳起建皇極門殿,擇日興工。以文華殿窄小,百官朝賀列班不便也。……發内帑二百萬,刻日起工。”

“一月天子” 明光宗的新政光宗登基,給朝野和宮廷政治帶來希望。這種希望來自于光宗的一系列新政,包括當時朝野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明光宗原配妻子,孝元貞皇後郭氏

這類興頹起廢的工作不一而足,一改神宗時的面貌,給人一種充滿希望的感覺。但這些剛剛開始的工作随着光宗去世而受到不小的影響。國家實政展開不多,甚至還沒有來得及進行。即使是神宗遺诏,有的也沒執行。不僅如此,官員增補也沒完成。起用的官員多數還在路上,有的可能因路途原因連被起用的消息還沒得到。于是,所謂的正人君子尚未布滿朝堂。

“一月天子” 明光宗的新政光宗登基,給朝野和宮廷政治帶來希望。這種希望來自于光宗的一系列新政,包括當時朝野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天啟皇帝朝服像》

光宗的去世,給内廷留下很多問題。熹宗的“提前”即位,将他身邊的魏忠賢等宦官也帶入政治核心,與神宗、光宗舊人展開權力争奪,造成了宮廷的布穩定。移宮案的發生,也與光宗的過早去世有直接關系。《明史》贊曰:光宗潛德久彰,海内屬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構争,黨禍益熾,可哀也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