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代王清任名方,10味中藥組成,可治慢性盆腔炎用藥組成用藥分析中醫對盆腔炎認識少腹逐瘀湯

作者:中醫惡性良性腫瘤專家楊傑博士
清代王清任名方,10味中藥組成,可治慢性盆腔炎用藥組成用藥分析中醫對盆腔炎認識少腹逐瘀湯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用藥組成</h1>

小茴香、肉桂、五靈脂、川芎、蒲黃、炮姜、元胡、沒藥、當歸、赤芍

方劑名稱:少腹逐瘀湯

方劑出處:少腹逐瘀湯源自《醫林改錯·卷下》,常用于少腹瘀血積塊和少腹脹滿、經期腰酸以及小腹脹、瘀血阻滞等證的治療,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和溫經止痛、溫陽理氣等。

清代王清任名方,10味中藥組成,可治慢性盆腔炎用藥組成用藥分析中醫對盆腔炎認識少腹逐瘀湯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用藥分析</h1>

茴香能溫腎散寒、理氣和胃與祛寒止痛;肉桂是抗菌、通經和鎮靜鎮痛的良藥;

五靈脂能活血止痛、化瘀止血;川芎的祛風止痛和行氣開郁、活血祛瘀功效顯著;

蒲黃是止血化瘀、通淋的常用藥;炮姜則能溫經止血、溫中止痛;

元胡的活血行氣、止痛效果顯著;沒藥能起到明顯的消腫生肌、散血祛瘀和活血止痛效果;

當歸具有養血活血、化瘀止痛和調經等功效;赤芍可達到清熱涼血和活血祛瘀的效果。

諸藥合用,能起到化瘀通絡和散寒溫經、祛濕通絡、止痛養血等功效。

清代王清任名方,10味中藥組成,可治慢性盆腔炎用藥組成用藥分析中醫對盆腔炎認識少腹逐瘀湯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8">中醫對盆腔炎認識</h1>

中醫将盆腔炎歸為“痛經”“帶下”和“癥瘕”等範疇,認為發病和女性自身肝郁腎虛、寒凝血滞等有關,部分患者由于濕熱瘀阻、經絡不暢造成,并是以影響沖任二脈,導緻氣血不能正常運作,瘀滞的氣血未及時消除,久之便内積發病。

清代王清任名方,10味中藥組成,可治慢性盆腔炎用藥組成用藥分析中醫對盆腔炎認識少腹逐瘀湯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0">少腹逐瘀湯</h1>

本方劑源自清代王清任《醫林改錯·卷下》,對婦科疾病的療效顯著,能有效緩解寒凝氣滞、脈絡瘀阻等病證造成的婦科疾病,對體内氣機調節作用明顯。

少腹逐瘀湯亦具有擴張血管和糾正血行的效果,對細胞的吞噬能力具有加強作用,促進發炎吸收的效果明顯,并能抑制炎性肉芽腫出現,可有效治療慢性盆腔炎。

綜上所述,少腹逐瘀湯治療慢性盆腔炎的效果顯著,能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體征與症狀,糾正體内氣機和血行,抑制發炎反應,促使患者盡早康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