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悲情将軍李廣

作者:十月初期

相信大家看過《史記》後,都會對其中的《李将軍列傳》留下深刻印象,看過這篇文章的人,都會對李廣的遭遇感到扼腕歎息,所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因為這句話上了課本,是以近乎人人都知道。李廣難封是因為一輩子軍功很大而最終沒得以封侯。

先說說飛将軍李廣吧

下一篇再說李廣孫子李陵

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悲情将軍李廣

影視劇中的李廣

李廣(?~前119年),字号不詳,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西漢時期名将、民族英雄,秦朝名将李信的後代。從《史記》中看,品德上他忠君愛卒,與士兵同吃同睡,經曆三朝皇帝,分别是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都忠心耿耿,不計個人得失,一心報國。能力上他敢打敢拚,足智多謀,能征善戰。性格上他耿直率真,讷口少言,注于于時刻能建功立業,為國效力。

他被敵人(匈奴)成為飛将軍,令他們談及色變。

文帝十四年,匈奴大規模入侵蕭關,李廣首次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參軍抗擊匈奴,因為他非常善于騎馬射箭,殺敵時斬首和俘虜很多,便做了漢朝的侍郎。按官職享俸祿800石。李廣初顯勇略,文帝的幾句客套話似乎說得不差:“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然而這話實在經不起推敲,明明為自己出力,還要推到高帝時。這是标準的政治語言。意思就是說他生不逢時,如果是李廣生活在漢高祖劉邦之時,被封個萬戶侯是手拿把掐的事兒,那麼,文帝為什麼說李廣不遇時呢?原因大概因為當時期文帝崇尚老子的“無為而治”,現在的政策是休養生息,在處理與周邊各民族的關系時多用文而不用武,是以鮮有大規模戰争,作為軍人,李廣沒有發揮的空間。

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悲情将軍李廣

影視劇中的漢文帝

到了漢景帝上位後,諸侯國叛亂,意圖謀反,諸侯國存有異心的主要是吳國,楚國,齊國,在這個三個國家裡面當屬吳國最強,吳王統轄三郡五十三城。吳地既産銅、又産鹽,經濟富足,鑄錢流通全國,海鹽販運各地。吳王劉濞免除了境内百姓的賦稅,代服徭役還會得到收入,因而得到人們的擁戴,他又招募了衆多亡命之徒,國勢日漸強盛。

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悲情将軍李廣

漢景帝(左)與晁錯(右)

漢景帝聽從了他老師晁錯的計謀,開始削藩,楚王劉戊,被削東海郡;趙王劉遂,削去其河間郡;膠西王劉昂削去六個縣;下一個矛頭指向吳王劉濞。

吳王劉濞當然不甘心,于是聯絡諸國,相約好前154年起兵。一起造反的還有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

劉濞征募了封國内14歲以上,60歲以下的全部男子入伍,聚衆30餘萬人,又派人與匈奴、東越、閩越貴族勾結,以 "請誅晁錯,以清君側" 的名義,舉兵西向,史稱七國之亂。

叛亂之初,叛軍進展順利。朝廷見狀有些驚慌失措,甚至依照叛軍的要求殺死了晁錯。但劉濞哪肯就此罷兵,他要的是整個漢朝

漢景帝無路可退,堅定了平叛的決心,以周亞夫為将,李廣改任骁騎都尉,随太尉周亞夫平叛,昌邑城下,骁騎都尉李廣,斬将奪旗。搶下了叛軍大軍旗,這是戰場上的大功,憑此足可以封侯。在回京的途中,李廣受到梁王的接見,為表彰他的功績,梁王授給李廣将軍印。李廣也沒多想,愉快地接受了。

但是李廣此舉卻是犯了大忌。梁王正挾功謀求繼承皇位,并在朝中得到了窦太後的支援。李廣無意中卷入了儲位之争。梁王也在争搶人才,在他周圍聚集了一批文臣武将。李廣的行為,明晃晃地将自己放到了漢景帝的對立面。因而,班師後朝廷沒有給李廣封賞,更不要提封侯。李光就這麼的失去了景帝時期封侯的機會,是以,李廣盡管平叛功大,也不得受賞。隻是被調為上谷太守,終日與匈奴交戰。典屬國公孫昆邪曾哭着對景帝說:“李廣的才氣是天下無雙的,他自恃本領高強,不斷地與敵交戰,怕的會失去了他。”于是他被任命為上郡太守,後又轉任邊郡太守,先後又曆任了陵西、雁門、代郡、雲中等地太守,都因奮力作戰而著名。

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悲情将軍李廣

漢武帝

到了漢武帝時期,更換國策,變文景帝的“無為而治”為“有為進取”,變過去對匈奴的和親政策為反擊進攻政策。戰争由過去的防禦戰法轉為用騎兵軍團縱深突襲的戰略打法。這本是軍人立功封侯的大好機遇,但李廣隻善于近戰格鬥騎射,突發事件的機智應變,滿足過去的經驗,沒有樹立新的軍事理念,沒有學好新的戰役打法。

前129年,漢武帝派遣李廣、公孫敖、公孫賀和衛青四将,各率1萬騎兵分别從雁門、雲中、代郡、上谷四個方面同時出擊入侵的匈奴大軍。 結果,漢武帝時期的第一次對匈反擊戰中,李廣遭遇匈奴主力,1萬騎兵全軍覆沒,李廣本人被生俘後逃回。

前123年,李廣以偏将軍的身份随衛青出征,為衛青麾下六将之一,結果李廣無功而返;

前120年,李廣領兵4000,與匈奴左賢王部的4萬騎兵遭遇,由于豬隊友張骞率領的援軍跑錯路導緻未能及時趕來,導緻又一次全軍覆沒,李廣被貶為庶人。

前119年,漢武帝集結10萬鐵騎,派遣衛青、霍去病兩員不世名将,對匈奴發動漠北總攻,意欲一舉平定匈奴之患。這一年,李廣已年過60,經過李廣自己的争取和同僚的推薦,又讓他參加了讨伐大軍。武帝害怕李廣誤事,特意吩咐衛青不給重要任務。到了臨近打仗的時候,衛青把李廣調往右軍,讓自己的心腹代替了李廣的位置。就這樣李廣失去了最後一次可能的封侯機會。

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悲情将軍李廣

李廣确實命背,行軍的時候迷失了方向贻誤戰機,按律應追責,李廣拔刀自憤愧自殺,含恨而逝。

李廣死後,全軍将士都悲痛萬分。李廣去世的消息傳開後,駐地的老百姓們也為他流淚歎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