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不避難,義不逃責”是湯一介先生的傳家祖訓,文雖淺近,其意則深,不愧為是一句箴言。作為出身于書香門第的哲學家湯一介先生,“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身體力行地實踐着自己的諾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很使人倍感崇拜!倍感敬仰!
我沒有見過湯一介先生,更沒讀過他一本書。先生與2014年9月9日晚8時56分逝世,這一噩耗如晴天霹靂一下使神州大地為之一振,悲恸之聲響徹燕園,令人痛惜!一部《儒藏》矞矞皇皇耗盡了先生畢生心血,這是何等的氣魄和睿智。先生桃李滿門著作等身,執教燕園重振國學,把畢生心血凝聚成滋養華夏民族的精神食糧,這不能不說是令每一個研究學術、教書育人的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既是碩果累累,可又向來沒有表現得盛氣淩人不可一世,而仍然以“老師”自居,永遠以謙虛謹慎的态度接人待物傳道授惑于人為善。他反對人們用“國學大師”稱呼他。他認為,“大師”應該有一個思想的理論體系,而他自己隻是中國哲學問題的一個思考者。
“君子坦坦蕩蕩,小人休戚戚。”在那個特殊的曆史時期,先生或許說了幾句不該說的話,他剖腹剜心深感自疚,大膽承認勇于擔當,表現出了光明磊落的寬闊襟懷。“事不避難,義不逃責”這一句發自肺腑的真情流露,又讓他時時不忘記一個‘人’做人标準和勇氣。湯先生心中橫着一杆秤,這杆秤一頭是400年來儒家先哲的思想結晶,一頭是中華文化的重新崛起,絲毫差錯都要不得。他說:“中華民族走向偉大複興的過程,必須有中華文化的複興來配合。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把《儒藏》編好,将儒家文化瑰寶系統全面地收藏,成為全世界最權威的範本,之後一百年内不會有人超越。”縱覽古今中外曆史,人類世代相傳靠什麼?一靠生産力發展,二靠文化傳承。 在以後的幾十年中,他嚴格按照自己地要求、做事、做人、研究國學的标準率先垂範,引領和帶動一大批中國優秀知識分子,走在時代前列,為祖國和人民建立功勳。湯一介先生這一種偉大的愛國情懷,如果跟眼下禍國殃民的貪官污吏、社會殘孽、教痞、文痞、這大師那大師相比,真不知羞煞多少人?又不知能拯救多少顆肮髒的靈魂?我想:湯一介先生一定是功莫大焉!流芳百世。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今後如果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做到“事不避難,義不逃責”,隻為實,不為虛。那麼我們這個民族就會出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一個偉大的民族就會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偉大的“中國夢”“強國夢”将不是一句空話,就一定能實作,一定會實作!如此思來這就是對湯先生最好得感念與追懷!
2014年9月13日萊蕪市鄭為俊寫于鋼城區柳橋峪村柳茅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