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梭子蟹比去年便宜30%?我的胃口忍了這個熱搜好幾天了

梭子蟹比去年便宜30%?我的胃口忍了這個熱搜好幾天了

老底子上海人對于鮮美的最高定義是——有螃蟹味。

在這件事情上我堅決同意,比支援鹹豆花還堅決。

飽滿的蟹黃蟹膏,掰開像是一片閃閃發光的金庫,吃進嘴裡粘住嘴巴,濃到洗好次手都有蟹膏絲絲黏膩的感覺。

梭子蟹比去年便宜30%?我的胃口忍了這個熱搜好幾天了

蟹黃是雌蟹的卵巢,蟹膏是雄蟹的性腺

微微烤過的蟹腳,拿蟹簽一點點刮白裡泛紅的肉,烘烤帶來的香味鑽進鼻頭,肉甜得銷魂。老阿姨挑好的新鮮蟹肉蟹粉,炖個豆腐蘸一點醋,好像在吃吸足湖水精華的雲。

梭子蟹比去年便宜30%?我的胃口忍了這個熱搜好幾天了

還有生腌螃蟹,辣炒螃蟹,咖喱螃蟹,煎螃蟹,螃蟹米糕,蟹粉饅頭,蟹黃包子,秃黃油......好吧,我不得不承認,隻要名字裡帶蟹的菜,就一定會引起我的注意,和大量的口水分泌。

中國人吃螃蟹,曆史在5000年以上。考古專家曾在太湖流域良渚文化、上海地區崧澤文化的遺址中,發現過大量的蟹殼,民間也有大禹治水時先民巴解帶頭吃蟹的傳說。

魯迅先生在《今天的兩種感想》裡曾經說過,“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

雖然以現代科技還無法考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是探尋一下中國人吃蟹的曆史,仍然是一個有趣的過程。

梭子蟹比去年便宜30%?我的胃口忍了這個熱搜好幾天了

01.

皇親國戚:梭子蟹

根據文字記載,最早被載入史冊的螃蟹是他——梭子蟹。

梭子蟹比去年便宜30%?我的胃口忍了這個熱搜好幾天了

打開梭子蟹,蟹中有乾坤

《周禮·庖人》寫道,“荊州之魚,青州之蟹胥,雖非常物,進之孝也。”講的是諸侯用荊州的魚和青州的蟹胥進貢給周天子。而青州之蟹胥的意思,就是古代山東人把梭子蟹剁碎,腌制後得到的蟹醬。這麼看來,梭子蟹在3000多年前就已經是貢品了。

梭子蟹比去年便宜30%?我的胃口忍了這個熱搜好幾天了

梭子蟹,又叫三疣梭子蟹,幾乎遍布中國大陸絕大部分沿海。

個大肉多,膏黃飽滿的梭子蟹,浙江地區會做成嗆蟹,也就是生腌梭子蟹。活蟹殼朝下分層疊裝進瓷壇,兩斤水,一斤鹽倒入壇中,撒入少許花椒和白蘭地(威士忌也不錯),生腌24小時,斬件,開吃。香、鹹、甜、鮮四種味道在嘴邊依次展開,又融彙在一起,下酒下飯都是極品。

梭子蟹比去年便宜30%?我的胃口忍了這個熱搜好幾天了

生嗆是一種很刺激的做法,适合下飯下酒

潮汕地區物産豐富,完全值得特意飛過去吃上幾次,做梭子蟹也是一絕。我在美食家張新民的潮菜研究會中吃到過一道絕妙的花椒焗梭子蟹,滿溢紅膏的梭子蟹混合着炒香的花椒焗熟,做法簡單,滋味卻十分美妙。蟹肉吸足了花椒的滋味,麻辣香濃,口舌發麻恍如自己是吐泡泡的螃蟹。

花椒焗膏蟹烘托出了蟹本身的甜味

梭子蟹,雖說不如黃油蟹大閘蟹那般貴重,我見過最妙的吃法其實很普通。漁船出海,捕撈上來新鮮的梭子蟹,直接入鍋烹煮,一人一碗姜醋小料蘸着吃。望着深藍的大海,周圍海風呼呼地刮,那滋味,遼闊而磅礴。

梭子蟹比去年便宜30%?我的胃口忍了這個熱搜好幾天了

梭子蟹有海洋的味道

02.

名聲赫赫:大閘蟹

黃油蟹是餐桌上的新寵,而曆代被歌頌最多的恐怕還是大閘蟹。

大閘蟹,全稱中華絨螯蟹,是一種每年中秋節後會出現在全國人民朋友圈的物種,其中的翹楚是陽澄湖大閘蟹。如今,一隻标準的陽澄湖大閘蟹,蟹殼上有鐳射标志,蟹螯上有塑膠戒指,戒指上還标着18位防僞碼和經銷商查詢電話。

梭子蟹比去年便宜30%?我的胃口忍了這個熱搜好幾天了

很有“身份”的陽澄湖大閘蟹

作為一個蘇州人,在吃了上千隻大閘蟹之後,我給出的建議是陽澄湖大閘蟹的确好,但是也不用如此原教旨主義,隻要挑得好,風味毫不遜色。

TIPS

如何挑好一隻大閘蟹

1. 看

好的大閘蟹,講究青背、白肚、金爪、黃毛,顔色光潔,長相雄偉,别挑病怏怏的,活蹦亂跳的才是好蟹。

2. 掂

完美的大閘蟹,雌蟹在3 兩重左右,雄蟹則在3.5-4兩左右,拿起來應該有些墜手,而不是輕飄飄的。

3. 捏

大閘蟹是間歇性成長的,在蛻殼後,可能内部肉可能并不結實。用手按壓胸甲,堅硬的才是好蟹。

如此挑選大閘蟹,隻需清蒸或者水煮片刻,不需要所謂生姜香醋熱黃酒,單單掰開蟹蓋就能迷死人。那豐腴的膏黃,讓人想起輝煌的維也納金色大廳,吃完一隻,就是一場新年音樂會給人的滿足感。

梭子蟹比去年便宜30%?我的胃口忍了這個熱搜好幾天了

陽澄湖的蟹,蟹黃顔色亮、自然松散

不過,在遙遠的古代,至少在唐朝之前,大家還是以吃海蟹為主。大概在宋代左右,社會的審美從豐腴美人、淩厲唐刀轉變成小奶美人、冷淡家具,對飲食的要求也變得清淡精緻起來,腥味較少的河蟹才走入中國人的飯桌。

梭子蟹比去年便宜30%?我的胃口忍了這個熱搜好幾天了

03.

新起之秀:黃油蟹

如果逆流而上,縱觀中國人吃蟹史的話,最晚出現的應該是黃油蟹,如今動辄2000元一隻的“蟹中之王”,興起的時間不超過20年。

點選下圖 · 即可購買黃油蟹

黃油蟹是一種病變蟹——炎夏産卵時節,成熟的青膏蟹栖于珠江三角洲淺灘産卵,退潮時,氣溫陡升,膏蟹的卵細胞受到刺激,分解成金黃色的油脂滲透全身,随便掰短一個關節,都會滴出黃油。據說,這樣的螃蟹,100隻之中才會出一隻。

黃油蟹内都是金黃的油脂,目前市場價較高

黃油蟹江湖

在黃油蟹的江湖中,也有等級之分,分别是頭手、二手、膏油和水油四種。

1. 頭手

其中,蟹油滲透每一隻蟹腳的被稱為頭手,最為珍貴。

2. 二手

挑完頭手後,剩下那些油脂飽滿,帶有淡淡紅色,但關節處沒有黃油的膏蟹則被稱為二手;

3. 膏油蟹

再次一級的是膏油蟹,油未完全散開,油中帶有小小紅色硬膏,病得不夠徹底。

4. 水油蟹

最次的是水油蟹,完全就是水汪汪的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