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米腸子和面肺子,新疆人肯定都不陌生吧!米腸子和面肺子是新疆獨有的特色美食,是新疆人永遠忘不掉的舌尖記憶。

相傳,米腸子和面肺子,最早是誕生于伊犁民間的一種風味小吃。在六七十年代,人們生活艱難,能吃飽已經很不錯了,吃肉更是奢望,為了将僅有的羊雜,盡可能多的做出食物,伊犁人把民間智慧發揮到極緻。人們把羊肺子用清水洗的發白,和面洗出面筋,待面水澄清後,留少量清水攪成面漿,加清油和鹽,用羊小肚子套在肺氣管上,用線縫接做為漏鬥,舀出面漿倒入,擠壓入肺葉,用繩紮緊氣管封口,充滿白色面漿的肺子就像氣球一樣膨脹起來。
将羊小腸子洗淨,将切碎的羊肝、羊心和胡椒粉、孜然粉、精鹽拌入大米,灌進羊腸中制成米腸子,和羊雜碎放進一口大鍋同煮。在那個年月,勤儉持家的主婦們為了填飽腸胃的創造性發明,不僅制作出了特殊美味的食物度過生活的難關,還無意中演變成為地方特色小吃,這種貢獻,也是當初沒有想到的吧。
曾幾何時,在伊犁的各大巴紮上或是夜市裡,總有一個簡陋的小吃攤冒着熱氣, 面肺子、米腸子、面筋、羊心、羊肚等食材,按照尖堆形碼放在一個大盆裡。尤其是冬天的時候,這是一副非常溫暖的畫面,匆匆趕來的食客,就像回家的孩子等着媽媽的一碗熱湯飯。攤主依照食客的喜好搭配,把這些食材按照一定的比例,切成片、塊狀,再根據個人口味,加入蒜末,油潑辣子,香菜蔥花,淋上香醋,澆上滾燙的骨頭湯或羊雜湯,端到食客的面前供人們享用。
那些讓人念念不忘的味道,反而會大隐隐于市,藏在街頭巷尾、煙火氣十足的地方。經過時代的變遷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曾經的攤主變成了店老闆,傳統的清湯面肺子也經過各個店主的改良,衍生出了各種版本的面肺子,來滿足不同食客的味蕾。例如:爆炒面肺子、椒麻面肺子、烤面肺子、油炸面肺子、吃火鍋涮面肺子等等吃法。總之,在伊犁隻要你想吃面肺子,總有一種吃法能滿足你的需求。
本人覺得,還是傳統的清湯面肺子最讓人念念不忘,一口面肺子一口原湯,尤其是在這個天氣逐漸轉冷的季節,來一碗熱氣騰騰的清湯面肺子,原汁原味兒讓人吃到嘴裡暖進心裡。
你吃過伊犁的名小吃面肺子和米腸子嗎?你認為哪家的最好吃呢?你最喜歡吃哪個版本的面肺子呢?
我是@蜜境守護者 ,歡迎大家點贊關注、評論轉發哦!